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涉及用于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等具有耐划伤要求的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从单纯的功能性向功能性和舒适性兼顾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汽车内饰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兼顾良好的触感、低气味、耐划伤等要求。目前汽车内饰材料的耐划伤技术主要是采用添加酰胺和硅酮类耐划伤剂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一方面造成了材料成本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材料不良气味的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汽车内饰材料发展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聚丙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和含量为: 聚丙烯9-64%三元乙丙橡胶 30-55%加工助剂0-1%硫化剂0-10玻纤相容剂1-5%玻璃纤维5-20%。所述的聚丙烯选用分子量为10-20万的聚丙烯。所述的加工助剂选自低分子酯类、金属皂类、硬脂酸复合酯类、酰胺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硫化剂选自硫磺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树脂硫化体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硫磺硫化体系由硫磺、硫化促进剂和硫化活化剂组成,其中,硫化促进剂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DM)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硫化活化剂为氧化锌、氧化铝、氯化镁、硬脂酸、软脂酸和月桂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组成;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由过氧化物和助交联剂组成,其中,过氧化物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和过氧化苯甲酰 ...
【技术保护点】
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和含量为:FDA00001095554800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和含量为:聚丙烯9-64%三元乙丙橡胶30-55%加工助剂0-1%硫化剂0-10玻纤相容剂1-5%玻璃纤维5-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选用分子量为10-20万的聚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助剂选自低分子酯类、金属皂类、硬脂酸复合酯类、酰胺类等的一种或几种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剂选自硫横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树脂硫化体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纤增强动态硫化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硫磺硫化体系由硫磺、硫化促进剂和硫化活化剂组成,其中,硫化促进剂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硫化活化剂为氧化锌、氧化铝、氯化镁、硬脂酸、软脂酸和月桂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由过氧化物和助交联剂组成,其中,过氧化物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和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助交联剂为氰尿酸、三烯丙基酯和双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树脂硫化体系由羟甲基酚醛树脂、促进剂SnCl2.H2O和活化剂ZnO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陈延安,周英辉,李国明,程文超,李欣,李志平,丁超,罗忠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