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49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包括一底板,一固定于底板上的边框,至少两自由定位部及至少一位于该两对应之边框中间且能实现在边框上滑动的肋条,所述自由定位部包括一定位件,该定位件位于边框与肋条所组合的平面上实现滑动定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尤其是一种能适用于固定各种尺寸形状之攻牙产品的治具。
技术介绍
攻牙是机械制造上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主要将旋转中的攻牙机丝锥绞入加工件的开孔中,将孔的内壁切削加工成螺纹,通常攻牙机之丝锥工作时高速旋转并对加工件施加压力而钻入,因此工件会出现晃动情况不利于加工,另外,工件之所需攻牙部位是事先确定好的,不能随意移动,针对上述情况,出现了对加工工件的固定治具。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习知之固定治具包括一底板1及插入其中并固定的至少二定位销2,所述底板1上还具有避位孔11。请参阅图2,攻牙时,操作员将加工工件4推上固定治具之底板1上,工件4之边沿刚好抵住定位销2,用手压住工件4,使其固定,其上须攻牙之攻点41刚好位于攻牙机丝锥3之正下方并位于避位孔11之正上方,当攻牙机丝锥旋转绞入加工件中时,由于工件在上述治具的固定下不会出现晃动情况,并有避位孔11的存在,丝锥3在钻入工件4后不会接触到底板1而是进入其上之避位孔11中,完成攻牙动作后,丝锥3会从工件4中出,将此工件取下,在治具上固定新的同型号的加工件,如此完成整批产品的攻牙。如上所述习知之固定治具虽然能够固定工件,并能够准确调整攻牙位置,但其问题在于由于一种型号的治具只能适用于同一型号的工件,对于不同工件,由于其大小不同,所须攻牙位置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实际产品需要做出不同攻牙固定治具,由于工件的复杂多样化,使得固定治具极为繁多,且通常在繁多的固定治具中选择适合某种工件的固定治具常常极为让人头痛。另外,由于攻牙机之丝锥3在攻牙时必须加入润滑油,保证丝锥3在攻牙时的灵活与锋利,此润滑油会从攻牙机之丝锥下流出,由于上述治具无储油功能,而使得多余之润滑油白白浪费掉。由上可知,现今之攻牙固定治具适用范围极小,必须针对不同型号工件而制作不同治具,大大浪费了原材料,且上述治具的构造使得攻牙机上多余的润滑油不能回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其不仅能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之加工件,而且还能在攻牙过程中有利回收多余润滑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之边框,所述边框内设有活动肋条,所述边框周围还设有至少二自由定位部,自由定位部包括一定位件及垫块,定位件中心具有条形通槽,顶端具有定位销,其下垫接有与边框等高之垫块,当定位件垫上垫块后其能水平置于边框上,用螺丝锁紧此等自由定位部后,其便能固定于边框上,并利用该等自由定位部可将加工件固定。调整边框内肋条位置便可形成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之避位槽,以适用不同位置之攻牙需要。另外,底板上之边框可做成与底板致密结合之封闭形,此种结构能起到储油作用,对攻牙机上多余的润滑油能进行回收利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之攻牙产品固定治具立体图。图2为现有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固定工件后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之活动肋条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之具有螺合结构的活动肋条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加工件后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3,本技术包括一底板5,固定于底板上之边框6,至少两自由定位部8及至少一位于该两对应之边框中间且能实现在边框上滑动的肋条7,本实施例中该自由定位部8以3个为例。如图3所示,所述边框6系固定于底板5之边缘,也可为一体成型,为达到本治具的储存多余润滑油的功能,该边框6以四周封闭为佳,所述之边框6封闭范围内之底板5上还可开有一通油孔52,当储存的润滑油过多时便于排出润滑油。边框6外侧之底板5处设有条形之第一通槽51,自由固定部8通过一螺合结构固定在第一通槽51中,所述之自由固定部8包括一定位件81、一垫块82及螺栓83,所述定位件81上具有一条形之第二通槽811且其顶端竖直设置有一定位销812,该定位销812之底端略微低于定位件81之下平面,与所述第一通槽51固定时,所述螺栓83从定位件81之第二通槽811中穿过进入垫块82并经由第一通槽51穿过底板5,该螺栓83其穿过底板5之另一端则以螺母(图中未示)螺合。当然,所述自由固定部8也直接利用本身的重力固定于底板5上,而运用所述定位件位于边框与肋条所组合的平面上实现滑动定位(请参考下面叙述)。上述之活动肋条7位于边框6内,该边框6在相对应之两侧上分别具有条形之第三通槽61,请参阅图4,活动肋条7其主体79为一方形,两端各具有帽式延伸结构,该帽式延伸结构具有一帽颈71及一帽顶72,请复参阅图3,此延伸结构之帽颈71(图中未示)容置于第三通槽61中,而帽顶72卡于第三通槽61外,实现活动肋条7不脱离边框6又能在第三通槽61内自由滑动的相对固定状态。此外,此帽式延伸结构还可以一螺栓74实现,请参阅图5,活动肋条7之本体79边端分别设有螺孔73,与此螺孔73相配合的为螺栓74,将螺栓74旋入螺孔73中便可实现上述相对固定的功能,同样,可将活动肋条7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相应之边框6上,藉由上述结构,活动肋条7便能置于边框6内而不脱离第三通槽61,且能在第三通槽61中实现左右的灵活滑动。为便于自由固定部8达到定位之要求,上述之边框6、垫块82、活动肋条7组合安装后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请参阅图6,为加工件具体定位的立体图。首先根据根据加工件4上需攻牙之攻点41位置来滑动调节活动肋条7,使活动肋条7与边框6组合成一适合加工件4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即达到先前技术之治具中避位孔的功能,其大小必须适中过大,将导致加工件4之攻点41周围形成巨大空心,攻牙时局部受力会使加工件4之攻点周围下陷而变形;过小,将导致避位槽不能达到避免丝锥受损的目的。如图6所示,调节成最佳避位槽后,所述两活动肋条7所形成的避位槽应位于加工件4攻点41正下方。然后将加工件4置于活动肋条7与边框6组成的平面上,并调节自由固定部8,使之在第一通槽51中滑动到适当位置,同时在螺栓83上滑动调节固定件81使加工件4之边缘抵住定位销812达到最佳固定位置,最后用螺栓83锁紧固定。调整攻牙机之丝锥(图中未示)并激活攻牙机,其旋转之丝锥攻入加工件4中,并穿出而进入活动肋条7与边框6组合而成的避位槽中,攻牙成功后,丝锥从加工件4中退出准备进行下一加工件的攻牙。另外,为达到本治具储存多余润滑油的最佳状态,此攻牙产品固定治具之底板最好选用金属材质,如金属铝等。如上所述,本技术之治具,利用自由固定部8可在第一通槽51中来回滑动;固定件81可通过其上第二通槽811在螺栓83上灵活滑动;活动肋条7可借助其帽式延伸结构在第三通槽61中来回滑动而实现多种变化,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加工件,而且还能在攻牙过程中有利回收多余润滑油并重新利用,大大节约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之权利保护范围,凡熟悉该
之人士,根据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机构变化,均包含在本技术之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包括一底板,一固定于底板上的边框,至少两自由定位部及至少一位于该两对应之边框中间且能实现在边框上滑动的肋条,所述自由定位部包括一定位件,该定位件位于边框与肋条所组合的平面上实现滑动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攻牙产品固定治具,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