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071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9:48
一种鳗鱼养殖池,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养殖池本体、盖板及注水接头,注水接头设置在养殖池本体正上方,通过注水水管将水注入养殖池本体内,养殖池本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养殖池池底内表面设置石渣层和黄沙层,所述的第一排污口与养殖后池连接,所述的养殖后池内从第一排污口一侧开始,依次设置防逃网、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养殖后池近第二闸门一侧池底设置第二排污口,养殖池本体内还设置喂养鳗鱼的送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得到的鳗鱼养殖池,具有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而且喂养方便,并能长期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给鳗鱼提供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适用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鳗鱼养殖池,属于养殖设备
。它包括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养殖池本体、盖板及注水接头,注水接头设置在养殖池本体正上方,通过注水水管将水注入养殖池本体内,养殖池本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养殖池池底内表面设置石渣层和黄沙层,所述的第一排污口与养殖后池连接,所述的养殖后池内从第一排污口一侧开始,依次设置防逃网、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养殖后池近第二闸门一侧池底设置第二排污口,养殖池本体内还设置喂养鳗鱼的送料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得到的鳗鱼养殖池,具有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而且喂养方便,并能长期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给鳗鱼提供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适用推广应用。【专利说明】一种鳗鱼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牢固、使用方便的鳗鱼养殖池。
技术介绍
由于鳗鱼的营养价值高,野生鳗鱼已经大大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工养殖鳗鱼成为一大生财之道。由于鳗鱼自身特性,具有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目前使用的鳗鱼池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易注排水等,不能给鳗鱼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导致养殖质量不好,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使用方便且养殖效果好的鳗鱼养殖池。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包括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养殖池本体、盖板及注水接头,注水接头设置在养殖池本体正上方,通过注水水管将水注入养殖池本体内,养殖池本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池底内表面设置石渣层和黄沙层,所述的第一排污口与养殖后池连接,所述的养殖后池内从第一排污口一侧开始,依次设置防逃网、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养殖后池近第二闸门一侧池底设置第二排污口,养殖池本体内还设置喂养鳗鱼的送料装置,养殖池本体的内壁保证是光滑的。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池底底部平底形结构,养殖池池底内表面倾斜结构,向第一排污口倾斜,近第一排污口一侧高度低于远离第一排污口一侧的高度,便于污水排尽。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池底为锥体形结构,第一排污口设置在锥体中部最低处,第一排污口下连接垂直设置的排污支管,排污支管通过水平设置的排污连接管与养殖后池连接,所述的排污支管与排污连接管连接处设为圆弧过渡结构。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下表面设置与养殖池本体内壁相匹配的盖板压环,盖板压环高度为5-lOcm,盖板的盖板压环对养殖池本体进行压口。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中部设置水管连接孔,注水水管一端与注水接头连接,另一端通过水管连接孔伸入养殖池本体内,注水水管高出养殖池本体最高水位20?30厘米,其底部伸向养殖池本体内20-25厘米。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逃网为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絹网,其网目为1-4毫米,防逃网高度与养殖后池高度相同,纵向设置在养殖后池内并与第一排污口垂直。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逃网、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平行设置,第一闸门底部悬空设置在养殖后池内,第二闸门顶部低于养殖后池顶部。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养殖池本体内壁的至少一根饲料传送管,饲料传送管上设置与其相通的一组饲料存放槽,所述的饲料存放槽倾斜设置,与饲料传送管连接的一端高于远离饲料传送管的另一端。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渣层和黄沙层厚度分别为16-20cm和 4_5cm。 所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本体壁墙高为1.0-1.5米,养殖后池底部近第二排污口一面低于与养殖后池底部其他位置,便于污泥等的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鳗鱼养殖池由养殖池本体、养殖后池连接构成,并分别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且两个排污口附近的底表面低于其他底表面,便于将养殖池本体内的鳗鱼排泄物、多少食物等从第一排污口排出,连同污水一同进入第二排污口,为了防止部分鳗鱼从第一排污口出来,进入养殖后池,本专利技术在养殖后池上依次设置防逃网、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如果有鳗鱼出来,经防逃网拦截,出来的污水经第一闸门流出,设置顶部低于养殖后池的第二闸门,养殖池本体、养殖后池、第一排污口及第二闸门连通,利用U型连通管的原理,使养殖池本体内的水位保持恒定,而且在养殖池池底内表面设置相应高度的石渣层和黄沙层,给鳗鱼造成一个仿生自然环境,利于鳗鱼的生成;2)本专利技术将养殖池本体池底设为平底形或锥体形结构,平底形结构的在底部侧面开设第一排污口该排污口直接与养殖后池连接,锥体形结构的第一排污口下连接垂直设置的排污支管,排污支管通过水平设置的排污连接管与养殖后池连接,且排污支管与排污连接管连接处设为圆弧过渡结构,而且底部内表面设为向第一排污口人倾斜的倾斜结构,养殖后池底部设置为向第二排污口倾斜的倾斜结构,能使养殖池本体和养殖后池内的污物如鳗鱼粪便及大量微囊藻等顺便排出,保证鳗鱼的生长环境干净、清洁,而且能降低清洁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3)本专利技术在盖板下表面设置高度为5-lOcm的盖板压环,通过盖板压环对养殖池本体进行压口,并在盖板上方设置注水接头,通过注水水管伸入养殖池本体内,注水水管高出养殖池本体最高水位20?30厘米,其底部伸向养殖池本体内20-25厘米,可以根据需要对养殖池本体进行注水,转换池水污水,提高水质,在注水时,能打开两个排污口,进行排水,保证池内水位恒定,且保证水质的干净;4)本专利技术所用的防逃网为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絹网,防逃网高度与养殖后池高度相同,纵向设置在养殖后池内并与第一排污口垂直,其网目为1-4毫米,具体网目根据不同的鱼大小不同,即鳗苗池为I?1.5毫米,鳗种池为1.5?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根据不同的鱼大小,选用不同网目的防逃网,保证在排水或水置换时,鳗鱼不会跑出鳗鱼养殖池。 5 )本专利技术的送料装置包括固定在养殖池本体内壁的饲料传送管和饲料存放槽,饲料存放槽倾斜设置,与饲料传送管连接的一端高于远离饲料传送管的另一端,喂养时,可以直接将饲料洒入池内,也可以通过饲料传送管,送至饲料存放槽,供鳗鱼食用;6)本专利技术的鳗鱼养殖池,具有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而且能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给鳗鱼提供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适用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养殖池本体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盖板压环,3-养殖池本体,4-石渣层,5-黄沙层,6_养殖池池底,7-第一排污口,8-防逃网,9-第一闸门,10-第二闸门,11-第二排污口,12-养殖后池,13-水管连接孔,14-注水水管,15-注水接头,16-排污支管,17-排污连接管,18-饲料传送管,19-饲料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3所示,一种鳗鱼养殖池,包括由混凝土浇注而成且内壁光滑的养殖池本体3、盖板I及注水接头15,养殖池本体3壁墙高为1.0-1.5米,使用时,池内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鳗鱼养殖池,包括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养殖池本体(3)、盖板(1)及注水接头(15),注水接头(15)设置在养殖池本体(3)正上方,通过注水水管(14)将水注入养殖池本体(3)内,养殖池本体(3)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池底(6)内表面设置石渣层(4)和黄沙层(5),所述的第一排污口(7)与养殖后池(12)连接,所述的养殖后池(12)内从第一排污口(7)一侧开始,依次设置防逃网(8)、第一闸门(9)和第二闸门(10),养殖后池(12)近第二闸门(10)一侧池底设置第二排污口(11),养殖池本体(3)内还设置喂养鳗鱼的送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慧琴贝自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