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198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5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包括集成气路底座、逻辑控制阀;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内设有气路,有至少三个所述逻辑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并由集成气路底座实现气路连接;在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一个工作气源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时集成了多个逻辑控制阀,实现了气动逻辑功能的模块化单元结构,工作气源统一输入,结构简单;不使用电气元件,能满足防爆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动元件,尤其涉及一种气动逻辑单元
技术介绍
现有气路系统中的气动逻辑单元通常由独立的逻辑控制阀、电磁阀等元件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实现对气动系统的控制,其缺陷是:集成化程度低,使用元件多,占用空间大,制作和维护成本高,使用电磁阀无法达到防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气动逻辑单元的技术方案,实现集成化,满足防爆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包括集成气路底座、逻辑控制阀;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内设有气路,有至少三个所述逻辑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并由集成气路底座实现气路连接;在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一个工作气源接口。更进一步,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与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接口和工作输出接口连通的Φ4快插接头。更进一步,所述逻辑控制阀是气动二位二通阀或气动二位三通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时集成了多个逻辑控制阀,实现了气动逻辑功能的模块化单元结构,工作气源统一输入,结构简单;不使用电气元件,能满足防爆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一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形结构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气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包括集成气路底座1、逻辑控制阀2 ;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内设有气路,有至少一个所述逻辑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并由集成气路底座实现气路连接;在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一个工作气源接口 PO。在本实施例中,集成气路底座上共设置了三个逻辑控制阀;能够在气动系统中同时对四个气路进行逻辑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气动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定制逻辑控制阀的数量、并定制配套的集成气路底座;也可以制成系列化的通用模块在气动系统中应用。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与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接口(P1、P4、P7和P10)和工作输出接口(P3、P6、P9)连通的Φ4快插接头3,其中接口 Ρ7和PlO并接在一个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接口上;逻辑控制阀的工作气源输入接口(Ρ2、Ρ5、Ρ8)通过集成气路底座内的气路由工作气源接口 PO连接工作气源。所述逻辑控制阀是气动二位二通阀或气动二位三通阀。本实施例中的逻辑控制阀采用常闭气动二位三通阀。当一个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接口上的气压值达到设定要求时,这个逻辑控制阀开始动作,逻辑控制阀的工作输出接口与工作输入接口连通;反之,当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接口上的气压值撤消后,这个逻辑控制阀复位,逻辑控制阀的工作输出接口与工作输入接口断开。本技术集成了逻辑气路和逻辑控制阀,将不同的逻辑控制气路集成到一个模块化单元里,用以控制其集成的逻辑控制阀,使各种不同的气路集成到类似于电路板的模块化单元内部,减少了外联管路,结构紧凑,实现了气动逻辑功能的模块化单元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包括集成气路底座、逻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内设有气路,有至少三个所述逻辑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并由集成气路底座实现气路连接;在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一个工作气源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逻辑单元,包括集成气路底座、逻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内设有气路,有至少三个所述逻辑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集成气路底座上、并由集成气路底座实现气路连接;在集成气路底座上设有一个工作气源接口。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悦赵永峰付瑞青蔡茂林石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前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