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国南专利>正文

塑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8065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4:21
一种塑腹装置,包括一为不锈钢片的第一塑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塑腹板的两侧对称且为不锈钢片的一第二塑腹板与一第三塑腹板,并在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可弯折连接,所述第三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可弯折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塑腹板、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放在人体腹部上及两侧并与皮肤接触,并将消耗腹部脂肪的热量不断导热及散热,而达到塑腹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将腹部脂肪持续燃烧所释出的热量不断吸热及散热,更有效达到塑腹功效的塑腹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现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率会越发下降,而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太多美食的诱惑,更无法避免对美食的吸求,再加上现代人生活忙碌又没时间运动,总总因素造就了现代人最容易发胖的腹部地方,而使腹部逐渐变大的困扰。由于目前现代人对于健康观念的提升,人们常为了要保有良好的体型,经常需要到运动健身中心利用各种运动器材施做腹部位置的运动,或到美容瘦身中心去做消除脂肪的动作。然而,又因为在耗费大量的金钱才能反复到运动健身中心运动,或到美容瘦身中心去做消除脂肪,导致经济不宽裕的人们只能半途而废,无法持续做腹部位置的运动,往往造成腹部肥胖问题更加严重。所以,针对上述所造成腹部肥胖的问题点,业者研创出一种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397825号利用该低周波产生器、一蝶型腰带本体、数传导线,及一延长片组配,形成腰腹同时震脂设计及直向式传导产生上下震波,然所述蝶型腰带本体的内面具有发射远红外线的电气石接触到人体皮肤上,而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可令水份子活性化,容易因塑腰腹同时震月旨,改善腹部的循环系统,可促进新陈代谢及流汗,而人体排出的汗液容易渗入到所述蝶型腰带本体的内面,或所述蝶型腰带本体的内面沾粘一些脏东西、灰尘等等的物质后,不易清洗又造成使用上的困扰,所以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如何研创一种更具实用性、易于清洗的创新结构,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将腹部脂肪持续燃烧并消耗所产生的热量不断吸热及散热,以达到塑腹功效的塑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改进现有为塑腹功能的技术问题,爰此,本技术为提供具有吸热效果不锈钢片的一第一塑腹板、一第二塑腹板、一第三塑腹板,并在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可弯折连接,所述第三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可弯折连接,也可再配合一第一挡止件、一第二挡止件的组合形成一塑腹装置,由于人体腹部温度高于一般常温温度,且人体腹部脂肪持续燃烧并产生热量,再通过不锈钢片的所述第一塑腹板、所述第二塑腹板、所述第三塑腹板与人体腹部接触后,由该些不锈钢片将人体腹部脂肪分解消耗产生的热量,可不断吸热、导热及散热,以消除人体腹部的脂肪,必有显着塑腹效果。由于人体腹部脂肪持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以使人体腹部的温度又高于该些不锈钢片本身的温度,因此,在低温的天气中使用时,该些不锈钢片会将人体腹部脂肪的热量不断吸热、导热,则该些不锈钢片即可吸收人体腹部的温度,对人体腹部在使用上不会造成冰凉作用的不适感。为达前述新型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腹装置,包括:一第一塑腹板,所述第一塑腹板为不锈钢片;一第二塑腹板与一第三塑腹板,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为不锈钢片,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腹板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弯折连接,所述第三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弯折连接。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塑腹板设为平面,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分别设为平面。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塑腹板近外侧设为向内一第一弯折面,所述第三塑腹板近外侧设为向内一第二弯折面。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塑腹板两侧的上、下端分别向外延伸一第一凸部,该些第一凸部分别设有一第一销孔,再以两侧的该些第一凸部之间各形成一第一嵌凹部;其中,所述第二塑腹板、所述第三塑腹板的内侧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两侧上、下端的该些第一凸部形成套合,而两侧的该些第一凹部与该些第二凹部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一凸嵌部、一第二凸嵌部,分别与该些第一嵌凹部形成套合,并在该些第二凸嵌部、该些第三凸嵌部两端分别设有与该些第一销孔对应的一第二销孔、一第三销孔,以多个固定销分别穿入该些第一销孔与该些第二销孔、该些第三销孔中,使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分别在所述第一塑腹板的两侧形成弯折活动转动。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塑腹装置还包括一束带装置,所述束带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塑腹板外侧连接,所述束带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塑腹板外侧连接。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塑腹板外侧设有一第一长孔,所述第一长孔底端朝向外侧设有一第一切口,并在外侧边形成一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三塑腹板外侧设有一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底端朝向外侧设有一第二切口,并在外侧边形成一第二限位件;所述束带装置包括一第一弹性片与一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一端延设有一第一限位空间,由所述第三塑腹板的第二切口穿入及穿至所述第二长孔,供所述第二限位件穿入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空间中,所述第一弹性片一端与所述第三塑腹板外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片另一端连接一束带,所述束带的末端侧边设有一公粘扣带与一母粘扣带相互粘合,所述第二弹性片一端延设有一第二限位空间,由所述第二塑腹板的第一切口穿入及穿至所述第一长孔,供所述第一限位件穿入定位在所述第二限位空间中,所述第二弹性片一端与所述第二塑腹板外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片另一端侧边延设供一环扣穿套,供所述束带末端穿入所述环扣再回拉紧固。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塑腹板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螺孔;其中,所述第一塑腹板与所述第二塑腹板的外侧设有一第一挡止件,所述第一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的外侧设有一第二挡止件,其中所述第一挡止件包含一第一长形挡板及在所述第一长形挡板的上、下分别弯设有一第一挡边,并在所述第一长形挡板一侧设有与该些螺孔对应的多个第一孔洞,以多个螺丝穿入该些第一孔洞及所述第一塑腹板一侧的该些螺孔形成固定,而所述第一长形挡板另一侧供所述第二塑腹板在弯折活动转动抵挡用,所述第一挡止件上、下的第一挡边,以靠抵在所述第一塑腹板一侧上、下端第一凸部的该些固定销外侧,及与所述第二塑腹板之间的上、下端,其中所述第二挡止件包含一第二长形挡板及在所述第二长形挡板的上、下分别弯设有一第二挡边,并在所述第二长形挡板一侧设有与该些螺孔对应的多个第二孔洞,以多个螺丝穿入该些第二孔洞及所述第一塑腹板另一侧的该些螺孔形成固定,而所述第二长形挡板另一侧供所述第三塑腹板在弯折活动转动抵挡用,所述第二挡止件上、下的第二挡边,以靠抵在所述第一塑腹板另一侧上、下端第一凸部的该些固定销外侧,及与所述第三塑腹板之间的上、下端。上述的塑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塑腹板的上、下分别由内向外渐缩形成一第一斜边,所述第三塑腹板的上、下分别由内向外渐缩形成一第二斜边。通过上述塑腹装置,具有下列有益的效用:1.本技术塑腹装置利用为不锈钢片的第一塑腹板及两侧为不锈钢片的第二塑腹板与第三塑腹板,当所述塑腹装置抵压在人体腹部并与皮肤接触或内面留有汗液或灰尘,以便于清洗,且所述塑腹装置未设有传导线等电器类不致因清洗而被破坏或故障之虑。2.本技术利用第一塑腹板与第二塑腹板之间连结固定的第一挡止件,及在第一塑腹板与第三塑腹板之间连结固定的第二挡止件,可适用各种腹部体型使用。3.本技术将第一塑腹板设为平面,以抵压接触到人体腹部上,所述第二塑腹板、所述第三塑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塑腹板相邻分别设为平面并近外侧设为向内一第一弯折面、一第二弯折面,使平面分别抵压接触到人体腹部上及两侧,再将所述第二塑腹板的第一弯折面、所述第三塑腹板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塑腹板,所述第一塑腹板为不锈钢片;一第二塑腹板与一第三塑腹板,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三塑腹板为不锈钢片,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腹板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二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弯折连接,所述第三塑腹板与所述第一塑腹板之间呈弯折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南
申请(专利权)人:谢国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