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孔有序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Novoselov等首次采用“胶带技术”报道单原子层二维材料石墨烯能够稳定存在,并证实此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和电学性能以来,石墨烯的相关研究工作迅速成为物理、材料和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过去的7-8年间,有关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并有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前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机械剥离法[Science306 (2004) 666],化学剥离法[Carbon 45 (2007) 1558]、液相剥离法[Nat Nanotechnol3(2008)563]、热剥离法[J Phys Chem B 110 (2006)8535]、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国专利 200810113597]、外延生长法[中国专利 200780005630]、溶剂热法[Nat Nanotechnol4 (2009) 30]、球磨法「P NATLACAD SCI 109(2012)5588]等。这些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如机械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质量最高,适用于理论研究,但产率太低。化学剥离法、液相剥离法和热剥离法能够制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孔有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依次如下:(1)向反应容器中以50?300mL/min流量的流速充入二氧化碳气体;(2)将金属镁在充有二氧化碳的容器中点燃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并在点燃的同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3)将步骤(2)得到的化学产物在淬火介质中淬火处理;(4)将步骤(3)得到的化学产物加入足量稀酸溶液浸泡24h;(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充分过滤并充分洗涤,烘干,得到介孔有序结构的石墨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有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向反应容器中以50-300mL/min流量的流速充入二氧化碳气体; (2)将金属镁在充有二氧化碳的容器中点燃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并在点燃的同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学产物在淬火介质中淬火处理; (4)将步骤(3)得到的化学产物加入足量稀酸溶液浸泡24h; (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充分过滤并充分洗涤,烘干,得到介孔有序结构的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介孔有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金属镁是镁带或镁条或镁块或粒径不同的镁粉。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介孔有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淬火介质为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衍伟,张海涛,张熊,孙现众,张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