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158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包括体以及设置在体内的套,所述体和套过盈配合,在所述套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套上下移动的活塞,所述套的上端成型为向径向凸起的台阶结构,在所述套上、台阶结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套的台阶结构将与之对应体的部分挤压到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上端的台阶结构以及凹槽的设计配合,无需外加其他零部件,即能使体和套除了过盈配合,还能形成相互自锁,大大增加了套在工作时窜出的阻力,有效防止体套配合在工作中套的窜出及漏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需要密封的金属体套过盈配合中,套一侧在承受压力空气交变载荷以及套中活塞运动时摩擦力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套的窜出,使体套过盈配合的密封失效,导致影响产品整体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体套过盈配合的密封失效及套的窜出故障,提高产品整体性能的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包括体以及设置在体内的套,所述体和套过盈配合,在所述套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套上下移动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的上端成型为向径向凸起的台阶结构,在所述套上、台阶结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套的台阶结构将与之对应体的部分挤压到所述凹槽内。本技术所述的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其所述体被挤压部分嵌入套的凹槽内且以凹槽的形状填充成型。本技术所述的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其所述体和套配合好后,所述体的上端面与套的上端面齐平。本技术通过套上端的台阶结构以及凹槽的设计配合,无需外加其他零部件,即能使体和套除了过盈配合,还能形成相互自锁,大大增加了套在工作时窜出的阻力,有效防止体套配合在工作中套的窜出及漏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部放大图成型过程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体,2为套,3为活塞,4为台阶结构,5为凹槽,6为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包括体1以及设置在体1内的套2,所述体1和套2过盈配合,在所述套2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套2上下移动的活塞3,在所述活塞3与套2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套2的上端成型为向径向凸起的台阶结构4,在所述套2上、台阶结构4下方设置有凹槽5,所述套2的台阶结构4将与之对应体1的部分挤压到所述凹槽5内,所述体1被挤压部分嵌入套2的凹槽5内且以凹槽5的形状填充成型。在体1和套2配合好后,所述体1的上端面与套2的上端面齐平。如图2所示,在套上加工有台阶结构和凹槽,套在受到外部挤压力的情况下被压入体中,由于套上凸出的台阶结构以及凹槽的设置,套的台阶结构将与之对应的体的部分挤压到凹槽内并以凹槽的形状填充成型,塑性变形后的体相当于嵌入套的凹槽内,体和套互相自锁,使套在工作时窜出的阻力变大,不易窜出,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包括体(1)以及设置在体(1)内的套(2),所述体(1)和套(2)过盈配合,在所述套(2)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套(2)上下移动的活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2)的上端成型为向径向凸起的台阶结构(4),在所述套(2)上、台阶结构(4)下方设置有凹槽(5),所述套(2)的台阶结构(4)将与之对应体(1)的部分挤压到所述凹槽(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包括体(1)以及设置在体(1)内的套(2),所述体(1)和套(2)过盈配合,在所述套(2)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套(2)上下移动的活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2)的上端成型为向径向凸起的台阶结构(4),在所述套(2)上、台阶结构(4)下方设置有凹槽(5),所述套(2)的台阶结构(4)将与之对应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平安鸿肖维远徐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