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4920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包括:(1)混养的池塘条件;(2)蟹苗放养;(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4)彩鲤放养;(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保障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的产量和规格,又保障彩鲤的成活率和养成规格,能较好提高池塘的综合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iZriocAeir )幼蟹与鲤(瓶江彩鲤)的池塘 混养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iZriocAeir 5·Υ/--?/75·Υ5·),俗称河蟹,大闸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 科、绒鳌蟹属,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2013年全国河蟹产量达70万吨,产值近 400亿元,堪称我国水产养殖殖业的一朵奇葩。目前在我国的河蟹产业链中,蟹苗、幼蟹和成 蟹基本上分三个产业阶段进行,蟹苗生产者负责亲蟹繁育和蟹苗生产,并将蟹苗销售给幼 蟹培育者进行饲养;幼蟹是从蟹苗到蟹种的一龄河蟹的总称;成蟹是达到性成熟时的商品 蟹,由蟹种经一年左右时间培育而成。幼蟹是河蟹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产中环节),起着串 连产前(蟹苗)、产后(成蟹)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当前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池塘单养是最主要 的培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养殖方式简单、饲养管理方便、在幼蟹成活率较高时可取得 较好的养殖效益。不足之处是池塘的养殖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养殖综合效益未有效发挥, 在幼蟹成活率较低时的养殖效益没有其它水产养殖对象予以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混养的池塘条件:水深大于50 cm,优选在蟹苗下塘前一周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水花生投放面积为池塘的1/4-1/3;(2)蟹苗放养:蟹苗选淡化4至8日龄,亩放养量为1.0-1.25 kg;(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按常规的仔蟹培育方法进行;(4)彩鲤放养:放养时间须在Ⅴ期仔蟹后,即蟹苗先下塘一个月后放养,放养量为每亩不超过10尾;(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按照幼蟹的培育方式与方法进行,彩鲤不需做特别的饲养管理措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 混养的池塘条件:水深大于50 cm,优选在蟹苗下塘前一周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水花 生投放面积为池塘的1/4 一 1/3 ; (2) 蟹苗放养:蟹苗选淡化4至8日龄,亩放养量为1. 0 - 1. 25 kg ; (3) 仔蟹阶段饲养管理:按常规的仔蟹培育方法进行; (4) 彩鲤放养: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