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国南专利>正文

自动捕苍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00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捕苍蝇机,主要包括有一盒体,传动装置,饵盘及集蝇屉等所组构而成。借由饵盘上设置诱饵以传动装置施以旋转而吸引苍蝇进入盒体中,而利用盒体后方所设置之弧形圆体以灯光吸引,使苍蝇从弧形圆体之出口飞进圆体外围预套之捕蝇袋中,以实现消除苍蝇的目的;另外,同时于饵盘与盒体上端缘边接近处一侧设置有毛刷体,借以完全清除停留于饵盘上的苍蝇,达其完全消除苍蝇的目的。(*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引诱昆虫的捕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捕蝇机。苍蝇传染病媒,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且传统的捕蝇方式不仅无法有效制止病媒滋生,更易造成卫生上的威胁,因此,激发起本专利技术人的创作动机,并已首创提供一种可完全解决苍蝇滋生的问题。虽然本专利技术人于先前已生产相同功效的捕蝇机,但实际情形仍有待改进之处。现就本专利技术人1990年8月13日申请的“自动捕苍蝇机”(申请号90215221)的不足之处加以阐述该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除集蝇屉可抽出外,其余各部件均采固定或封闭状态,尤其在齿轮传动空间内,若欲清洁内部的灰尘或杂物,似乎不太容易清洁,造成内部长时间后堆积垢物灰尘,不易清除,影响机器之正常运行,降低使用寿命,使消费层面无法扩展。因此,本技术解决的首要问题乃在于去除前案所存在的弊端,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全消除苍蝇且便利清洁卫生的自动捕苍蝇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1、基本保存已有技术的部件配置,但各部件间均以螺丝螺固或套接,使组装或拆卸轻便简单,尤其是使传动装置的四周隔板可简易取下,达到易于清洁的目的;2、将饵轮改为饵盘结构,并达到更安稳寂静的环境效果,使苍蝇停留更不易受到干扰,以期捕蝇效果更好;3、给以特殊配置,更好吸引苍蝇进入盒体,且借助捕蝇袋及集蝇屉的同时配合使用,达到完全消除及集中苍蝇的功效。为此,本技术中的盒体由前后盒体成可拆装组合构成,前盒体的前端一体成型且具有与饵盘相适配的凹槽,凹槽后缘设置嵌插式隔板,以构成传动装置的安装空间,传动装置的传动轴穿过该凹槽的中央孔而与饵盘连接。这样,可达到容易保持传动装置清洁卫生的目的,也能易使饵盘转动平稳;前盒体的后端两侧分别有弧形凸耳,而后盒体设计成与前盒体两只弧形凸耳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且后盒体的前端有形成可安装毛刷体的缺口,以便当饵盘经过时,由毛刷体将苍蝇赶入盒体内,后盒体的后端部的凸出部份形成一圆凸透明体,该圆凸体上方开有可启闭的辅助出口。在后盒体的后方向下延伸的盖板下端开方型口,以安置集蝇屉。由于盒体上方弧形体透光,苍蝇具有向光性,使盒体内的苍蝇乱飞,最后会落入集蝇屉,未死亡的苍蝇,会从辅助出口飞入套在其上的透明集蝇袋。下面给出本技术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为使上述目的及效果更为具体化,根据图1-4给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并通过对该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提供本技术的技术细节。请参阅图1-2,本新型主要包括盒体1、传动装置2、饵盘3、集蝇屉4和毛刷体5及捕蝇袋6(图4)。其中盒体1分为前后盒体10、11,该前盒体10的前端一体成型且具一凹槽101,凹槽101的中央开设一孔洞1010,其后缘则插设一隔板100,使在凹槽101下方形成一封闭空间,该空间可供安装传动装置2。传动装置2是由马达20连接带动斜齿轮21,斜齿轮21齿接斜式齿轮22,该斜式齿轮22上端套接一小齿轮23而与一大齿轮24齿接,大齿轮24上端则设置一皮带滚轮25,并由皮带26连接传动轴27上所设的皮带滚轮28,传动轴27穿过设在凹槽101中央的孔洞1010而与饵盘3连接。饵盘3处于槽101的上方。饵盘3呈圆盘体结构,其上端面具有若干饵槽30,以便置放诱饵,吸引苍蝇。马达20一转动,就使饵盘3旋转。而前盒体10的后方两侧各具有一弧形凸耳102和103,且弧形凸耳102、103向内延伸而各具有一弧形凸边1020和1030,该两凸边的上端分别具有螺孔1021和1031,以便与后盒体11上的螺孔119和120配合螺固。后盒体11的形体设计是依据前盒体10的弧形凸耳102和103的形状加以设计而成的弧形体结构,且前端之透明盖113形成一缺角边111,该缺角边111下缘设置一固定座112,可供刷毛体5固定,而后端弧形体凸起部份则形成一圆凸体114,它呈透明状态,并于上端开设一辅助出口115,并使其与盖体116形成启闭活动状态,另外后盒体11后方向下延伸的盖板117的下缘形成一方型口118,用以放置集蝇屉4。依借由上述各元件的配置固定,构成一拆卸装置简便、易于清洁的捕苍蝇机结构。集成屉4的中央形成一槽座41和前端设置一提把42。再参阅图3-4,本新型使用时,将其置于苍蝇常出没处,且于饵盘3上的饵槽30置放诱饵,经启动传动装置2,使饵盘形成转动状态。由于饵盘3呈平稳的圆周旋转,因此,更使苍蝇停留于上而不会因饵盘3旋转而飞走,进而随着饵盘3旋转而进入盒体1内,并因上端为透明体,因此苍蝇的进入率更为增加,且由于苍蝇具有向光性,使进入盒体1内的苍蝇完全集中于弧形体内乱飞,当其力尽后,自然而然地掉落于集蝇屉4中。倘若一定时间内无法使苍蝇死亡,则利用弧形体辅助出口115,于外围套设一捕蝇袋6(透明塑胶袋),将盖板116打开借助外面亮光吸引,使内部的苍蝇飞进捕蝇袋6中,加以消灭。另外,若苍蝇仍停留在饵盘3上,则当饵盘3旋转至后盒体11的前端缺口111处时,利用下端固定的毛刷体5,即可将苍蝇赶离至盒体1内,继而达到完成消除苍蝇的目的,达到完全捕捉苍蝇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具有完全消除苍蝇之效果,更因结构上的特殊设计,可令拆卸组合更为简便,更易清洁内部的垢物、灰尘,摒除已有技术的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捕苍蝇机,包括盒体1、由马达20及齿轮组组成的驱动装置2、集蝇屉4、毛刷体5及可套装在盒1的辅助出口114处的捕蝇袋6,其特征在于:a.盒体1由前盒体10与后盒体11成可拆装组合构成,前盒体10的前端一体成型且具有一凹槽101, 该凹槽中央开设一孔洞1010,于凹槽101的后缘以嵌插方式设置一隔板100,前盒体10的后端两侧分别有弧形凸耳102和103,后盒体11呈与凸耳102与103相配合的弧形体结构,且其前端透明盖113形成一缺角边111,在缺角边111的下缘设置安装毛刷体5的安装座112,后盒体11的后端凸出部份形成一圆凸体114,该圆凸体的上端开设辅助出口115,与盖体116成活动启闭联结,后盒体11的后方向下延伸的盖板117的下端形成一安置集蝇屉4的方型口118;b.驱动装置2安装在前盒 体10前端的凹槽101下方与隔板100所构成的空间内,且驱动装置2上有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穿过凹槽101中央的孔洞1010而与处于该凹槽上方的铒盘3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捕苍蝇机,包括盒体1、由马达20及齿轮组组成的驱动装置2、集蝇屉4、毛刷体5及可套装在盒1的辅助出口114处的捕蝇袋6,其特征在于a.盒体1由前盒体10与后盒体11成可拆装组合构成,前盒体10的前端一体成型且具有一凹槽101,该凹槽中央开设一孔洞1010,于凹槽101的后缘以嵌插方式设置一隔板100,前盒体10的后端两侧分别有弧形凸耳102和103,后盒体11呈与凸耳102和103相配合的弧形体结构,且其前端透明盖113形成一缺角边111,在缺角边111的下缘设置安装毛刷体5的安装座112,后盒体11的后端凸出部份形成一圆凸体114,该圆凸体的上端开设辅助出口115,与盖体116成活动启闭联结,后盒体11的后方向下延伸的盖板117的下端形成一安置集蝇屉4的方型口118;b.驱动装置2安装在前盒体10前端的凹槽101下方与隔板100所构成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南
申请(专利权)人:谢国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