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国南专利>正文

捕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294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捕虫装置,至少包括有一盒体、一诱饵盖、一贴合组件、数软性罩及一上盖,其中在装有诱饵块及诱饵盖的盒体的容置槽内周缘套置一可卷设接合的贴合组件,该贴合组件其上部设有数诱蚊槽与下部设有套置有软性罩的数诱蟑螂槽,而贴合组件的内侧具有粘胶的粗糙面;该上盖盖合在贴合组件顶部,其上具有透光部,以查看其内捕虫状况;藉此,通过该盒体装设的诱饵块香味,及诱饵盖数透气孔散发诱引如蚊子、蟑螂的蚊虫,令蚊子、蟑螂各由贴合组件的数诱蚊槽与数诱蟑螂槽进入后,蚊虫欲再飞离时,则碰触贴合组件内侧粗糙面的粘胶粘附而残留在盒体中,并利用软性罩防止蟑螂进入又飞离,俾利捕捉蚊虫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捕虫装置,尤指一种可置于各种场地并利用诱何块 发挥香味诱引蚊虫由数诱蚊槽与套置有软性罩的数诱蟑螂槽进入,用以诱 捉蚊虫的捕虫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于冬天过后,在春、夏天季节交换季的到来,又逢梅雨季节即将 来临,是病媒蚊孳生高峰期,因此市面上见及有数种可用以诱捉蚊虫的诱捉装置,例如捕蚊灯、捕蚊拍、捕捉盒.......等,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的蚊虫诱捉装置10结构,其至少包括有一座体11、 一套设在座体11 上方的筒体12及一设置于筒体12上方的诱饼盖13,其中在座体11内周缘 设有容置槽111及其中央容设一诱斜组件14,该诱斜组件14由一填装有诱 斜块142的容器141,在该容器141的盖体143上方设有一个(含)以上的 透气孔144;该筒体12由一其上具有粘胶122的粗糙面121的长形片体巻 设,并利用两侧的第一、第二接合部123、 124相互接合,且其粗糙面121 上具有数通孔125;该诱饵盖13则为一其上具有粘胶132的粗糙面131, 并在粗糙面131上设有数通孔133,并可盖合于筒体12上的盖体。惟一般常见的蚊虫诱捉装置10结构,仍普遍存在着无法确实诱捉蚊虫 15的问题,当置于各场地时,通过该诱何组件14的诱倂块142香味,由容 器141的透气孔144散发诱引蚊虫15,令蚊虫15经诱何盖13的通孔133 与筒体12的通孔125进入后,蚊虫15欲再由筒体12内部飞离时,则会碰 触诱何盖13及筒体12的粗糙面131、 121上的粘胶132、 122粘附并残留 其中,虽可捕捉蚊虫15。然当诱饵盖13及筒体12的粗糙面131、 121上面 粘胶132、 122黏满蚊虫15后,无法再粘附如大只蟑螂的蚊虫15,于是容 易由诱斜盖13的通孔133与筒体12的通孔125飞出,难以完全诱捉蚊虫 15的效用,实际上并不适宜作为业者确实诱捉蚊虫15的蚊虫诱捉装置10。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捕虫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 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 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 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捕虫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 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捕虫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 种新型结构的捕虫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诱何块发挥香味 诱引蚊虫由数诱蚊槽与套置有软性罩的数诱蟑螂槽进入,并利用软性罩末 端的束口以防止蟑螂飞离,俾利捕捉蚊虫。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捕虫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盒体,其具有一 凸部与一容置槽; 一诱辨盖,套置在盒体的凸部上方; 一贴合组件,套设于盒体的容置槽内周缘,在上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诱蚊槽,在下部设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诱蟑螂槽,而在贴合组件的内、外侧分别设有粗糙面; 数透明罩,为一可穿套在数诱蟑螂槽上;以及一上盖,为一覆设于贴合组 件上方的盖体。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诱何盖上端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透气孔。 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诱蚊槽设为锥形体,在末端设有通孔,并由一个(含)以上的支柱分隔形成。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诱蟑螂槽设为锥形体,在末端设有透孔。 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粗糙面是凹凸面,在内侧的粗糙面供粘胶附着。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贴合组件两侧边分别设为第一衔接部及 第二衔接部,并在第一衔接部、第二衔接部相反对应边设有第一接合部及 第二接合部。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设为公母配合 的凸粒与凹孔,使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达巻设接合。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捕虫装置还包括一贴合件,该贴合件套 置在贴合组件内侧不上胶的粗糙面上部,该贴合件设有与数诱蚊槽对应并 等同的锥形体,该贴合件设有粘胶,并在粘胶上附设一离形纸,而其两外 侧对应边顶端形成一不上胶的第一凸出部及第二凸出部。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软性罩为具有可吸附的软性材质制成一 透光性,且在末端设有束口。前述的捕虫装置,其中所述的上盖为一暗沉色且其底部呈透空的中空 盖体,并在其上设有透光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捕虫装置,至少包括有一盒 体、 一诱斜盖、 一贴合组件、数软性罩及一上盖。所述盒体,具有凹部的容置槽,在中央位置设有凸部,该凸部设置凹洞。所述诱铒盖,套置在凸 部的凹洞上方,其上端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透气孔。所述贴合组件,套设于 盒体的容置槽内周缘,在上部设有一个(含)以上诱蚊槽,在下部设有一 个(含)以上诱蟑螂槽,其中该诱蚊槽的末端设有通孔的锥形体,在通孔 上由一个(含)以上的支柱分隔形成,所述诱蟑螂槽的末端设有透孔的锥 形体,可诱捕蟑螂进入捕虫装置中,而贴合组件的内、外侧分别设有粗糙 面,在内侧的粗糙面表面涂上粘胶,使粘胶附着其上而不会产生下垂状, 该贴合组件的两侧边分别设为第一、第二衔接部,并在第一、第二衔接部 相反对应边设有第一、第二接合部,该第一、第二接合部上可设为公母配 合的凸粒与凹孔,可让贴合组件利用该第一、第二接合部的凸粒与凹孔巻 设接合。所述软性罩,具可吸附的软性材质制成一透光性且穿套在诱蟑螂槽上 的锥形体,在末端设有可供诱捕蟑螂飞入并达外撑的束口,该束口可防止蜂虫印飞出。所述上盖,为一暗沉色且其底部呈透空的中空盖体,并在其上设有透 光部,而其周缘内部所形成容置空间的深度,可适可供贴合组件上方容置其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捕虫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一、 确实捕捉蚊虫该捕虫装置装设于各种场地,通过该盒体装设的 诱饰块香味,及诱斜盖的数透气孔散发诱引如蚊子、蟑螂的蚊虫,令蚊子、 蟑螂各由贴合组件数诱蚊槽与套置有软性罩的诱蟑螂槽进入后,蚊虫欲再 飞离时,则碰触贴合组件内侧粗糙面的粘胶粘附而残留在盒体中,并利用 软性罩防止蟑螂飞离,俾利捕捉蚊虫功效。二、 结构精简该捕虫装置通过盒体与一放置于盒体凸部的诱饵盖、 一设在容置槽内周缘且具有数诱蚊槽与数诱蟑螂槽的贴合组件、 一套置在 贴合组件的数诱蟑螂槽上的数软性罩,并与上盖组套等简易构件的组成, 即可达到确实诱引蚊虫及其捕捉目的。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i兌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习知的蚊虫诱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蚊虫诱捉装置诱捉蚊虫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捕虫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捕虫装置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捕虫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诱捉蚊虫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捕虫装置的贴合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6配置与诱捉蚊虫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装置(20)至少包括有 一盒体(30),其具有一凸部(32)与一容置槽(31); 一诱饵盖(40),套置在盒体(30)的凸部(32)上方; 一贴合组件(50),套设于盒体(30)的容置槽(3 1)内周缘,在上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诱蚊槽(51),在下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诱蟑螂槽(52),而在贴合组件(50)的内、外侧分别设有粗糙面(53)、(54); 数透明罩(55),穿套在数诱蟑螂槽(52)上;以及 一上盖(60 ),为一覆设于贴合组件(50)上方的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南
申请(专利权)人:谢国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