立卧两用旋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25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卧两用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紧固有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具有容置孔;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两个支撑轴,容置于所述支撑架对应的容置孔内;旋转主轴,通过支撑装置容置于所述基体内;手轮,该手轮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主轴旋转的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将其应用在电火花成形机上,能专门针对异型腔体零件、复杂曲面刀具等进行高精度放电加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火花成形机上的旋转轴,尤其是一种立卧两 用旋转轴。
技术介绍
电火花成形机在机械制造和模具加工中具有广泛用途,在这类机床机构中,伺服轴机构是其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电火花成形机有三个伺服轴 X轴、Y轴和Z轴,电火花成形机进行放电加工时最多只能三轴联动,或 选择进口独立的R轴或C轴(立式),使主轴增加一个主轴头的旋转功能来 工作。这两种情况均局限了电火花成形机的加工范围和效果。随着目前机械行业及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多 种曲面及多种角度异型腔体的零件,这些零件的加工需要不同方向的高精 度旋转轴;此外,许多有着复杂曲面的刀具也需要高精度的放电加工;一 些机械产品如油嘴、油路、汽路的结构窄、长且深,也需要较高精度的旋 转轴来满足加工要求。而传统的电火花成形机实现不了这些加工要求。五 轴或六轴联动的电火花成形机或多组有着复杂曲面的成形电极可以满足 曲面及异型腔体的加工,但结构复杂,费用很高。给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 带来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立式或卧式、并可置于液体中工作的立 卧两用旋转轴,将其应用在电火花成形机上,能专门针对异型腔体零件、复 杂曲面刀具等进行高精度放电加工。底座,所述底座上紧固有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具有容置孔; 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两个支撑轴,容置于所述支撑架对应的容置孔内; 旋转主轴,通过支撑装置容置于所述基体内; 手轮,该手轮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主轴旋转的蜗杆。 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主轴工作的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与所述旋转主轴通过用于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旋转主轴工作的同步齿形带副相连接,并且容置于所述基体内。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编码器组件,该编码器组件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并且容置于所述基体内。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主轴末端的装夹部件。还包括蜗轮,所述蜗轮与支撑轴同轴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所述手轮上具有定位轴,所述基体上具有用于容置该定位轴的定位轴孔。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基体之间设置有绝缘装置。所述旋转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旋转主轴的末端之间设置有绝缘装置。所述同步齿形带副包括一个与所述伺服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一 个与所述旋转主轴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齿轮上并连 接两个所述齿轮的同步齿形带;所述同步齿形带副容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伺服电机的电缆进线处设置有密封装置。针对目前电火花成形机难以满足对异型腔体零件、复杂曲面刀具等进行 精确放电加工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立卧两用旋转轴,通过设置定 位轴在基体的两个定位轴孔处进行精确定位,使得旋转主轴可以立式或卧式 工作;设置程序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副带动旋转主轴工作,从而实 现对异型腔体零件、复杂曲面刀具等进行精确加工;同时通过在底座和基体 之间设置绝缘装置来确保旋转主轴具有很好的放电加工性能和安全性,通过 设置严格安全的密封装置使得整套装置可以置于液体中进行工作。本技术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卧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立式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兌明 l一底座; 4一支撑轴; 7 —手轮;10—同步齿形带副; 103—同步齿形带; 13 —蜗轮; 16 —下盖板; 19一旋转主轴输入端;2 —支撑架;5 —旋转主轴;8 —蜗杆;101 —第一齿轮;ll一编码器组件;14一定位轴;17 —工件;20—支撑装置;3—基体;6 —密封导电装置; 9 —伺服电机; 102 —第二齿轮; 12 —装夹部件; 15 —上盖板; 18 —绝缘装置; 21—电缆进线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立 卧两用旋转轴包括底座1、基体3、旋转主轴5、手轮7、伺服电机9、编 码器组件ll、蜗轮13和同步齿形带副10。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两侧紧固有两个支撑架2,用以支撑整个装 置,每个支撑架2上都具有容置孔。基体3的两侧具有两个支撑轴4,支 撑轴4容置于支撑架2对应的容置孔内。旋转主轴5通过支撑装置20容 置于基体3内。手轮7连接蜗杆8,蜗杆8与蜗轮13喷合连接,蜗轮13置于基体3内。手轮7连接蜗杆8,蜗杆8与蜗轮13啮合连接,蜗轮13 与支撑轴4同轴连接,用于带动旋转主轴5立式或卧式旋转转换。同步齿 形带副10包括一个与伺服电机9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101, 一个与旋转主 轴5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102,以及套设在两个齿轮上并连接两个齿轮的 同步齿形带103。编码器组件11与伺服电机9连接,用于根据预设的程序 控制伺服电机9的伺服转动。伺服电机9用于通过同步齿形带103带动旋 转主轴5旋转工作。伺服电机9、编码器组件11和同步齿形带副IO都容 置于基体3内。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卧式结构示意图,再如图 3所示,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立式结构示意图,并参见图l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手轮7上具有定位轴14,基体3上具有用于容置定位轴 14的定位轴孔M和N,定位轴14用于在基体3的两个定位轴孔处进行精 确定位。基体3还设置有上盖板15和下盖板16。旋转主轴5的末端与旋转 主轴的输入端19之间设置有绝缘装置18,基体3与支撑装置20之间也设置 有绝缘装置,支撑架2与底座1之间也设置有绝缘装置。伺服电机9的电缆 进线21处,上盖板15、下盖板16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手轮7与基体3 的连接处,支撑轴4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密封导电装置6和基体3的连接 处等均设置有严格安全的密封装置。针对目前电火花成形机难以满足对异型腔体零件、复杂曲面刀具等进行 精确放电加工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立卧两用旋转轴,通过设置定 位轴在基体的两个定位轴孔处进行精确定位,使得旋转主轴可以立式或卧式 工作;设置程序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带动旋转主轴转动,从而实现 对异型腔体零件、复杂曲面刀具等进行精确加工;同时通过在底座和基体之 间设置绝缘装置来确保旋转主轴具有很好的放电加工性能,通过设置严格安 全的密封装置使得整套装置可以置于液体中进行工作。本技术成本低, 精度高,搡作简单,使用方便。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卧式示意图,并参见图1 所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可固定在电火花成形机的工作台上,旋转 主轴5的末端的装夹部件12可以根据加工需要装夹各种电极和工件17,旋 转手轮7到水平位置,并把定位轴14以垂直纸面的方向插入定位轴孔M进行 精确定位,手轮7的转动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带动蜗轮13啮合转动从而 带动支撑轴4转动,进而带动基体3、基体3上的密封导电装置6及旋转主 轴5以0点为圆心进行同步旋转,直到旋转主轴5的状态为卧式。接通电源, 编码器组件11通过预设的程序控制伺服电机9转动,伺服电机9通过同步齿 形带副10带动旋转主轴5旋转工作,从而实现对工件17的精确放电加工。 卧式加工适用于有倾角刀盘及航空发动机的轮盘气孔,蜂窝结构等的加工。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立卧两用旋转轴立式示意图,并参见图1 所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卧两用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紧固有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具有容置孔;    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两个支撑轴,容置于所述支撑架对应的容置孔内;    旋转主轴,通过支撑装置容置于所述基体内;    手轮,该手轮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主轴旋转的蜗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国防王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山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