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麦面粉及面制品反色的原粮加工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1254 阅读:8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8:27
一种防止小麦面粉及面制品反色的原粮加工处理工艺,包括对原粮进行清理、除杂、水分调节、碾磨制粉步骤,其特征在于:原粮在碾磨制粉前先经过臭氧熏蒸灭酶处理后再进行碾磨制粉,所述臭氧熏蒸灭酶处理是在10℃~60℃温度环境、原粮籽粒水分含量为10%~28%条件下通入臭氧气体进行酶活性钝化处理,臭氧气体浓度为10mg/L~200mg/L,处理时间为0.5h~36h。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原粮PPO活性降低90%以上,与现有面粉及面制品的护色技术相比,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无毒性、无残留、无污染、不受使用剂量限制等特点,最终产品色泽稳定、商品价值较高,对改善面粉及面制品品质、提升品相增加其商品价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止小麦面粉及面制品反色的原粮加工处理新技术,S卩小麦面粉及面制品的加工原料小麦籽粒经过臭氧熏蒸灭酶处理,使其酶活性钝化,进而防止面粉及面制品反色现象的发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馒头、面条、水饺等蒸煮类面制品是中国最为主要的传统食品。在中国传统面制品品质评价标准中,色泽是衡量其加工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制品的色泽是一个重要的感官品质指标和市场销售指标,细腻洁白的面制产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面制品在加工制作、储藏及销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颜色加深的现象,称之为“反色”。面粉及其制品的“反色”现象主要由面粉中所含多酚氧化酶(PPO)引起,而面粉中的PPO主要来源于小麦籽粒。PPO主要存在于小麦籽粒的皮层部位,约占籽粒重量的3%。在面制品的加工制作、储藏及销售过程中,PPO能够催化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醌类物质,并最终聚合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沉积物,导致面制品“反色”现象发生。PPO在小麦籽粒中含量较低,但却能够解释面粉及面制品加工贮运过程中发生“反色”现象的50%-70%。长期 以来,我国人民有喜食高白度面制食品的习惯。但是目前我国主推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小麦面粉及面制品反色的原粮加工处理工艺,包括对原粮进行清理、除杂、水分调节、碾磨制粉步骤,其特征在于:原粮在碾磨制粉前先经过臭氧熏蒸灭酶处理后再进行碾磨制粉,所述臭氧熏蒸灭酶处理是在5℃~60℃温度环境、原粮籽粒水分含量为8%~28%条件下通入臭氧气体进行酶活性钝化处理,臭氧气体浓度为10mg/L~200mg/L,处理时间为0.5h~36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二旗卞科郭亚龙张帅飞崔贵金窦传玲赵雨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