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实现了小型化。为解决所述课题,将旋转电机构成为具有:筒状的定子;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在内周面设置所述定子,所述框架包含:第一部位,所述第一部位通过使所述框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缩小直径而使厚度减薄来形成;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的厚度厚。框架具有收纳部、第一冷却介质通路和第二冷却介质通路。收纳部收纳发热部件。第一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定子之间。第二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水冷式的冷却机构的旋转电机已被公知。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具有电动机(亦即,旋转电机)的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所述电动机具有包围定子的外侧的环状的冷却介质通路。另外,专利文献I的旋转电机在定子的上方配置有驱动时发热的动力模块(下面,记载为“发热部件”),用流过所述冷却介质通路的冷却介质将所述发热部件与定子一起冷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9745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旋转电机中,在实现小型化的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这是因为,在形成包围定子的外侧的冷却介质通路时,要求旋转电机的框架具有超过定子的外径的预定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正是鉴于上文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旋转电机。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涉及的旋转电机具有:筒状的定子;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在内周面设置所述定子,所述框架包含:第一部位,所述第一部位通过使所述框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缩小直径而使厚度减薄来形成;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的厚度厚。所述框架具有收纳部、第一冷却介质通路和第二冷却介质通路。所述收纳部用于收纳发热部件。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路形成于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路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位。根据实施方式的这一形态,能够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结构例的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图4A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图4B是沿图3的D-D'线的剖视图。图5A是沿图4B的E-E'线的剖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F-F'线的剖视图。图5C是沿图5A的F-F'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冷却介质的流动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0:旋转电机;11:框架;Ila:第一部位;lib:第一收纳部;lie:第一冷却介质通路;Ilca:第三连通孔;Ilcb:突起;I lcb':支柱;11 d:第二冷却介质通路;lie:连接路;Ilf:轴承;Ilg:第三收纳部;llh:第二部位;12:第一盖;13:托架;13a:第二收纳部;13b:第一连通孔;13c:第二连通孔;13f:轴承;14:第二盖;15:注入口;16:排出口;17:旋转变压器;21:定子;22:转子;23:发热部件;24: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旋转电机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限定。而且,在下面,以车辆用发电机对旋转电机进行说明。首先,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结构例,用图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10的结构例的图。另外,在图1中,表示从负载侧的斜上方观察旋转电机10的情况。而且,在图1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图示出三维直角坐标系,该三维直角坐标系包含以铅直向上方向作为正方向的Z轴。所述直角坐标系有时也表不在用于下面的说明中的其他附图中。而且,在下面,关于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结构要素,有时只对多个要素之中的一个要素赋予标号,而对其他要素则省略标号。在所述情况下,认为赋予标号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是同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0具有框架11、第一盖12和托架13。框架11形成为有底的大致筒状,在其内部收纳有定子21、转子22之类的旋转电机10的驱动部并收纳有发热部件23。定子21通过层叠多片环状的电磁钢片而形成为筒状,所述定子21的外周面与框架1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亦即,框架11在内周面与定子21外接。而且,在定子21的内周侧隔着预定的间隙i对置地配置转子22。转子22具有沿着图中的X方向贯通设置的轴24。轴24由轴承(后述)支承,所述轴承分别设置在负载侧和负载相反侧。从而,转子22能够绕图中的轴线AX自由转动。发热部件23配置在定子21的上方。此时,发热部件23收纳在框架11所具有的第一收纳部(后述)内。所述第一收纳部的上方开口,在所述开口部安装第一盖12。而且,此处虽未图示,不过,在框架11的负载相反侧也开口,在所述开口部安装托架13。关于所述框架11的负载相反侧的进一步的结构,利用图3后述。而且,框架11具有冷却介质的注入口 15和排出口 16。此处,作为一例,排出口 16设置在比注入口 15高的位置。接着,利用包含图1的A-A'线的YZ平面的剖视图,对旋转电机10的结构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框架11形成为在侧壁包含第一部位11a,所述第一部位Ila是使框架1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直径缩小(参照图中的箭头sh)而使厚度减薄来形成的。这样,通过在框架11设置薄壁化了的第一部位11a,能够既保持定子21的外径,又减小旋转电机10的预定宽度。亦即,能够兼顾确保旋转电机10的输出和小型化。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认为框架11在定子21的侧方各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部位11a。而且,框架11具有第一收纳部lib、第一冷却介质通路Ilc和第二冷却介质通路lid。在第一收纳部IIb中,如已述那样,收纳有发热部件23。第一冷却介质通路Ilc形成在所述第一收纳部Ilb与定子21之间,具有与第一收纳部Ilb的底面基本平行的顶面部。通过具有所述顶面部,能够高效地从下方冷却发热部件23。关于第一冷却介质通路Ilc的详细情况,利用图5A 图5C后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路Ild分别独立地形成在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Ila的厚度厚的第二部位llh。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每个第一部位Ila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二部位Ilh各形成有一个第二冷却介质通路lid。而且,第二冷却介质通路Ild具有形状与定子21的外周对应的内壁面,且第二冷却介质通路Ild以沿框架11的内周的中心轴线(亦即,图1所示的轴线AX)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使第二冷却介质通路Ild成为所述形状,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21。接着,利用作为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的图3,对从侧方(Y轴的正方向)观察旋转电机10的情况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框架11还具有连接路lie,所述连接路IIe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路Ild (参照图2)彼此连接起来。连接路lie形成在框架11的轴线AX方向的端面附近。而且,连接路l1e与第二冷却介质通路1ld相同,具有形状与定子21的外周对应的内壁面。另外,在图3中,只示出了形成在框架11的轴线AX方向的负载相反侧端面附近的连接路He,但在框架11的负载侧端面的附近也形成有连接路He。这方面利用图4A后述。而且,框架11将环状的轴承Uf 保持在轴线AX方向的负载侧端面。另外,重复利用图1的说明,如3所示,在框架11的负载相反侧的开口部安装有托架13。所述托架13保持环状的轴承13f,用所述轴承13f 和所述轴承Ilf支承轴24。而且,在所述托架13的开口部安装第二盖14。从而,形成第二收纳部13a。第二收纳部13a用于收纳在轴24的负载相反侧端部安装的旋转变压器17。而且,托架13具有第一连通孔13b,所述第一连通孔13b使所述第二收纳部13a与第一收纳部Ilb连通,并且托架13具有第二连通孔13c,所述第二连通孔13c同样地使第二收纳部13a与收纳旋转电机10的驱动部的第三收纳部Ilg连通。在第二收纳部13a内,除旋转变压器17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具有:筒状的定子;框架,所述框架在内周面设置所述定子,所述框架具有:第一部位,所述第一部位通过使所述框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缩小直径而使厚度减薄来形成;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的厚度厚,所述框架具有:收纳部,所述收纳部用于收纳发热部件;第一冷却介质通路,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和第二冷却介质通路,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尾敏男,永尾光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