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624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2:06
一种鳗鱼养殖池,属于一种养殖设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水体利用率,减少日换水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养殖池、浮球式生物过滤器、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池的池壁上部有进水口,池底有排污口,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的长20m,宽12m,高1.5m;在池壁内侧四个直角的转角处,分别有一道斜向池壁;所述进水口到池底的距离为1.5米;池壁旁边距离池底0.7m设有长2m,宽0.8m的食台;位于食台水流方向的下游装有三台功率500W的浮球式生物过滤器,三台浮球式生物过滤器相互间隔0.5m,浮球式生物过滤器高1.4m,直径1.1m;在养殖池水面上对角放置两台功率750W的水车式增氧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养殖设施,特别是涉及鳗鱼养殖池
技术介绍
鳗鱼作为我国主要养殖种类而在南方省份被广泛养殖,但养殖模式仍停留在池塘精养模式和土池养殖模式,池塘精养模式换水量大,日换水量达到100%-150%,对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并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恶化,严重制约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利用率较高,从而大幅减少日换水量且不影响鳗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鳗鱼养殖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养殖池、浮球式生物过滤器、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池的池壁上部有进水口,池底有排污口,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的长20m,宽12m,高1.5m ;在池壁内侧四个直角的转角处,分别有一道斜向池壁;所述进水口到池底的距离为1.5米;池壁旁边距离池底0.7m设有长2m,宽0.8m的食台;位于食台水流方向的下游装有三台功率500W的浮球式生物过滤器,三台浮球式生物过滤器相互间隔0.5m,浮球式生物过滤器高1.4m,直径1.1m ;在养殖池水面上对角放置两台功率750W的水车式增氧机。本技术的优点是在养殖池水面上有对角放置两台水车式增氧机,可使池中水流程逆时针方向流动,保持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于5mg/L ;在食台水流方向下游放置的浮球式生物过滤器通过自身的水泵抽取池中含有固体颗粒物以及氨氮的养殖用水,利用浮球式生物滤器自身排污口排除颗粒物,利用生物介质降低水体氨氮浓度,有利于固体颗粒物的去除,以及池水中氨氮浓度最高处氨氮的去除,经浮球式生物滤器出水口流入池中,实现池水循环利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参见图1)采用养殖池、浮球式生物过滤器、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池的池壁上部有进水口 4,池底有排污口 5,所述养殖池的长20m,宽12m,高1.5m ;在池壁内侧四个直角的转角处,分别有一道斜向池壁;所述进水口到池底的距离为1.5米;池壁旁边距离池底0.7m设有长2m,宽0.8m食台2 ;位于食台水流方向的下游装有三台浮球式生物过滤器3,三台浮球式生物过滤器相互间隔0.5m,浮球式生物过滤器高1.4m,直径1.1m,功率500W ;在养殖池水面上对角放置两台水车式增氧机1、6,使水流程逆时针转动,有利于排污,水车式增氧机功率750W。本技术使用时启动浮球式生物滤器3,每日定时为浮球式生物滤器排污,去除养殖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降低池水中的氨氮浓度,剩余的少量固体颗粒物和养殖废水由排污口 5排出,通过进水口 4添加新水,保持池水高度为80cm,溶解氧浓度5mg/L以上,实现养殖池水的部分循环利用,可以达到提高水体利用率,减少换水量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鳗鱼养殖池,采用养殖池、浮球式生物过滤器、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池的池壁上部有进水口,池底有排污口,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的长20m,宽12m,高1.5m;在池壁内侧四个直角的转角处,分别有一道斜向池壁;所述进水口到池底的距离为1.5米;池壁旁边距离池底0.7m设有长2m,宽0.8m的食台;位于食台水流方向的下游装有三台功率500W的浮球式生物过滤器,三台浮球式生物过滤器相互间隔0.5m,浮球式生物过滤器高1.4m,直径1.1m;在养殖池水面上对角放置两台功率750W的水车式增氧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鳗鱼养殖池,采用养殖池、浮球式生物过滤器、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池的池壁上部有进水口,池底有排污口,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的长20m,宽12m,高1.5m ;在池壁内侧四个直角的转角处,分别有一道斜向池壁;所述进水口到池底的距离为1.5米;池壁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