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虫营养强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微量元素铜和锰强化轮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繁育中华绒螯蟹幼体需要大量的活体饵料,人工培育的轮虫普遍作为虾蟹类幼体的活体饵料。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发育阶段的开口饵料的营养平衡对后期的苗种产量起到关键作用。微量元素作为一些酶的辅基及金属结合位点,能够维持骨骼发育,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和保持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对饵料中铜和锰的含量要求分别为40 mg/kg>17 mg/kg,而人工培育的轮虫在没有额外的营养元素的补充下,铜和锰的含量仅为6 mg/kg、9 mg/kg,远低于中华绒螯蟹幼体的生长发育需求。中华绒螯蟹幼体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摄食的活体饵料种类有限,实践生产通常对活体饵料轮虫营养强化后投喂,但强化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目前营养强化轮虫的方法有多种,其成本和效果也各有不同,给轮虫投喂单胞藻是较为常见的强化方式,已有的强化方法仅仅局限于在活体饵料轮虫中补充脂肪酸和维生素,往往忽略了外源微量元素的补充。铜和锰都是水溶性物质,轮虫不能够吸收水体中微量铜和锰。迄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轮虫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配置浓度为2?8×1010?cells?g?1(湿重)小球藻,加入浓度为1000?2000?mg/L硫酸铜和浓度为500?1000?mg/L硫酸锰溶液,使得Cu的总量为400?800?ug/g海水小球藻溶液、Mn的总量为150?300ug/g海水小球藻溶液,富集3?6?h,将经过富集后的海水小球藻用于强化轮虫10?12?h,小球藻与轮虫的量比5×103?cells/?ind。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