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强比≤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1587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8:52
屈强比≤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0.07%,Si≤0.20%,Mn:0.8%~1.2%,P:≤0.013%,S:≤0.003%,Ni:0.35%~0.85%,Cr:0.10%~0.30%,Ti:0.008%~0.02%,Nb:0.01%~0.02%,N:≤0.005%;并满足:Pcm=C+Si/30+(Mn+Cr+Cu)/20+Ni/60+Mo/15+V/10+5B≤0.18%,Nb≤0.358C,Ti/N在2.5~3.5;生产步骤:经脱硫冶炼后连铸成坯;铸坯加热;高压水除鳞;分段轧制;弛豫30~90秒;冷却;空冷至室温;回火处理;再次空冷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屈强比≤0.85,-80℃KV2≥60J,-80℃(HAZ)≥27J,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属于一种屈强比彡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钢结构的大型化,人们对钢的强韧性、强塑性匹配及焊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保证制造低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钢板综合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在保证抗拉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屈强比,即增加TS与YS之前的差值,才能提高钢材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钢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冷热加工性;同时在优化成分的前提下,必须优化TMCP及热处理工艺,充分发挥合金元素各种强韧化机理作用,精细控制显微组织转变,降 低钢板韧脆转变温度Tc,才能不断提高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并获得优异的焊接性。现有相关专利只是说明如何实现母材低温韧性,改善大线能量焊接性,关于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专利很少,更没有涉及如何进一步降低钢板屈强比,提高安全使用性能;中国专利CN 101545077A,CN 102108467A、CN 100519809C等文献,虽确保了母材具有一定的低温冲击韧性,但是存在以下方面不足: O合金元素添加较多,Cu、Cr、Nb等成分偏高,Pcm值较高,同时添加B等元素,按说明虽可保证优良冲击韧性,但屈服强度较高,难以保证屈强比< 0.86,即钢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 2)工艺较复杂,需正火或调质处理,增加制造成本; 3)未详细说明如何在保证抗拉强度前提下,降低屈服强度,即降低屈强比(US专利4855106 US 专利 4137104); 4)没有给出C、Nb、T1、N等之间的定量关系,造成钢板低温韧性及HAZ区性能不稳定,影响钢板正常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屈强比彡0.85,-80°C冲击功KV2≥60J, -800C (HAZ)彡27J,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的屈强比彡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屈强比≤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 0.07%, Si ( 0.20%, Mn:0.8% L 2%, P 0.013%, S 0.003%, Ni:0.35% 0.85%, Cr:0.10% 0.30%, Ti:0.008% 0.02%, Nb:0.01% 0.02%, N..( 0.005%,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满足:Pcm= C+ Si/30+( Mn+ Cr+Cu) /20+ Ni/60+Mo/15+V/10+5B ( 0.18%,Nb≤0.358 C, Ti/ N在2.5 3.5力学性能:屈强比≤0.85,_80°C冲击功KV2≥60J,-80°C(HAZ)≥ 27J。生产屈强比彡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的方法,其步骤为: 1)经脱硫冶炼后连铸成还; 2)将铸坯加热到1100 12200C; 3)铸坯表面采用高压水除鳞至干净; 4)分段进行轧制:粗轧按照常规进行;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50 900°C,每道次压下率控制在不低于8%,累计压下率控制在不低于55%,终轧温度控制在760 810°C ; 5)进行弛豫,控制弛豫时间在30 90秒; 6)进行冷却,冷却速度为5 20°C/秒下冷却至460 510°C ; 7)空冷至室温; 8)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控制在600 650°C,回火时间按照不低于(1.0 1.3) X板厚度(毫米),时间单位为:分钟; 9)再次空冷至室温。本专利技术的化学成分具有如下特征: C =C对TMCP+回火工艺钢板强度、低温韧性、延伸率及焊接性能影响很大,从改善钢板低温韧性及焊接性角度考虑,一般控制钢种C含量达到较低水平,但从钢板强度、显微组织控制及制造成本角度考虑,C含量也不易过低,否则会造成Aca Ac3 Arl Ar3点温度升高,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长大速度增加,组织不易控制,若形成混晶组织会严重影响低温韧性及焊接性能;C含量如果偏高,对焊接热影响区HAZ会有很大影响,容易促成魏氏组织、上贝氏体等等影响焊接性的不良组织,同时对钢种第二相的强化机理尤其Nb、Ti等有明显影响,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以上分析原因,设计C含量0.04% - 0.07%,同时满足上述C、Nb关系式; Mn:Mn钢中是重要的合金元素,不仅可以提高钢板强度,还可以扩大奥氏体相区,降低Ar3点温度,细化铁素体晶粒,改善钢板低温韧性,但是Mn在钢水凝固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析,高含量的Mn容易与P、S等杂质发生共轭偏析,对连铸造成困难,并在后续轧制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Μ/A岛等影响低温韧性和焊接性的不良组织,同时影响钢板屈强比,钢中MnS第二相夹杂对母材性能及HAZ区均有严重不良影响;此外,Mn还会提高钢的脆硬性,导致Pcm值增高,容易形成硬脆相,本专利技术设计Mn含量0.8% - 1.2%,在保证钢板屈强比的同时,不仅避免钢中硬脆相如Μ/A的产生,而且控制钢中硫化物在高温下聚集长大,使其细小球化,防止大线能量焊接过程中热裂纹产生; S1:Si促进钢水脱氧并能够提高钢板强度,但是Si的固溶强化损害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及焊接性,同时促进Μ/A形成并长大,对屈强比影响也很明显,提高抗拉强度同时也提高屈服强度,不能有效降低屈强比,设计时考虑到须一定程度提高强度但是不损害其他方面性能,Si含量应< 0.20% ; P:P作为钢中有害夹杂对钢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有很大损害作用,理论上要求越低越好,但考虑到炼钢可操作性和炼钢成本,对于要求可大线能量焊接-80°C冲击韧性的钢板,P含量要求控制在< 0.013% ; S:S作为钢中有害夹杂对钢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同样有很大损害作用,更重要的是S在钢中与Mn结合形成MnS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易形成长条状夹杂区,同时S还是热轧过程中产生热脆性的主要元素,理论上要求越低越好,但考虑到炼钢可操作性和炼钢成本,对于要求可大线能量焊接-80°C冲击韧性的钢板,S含量要求控制在< 0.003% ;Cr:Cr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添加少量的Cr可以增大裂纹穿过晶界的阻力,在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钢板的冲击韧性,本专利技术添加Cr含量范围0.10% - 0.30% ; Ni:Ni不仅可以提高铁素体相中位错可动性,促进位错交滑移,而且可以降低K3点温度,提高钢板强度、延伸率和低温冲击韧性,降低钢板屈强比,同时Ni还可以降低含铜钢的铜脆现象,减轻轧制过程中晶间开裂,提高钢板耐大气腐蚀性;从理论上讲,钢中Ni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好,但是Ni是一种贵重金属,本专利技术对于要求可大线能量焊接-80°C冲击韧性的钢板设计Ni含量0.35% - 0.85% ; Nb =Nb主要是进行未再结晶控制和促进低温相变组织形成,钢中Nb含量低于0.01%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含量高于0.03%时,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诱发上贝氏体形成,严重损害大线能量HAZ区低温韧性,本专利技术Nb含量控制0.01% - 0.02%范围内同时满足C Nb关系式,以在TMCP+回火工艺下可获得最佳NbC沉淀析出,其尺寸可控制在(20 - 50) nm,可最大限度发挥第二相强化效果; 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屈强比≤0.85的大线能量焊接低温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0.07%,Si≤0.20%,Mn:0.8%~1.2%,P:≤0.013%,S:≤0.003%,Ni:0.35%~0.85%,Cr:0.10%~0.30%,Ti:0.008%~0.02%,Nb:0.01%~0.02%,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满足:Pcm= C+ Si/30+( Mn+ Cr+Cu)/20+ Ni/60+Mo/15+V/10+5B≤0.18%,Nb≤0.358 C,Ti/ N在2.5~3.5力学性能:屈强比≤0.85,‑80℃冲击功KV2≥60J,‑80℃(HAZ)≥27J。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丁庆丰邹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