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力专利>正文

自捕苍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0000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捕苍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诱捕效果佳、结构牢固使用简便的自捕苍蝇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吸引苍蝇进入设定空腔的诱捕路径设定不明显,诱捕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自捕苍蝇装置,包括外罩、锥形的内罩、底托和诱饵杯,所述的诱饵杯与所述的底托活动连接,所述底托与外罩的底部卡扣连接,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下入口,所述的内罩设于外罩的内侧,所述内罩的底部也与底托卡扣连接,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出口,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放置诱饵用的网杯,所述的内罩顶部开设有上入口,所述网杯的顶部与所述的出口活动连接,外罩下部的外侧套设有相匹配的广告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诱捕效果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自捕苍蝇装置,特别涉及ー种诱捕效果佳、结构牢固、使用简便的自捕苍蝇装置。
技术介绍
自捕苍蝇笼利用苍蝇自身的趋味群集、起飞的角度为斜向上等特性,诱使苍蝇进入外罩和内罩间的空腔,利用苍蝇飞行时发出的声波引诱更多的苍蝇进入。但是现有设计采用固定式框架连接,安装组合与死蝇倾倒均不方便,一般只能一次性使用,成本不够低廉。同时诱饵只放置于ー处,对于吸引苍蝇进入设定空腔的诱捕路径设定不明显,诱捕效果不佳,现有设计中的诱饵放置器置于底架上,当风吹时易掉落。现有设计的外观千篇一律,不能满足ー些特定场合的需求。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805828U,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公开了ー种具有防水功能且能反复使用的自捕苍蝇器,包括自捕苍蝇笼,旋钮盖与外罩顶端的出口螺旋拧合,外罩与内罩与底托采用凹凸卡扣式连接,底托上有苍蝇入口。此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但是此技术方案依然存在诱饵只放置于ー处,对于吸引苍蝇进入设定空腔的诱捕路径设定不明显、诱捕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吸引苍蝇进入设定空腔的诱捕路径设定不明显、诱捕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ー种诱捕效果佳、结构牢固、使用简便的自捕苍蝇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自捕苍蝇装置,包括外罩、锥形的内罩、底托和诱饵杯,所述的诱饵杯与所述的底托活动连接,所述底托与外罩的底部卡扣连接,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下入口,所述的内罩设于外罩的内侧,所述内罩的底部也与底托卡扣连接,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出口,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放置诱饵用的网杯,所述的内罩顶部开设有上入口,所述网杯的顶部与所述的出口活动连接。这样设置的自捕苍蝇装置诱饵杯上设置有诱饵诱使苍蝇靠近,苍蝇从下入口进入内罩,而网杯内放置第ニ份诱饵,苍蝇受到诱惑从上入口接近网杯,进入内罩与外罩之间的空腔内,由于苍蝇起飞的角度为斜向上,所以,一旦进入内罩与外罩之间的空腔内,苍蝇即无法逃出,最終被困死,诱捕效果极佳。作为优选,所述外罩上部呈锥形,所述外罩的下部呈柱形,所述外罩下部的外侧套设有相匹配的广告罩。这样设置,广告罩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美化了环境且可投广告,同时也加强了外罩的结构强度,而外罩上部不设置广告罩则保证了使用者可以观察本技术是否填满,是否需要将死蝇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广告罩上设有向内侧凸起的固定点,所述外罩对应固定点设置有内凹的固定卡槽。这样设置可以固定广告罩,保持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诱饵杯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杆。这样本技术即可固定插接在地上,防止翻倒等意外的产生。作为优选,所述的诱饵杯与所述的底托为卡扣螺旋连接。这样设置,保证了本技术的诱饵杯牢固固定,不会被风雨打落,又保证可随时取下以更换诱饵。作为优选,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旋盖,所述的旋盖与所述的出口螺接。这样设置,可以随时将死蝇倒出处理掉,摆脱了传统技术方案均为一次性的高成本消耗,也可以方便使用者更换网杯中的诱饵,除了捕捉苍蝇之外,还可用其他饵料捕捉果蝇。作为优选,所述旋盖的顶部设有挂钩。可以吊挂在树上或其他地方,増加了放置的地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诱捕效果佳、结构牢固使用简便,除了捕捉苍蝇之外,还可用其他饵料捕捉果蝇,广告罩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美化了环境且可投广告,同时也加强了外罩的结构强度,而外罩上部不设置广告罩则保证了使用者可观察本实 用新型是否填满,是否需要将死蝇倒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旋盖,2、网杯,3、网眼,4、外罩,5、内罩,6、上入口,7、广告罩,8、固定点,9、底托,10、下入口,11、诱饵杯,12、连接ロ,1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ー种自捕苍蝇装置(參见附图I),包括外罩4、锥形的内罩5、圆形的底托9和诱饵杯11,诱饵杯11与底托9螺旋拧合,底托9与外罩4的底部螺接固定,底托11上对称开设有四个下入口 10,内罩5设于外罩4的内侧,内罩5的底部也与底托9卡扣连接,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放置诱饵用的网杯2,内罩5顶部开设有上入ロ 6,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出ロ,网杯2的顶部与外罩4的出ロ搭接固定,网杯2的网眼3均位于外罩4的内侧。外罩4上部呈圆锥形,外罩4的下部呈圆柱形,外罩4下部的外侧套设有相匹配的广告罩7。广告罩7上设有向内侧凸起环形的固定点8,外罩4对应固定点8设置有内凹的固定卡槽。诱饵杯11与底托为螺旋卡扣连接,诱饵杯11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ロ 12,连杆13通过连接ロ 12与诱饵杯11插接固定。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旋盖1,旋盖I与外罩的出口螺接。旋盖I的顶部可固定连接有挂钩,挂钩与旋盖I 一体化成形。本实施例的外罩4使用的是PET材料,诱饵杯11使用PE或PP制成,底托采用的是PE材料或PP材料制成,而连杆则采用PVC材料。本实施例使用之前,必须先去下诱饵杯和网杯,然后需取部分食物置放于诱饵杯和网杯中,最后将诱饵杯和底托连接,将网杯和外罩连接,盖好旋盖。本实施例使用时,可以通过挂钩挂置与树丛中,也可以使用连杆直接插入土中使用,诱饵杯发出气味,诱使苍蝇飞达本实施例附近,并通过下入口进入内罩内,然后苍蝇可以闻到网杯内的诱饵味道,受诱饵的诱惑,苍蝇飞过内罩顶部的上入口进入外罩与内罩之间的空腔。由于苍蝇起飞的角度为斜向上,所以,一旦进入内罩与外罩之间的空腔内,苍蝇即无法逃出,最終被困死,而且由于苍蝇具有群聚性,被困在的苍蝇也会招来更多的苍蝇进入本实施例中,达到大量灭蝇的效果。当本实施例中的苍蝇困死之后,使用者可拧开旋盖,通过设置在外罩上的出ロ将死蝇倒出填埋或重作诱饵和饲料。本实施例通过更换诱饵还可以对果蝇进行诱捕。可通过在网杯和诱饵杯中放置不同的诱饵,达到同时诱捕苍蝇和果蝇的效果。可通过只放置诱饵在网杯中诱捕。苍蝇诱饵推荐采用鱼鳃,果蝇诱饵推荐采用葡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捕苍蝇装置,包括外罩、锥形的内罩、底托和诱饵杯,所述的诱饵杯与所述的底托活动连接,所述底托与外罩的底部卡扣连接,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下入口,所述的内罩设于外罩的内侧,所述内罩的底部也与底托卡扣连接,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放置诱饵用的网杯,所述的内罩顶部开设有上入口,所述网杯的顶部与所述的出口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自捕苍蝇装置,包括外罩、锥形的内罩、底托和诱饵杯,所述的诱饵杯与所述的底托活动连接,所述底托与外罩的底部卡扣连接,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下入ロ,所述的内罩设于外罩的内侧,所述内罩的底部也与底托卡扣连接,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还包括有放置诱饵用的网杯,所述的内罩顶部开设有上入ロ,所述网杯的顶部与所述的出ロ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捕苍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上部呈锥形,所述外罩的下部呈柱形,所述外罩下部的外侧套设有相匹配的广告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
申请(专利权)人:王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