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56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位装置,其中    基准元件(R)提供有用于支撑可移动元件(M)的支撑表面(S)和从支撑表面(S)朝向前端凸出的中心柱(21),    定位孔(12)在可移动元件(M)的被支撑表面(T)内开口,    径向可扩张和收缩的梭元件(23)布置在中心柱(21)和定位孔(12)之间,    梭元件(23)轴向可移动地在中心柱(21)或定位孔(12)上支撑,并且梭元件(23)适于经由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圆柱(26)间接地与其它(12、21)进行锥形结合,    锥形圆柱(26)安装在梭元件(23)上,并且梭元件(23)通过推进机构(24)适于在使得锥形结合变紧的方向上被推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诸如加工中心的工作台之类的基准元件上定位诸如工作托台之类的可移动元件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定位装置在日本专利公开No.11-10468中描述。现有技术的定位装置如下构成。即,固定到可移动元件上的收缩内接头的凸缘装配入在基准元件的支撑表面内开口的装配直孔内,藉此直孔的轴与收缩内接头的轴对齐,并且随后通过拉动收缩内接头在基准元件中定位可移动元件。然而,现有技术具有几个问题。也即,为了将可移动元件平滑地安装到基准元件上,需要在装配直孔和凸缘之间提供径向装配间隙。因此,装配间隙减少可移动元件相对基准元件的定位精度。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将可移动元件平滑地安装到基准元件上并且精确地对齐这些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完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所述并且例如在图1、图4或图5所示的定位装置。基准元件R提供有用于支撑可移动元件M的支撑表面S和从支撑表面S朝向前端凸出的中心柱21。定位孔12在可移动元件M的被支撑表面T内开口。径向可扩张和收缩的梭元件23布置在中心柱21和定位孔12之间。梭元件23轴向可移动地在中心柱21或定位孔12上支撑,并且梭元件23适于经由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圆柱26间接地与其它(12、21)进行锥形结合。锥形圆柱26安装在梭元件23上,并且梭元件23通过推进机构24沿使得锥形结合变紧的方向被推动。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操作和效果。当在基准元件上定位可移动元件时,中心柱经由梭元件和锥形圆柱与定位孔间接地进行锥形结合。然后,可移动元件通过锥形圆柱的引导作用在对齐的同时自动移动,以使得可移动元件的定位孔的轴与基准元件的的中心柱的轴精确地重合。下面,梭元件由锥形圆柱进行径向收缩(或扩张),藉此梭元件与中心柱(或定位孔)进行紧密接触,梭元件相对推进机构轴向移动,并且可移动元件的被支撑表面由基准元件的支撑表面进行接收。因此,可移动元件能够经由梭元件和锥形圆柱通过中心柱并且也通过支撑表面进行约束。因此,可移动元件能够在基准元件内精确和强有力地进行定位。如上所述,由于可移动元件在对齐的同时能够由锥形圆柱和梭元件进行引导,所以可移动元件能够平滑地安装在基准元件上。而且,不像现有技术中的前述实例那样,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省略要被连接在一起的元件之间的径向装配间隙,所以可移动元件能够高精度地对齐基准元件。另外,由于径向可扩张和收缩的梭元件适于经由锥形圆柱与定位孔(或中心柱)间接地进行锥形结合,因此相对于可扩张和收缩的梭元件适于直接进行锥形结合的情况相比,提供了如下的优点。也即,梭元件能够由锥形圆柱盖住,藉此能够防止诸如金属屑之类的外界物质进入可扩张和收缩机构(诸如狭缝或沟槽)和梭元件的直表面,因此能够长时间保持定位精度。优选地,梭元件的材料不同于锥形圆柱的材料。例如,锥形圆柱可以由硬度良好的材料制成,藉此能够防止在锥形结合的过程中锥形圆柱由碰撞引起的破坏,因此定位装置的寿命增加。另外,梭元件可以由滑动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藉此梭元件轴向平滑地移动,因此定位精度提高。本专利技术也包括如下的定位装置。如图1或图5所示,梭元件23的内周表面由直表面27构成并且梭元件23的外周表面由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表面28构成,直表面27轴向可移动地在中心柱21上进行支撑,并且锥形表面28适于经由锥形圆柱26与定位孔12进行锥形结合。在该具有附加组成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梭元件和锥形圆柱安装在基准元件上,在许多可移动元件将要在一个基准元件上安装和拆除的情况下,梭元件和锥形元件的所需数量能够减少。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包括如下布置。例如,如图4所示,梭元件23的外周表面由直表面27构成并且梭元件23的内周表面由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表面28构成,直表面27轴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定位孔12上,并且锥形表面28适于经由锥形圆柱26与中心柱21进行锥形结合。在具有附加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梭元件和锥形圆柱能够安装在可移动元件内部,所以能够防止由梭元件和锥形圆柱与其它物体碰撞引起的损坏。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另一专利技术中,例如图1或图5所示,定位装置如下构成。基准元件R提供有用于支撑可移动元件M的支撑表面S和从支撑表面S朝向前端凸出的中心柱21。由锥形孔限定的定位孔12在可移动元件M的被支撑表面T内开口。中间元件22布置在中心柱21和定位孔12之间。中间元件22由夹头型梭元件23和锥形圆柱26构成,上述夹头型梭元件23在外周上具有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表面28,上述锥形圆柱26安装到梭元件23的外周上并且与定位孔12进行锥形结合。夹头型梭元件23轴向可移动地支撑在中心柱21上,并且锥形圆柱26的内周表面与在梭元件23外周上的锥形表面28进行锥形结合。提供推进机构24以便沿使得锥形结合变紧的方向推动梭元件23。本专利技术基本上如上述专利技术一样提供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另外,由于中间元件安装在基准元件上,因此在许多可移动元件在一个基准元件上安装和拆除的情况下,中间元件的所需数量能够减少。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另一专利技术中,例如如图4所示,定位装置如下构成。基准元件R提供有用于支撑可移动元件M的支撑表面S和从支撑表面S朝向前端凸出的中心柱21。由直孔限定的定位孔12在可移动元件M的被支撑表面T内开口。中间元件22布置在中心柱21和定位孔12之间。中间元件22由夹头型梭元件23和锥形圆柱26构成,上述夹头型梭元件23在内周上具有朝向前端变窄的锥形表面28,上述锥形圆柱26安装到梭元件23的内周上并且与中心柱21进行锥形结合。夹头型梭元件23轴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定位孔12上,并且锥形圆柱26的外周表面与在梭元件23内周上的锥形表面28进行锥形结合。提供推进机构24以便在使得锥形结合变紧的方向上推动梭元件23。本专利技术基本上如前述专利技术一样提供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另外,由于中间元件安装在可移动元件内部,因此能够防止中间元件与其它物体碰撞引起的损坏。优选地在上述定位装置中,锥形圆柱26具有以圆周无缝方式整体形成的周壁,藉此锥形圆柱26当然能够防止诸如金属屑之类的外界物质进入直表面和锥形表面以及梭元件的可扩张和可收缩机构(诸如狭缝或沟槽等)。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定位装置中,至少锥形圆柱26的前端部或者底端部可以密封地在基准元件R上或可移动元件M上进行支撑,这能够进一步确保防止诸如金属屑之类的外界物质进入梭元件的直表面和锥形表面以及可扩张和可收缩的机构(诸如狭缝或沟槽等)。另外在上述定位装置中,可以包括将可移动元件M压向基准元件R的夹具机构30。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视截面图,示出可移动元件固定到基准元件上的状态。图2A是典型示出图1中实质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B是类似于图2A的视图,示出可移动元件已经从基准元件移去的状态。图3A是类似于图2B的视图,示出在基准元件上提供的中间元件的第一示例变体。图3B是类似于图3A的视图,示出中间元件的第二示例变体。图3C是类似于图3A的视图,示出中间元件的第三示例变体。图4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可移动元件固定到基准元件上的状态的前视截面图。图2A是典型示出图1中实质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B是类似于图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泽庆多朗白川务
申请(专利权)人: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