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气瓶阀,其包括一阀体,该阀体的底部连接有一过流保护器,该过流保护器包括:限流器主体,其内部具有一供气体传输的第一腔体,以及一与第一腔体衔接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衔接处具有一锥形的密封座;中空的限流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可沿着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具有一锥形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与所述密封座匹配以形成密封,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一轴向的限流孔;所述限流活塞上还设有径向设置的溢流孔;活塞限位弹簧,其设置于限流器主体和限流活塞之间以在限流活塞上施加一轴向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能防止气瓶阀意外故障后气瓶冲击的危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气瓶阀门。
技术介绍
目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作为呼吸保护装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消防、救援、冶金、化工、船舶及军队等各个领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气瓶储存干净的压缩空气,先经过气瓶阀释放到一级减压阀后,再经供气阀二次减压后进入全面罩,最后通过面罩提供佩戴者呼吸使用。其中承载高压压缩空气的气瓶及气瓶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300bar的压力下,气瓶阀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气瓶阀发生断裂,气瓶内的高压压缩空间瞬间被释放出来,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会让整个气瓶像炮弹一样飞出,这对使用者和附近人员都是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然而,目前市场中使用的气瓶阀都不具备气瓶阀意外断开后的防护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气瓶阀,该安全型气瓶阀通过设置过流保护器来实现气瓶阀意外断裂后,气瓶内的压缩空气缓慢释放的目的,从而避免气瓶阀意外断裂后因大流量的高压气体不受控制的释放而产生的气瓶冲击的危险,避免气瓶阀意外断裂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型气瓶阀,其包括一阀体,该阀体的底部连接有一过流保护器,该过流保护器包括:一限流器主体,其内部具有一供气体传输的第一腔体,以及一与第一腔体衔接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衔接处具有一锥形的密封座,所述第二腔体的径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径向 截面积;—中空的限流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可沿着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具有一锥形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与所述密封座匹配以形成密封,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一轴向的限流孔,以实现中空的限流活塞与限流器主体内部腔体的导通;所述限流活塞上还设有径向设置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流孔的直径;一活塞限位弹簧,其设置于所述限流器主体和限流活塞之间以在限流活塞上施加一轴向力。当气瓶在充气时,气体经过阀体进入过流保护器,在过滤保护器内部,气体首先进入限流器主体的第一腔体,再通过限流活塞上的限流孔和溢流孔进入限流活塞内部,然后进入气瓶。当气瓶阀意外断裂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将通过过流保护器向外释放,压缩空气首先进入限流活塞,由于压差的关系,压缩空气克服活塞限位弹簧的弹力后推动限流活塞朝着限流器主体的密封座移动,直到密封座与密封面接触以实现密封。此时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只能通过限流孔向外缓慢释放,这样缓慢的释放不会造成气瓶的反弹冲击,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中的过流保护器还包括一过滤器,其与限流器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器内具有一过滤器腔体,该过滤器腔体与限流活塞导通。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在设置了过滤器后,从限流活塞中流出的气体在进入气瓶前,先进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再进入气瓶。进一步地,所述过流保护器与阀体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流保护器与阀体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垫圈。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的限流孔的孔径为0.65mm-0.75mm。通过设置限流孔孔径的大小可以限制气体的流量。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中的限流孔的孔径为0.7_。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的所述过滤器为烧结过滤器。与现有气瓶阀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能防止气瓶阀意外故障后气瓶冲击的危险,消除了因气瓶阀意外故障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气瓶使用者和周围工作人员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安装在气瓶内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的在一种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2所示的过流保护器在充气状态下的工作结构。图4显示了图2所示的过流保护器在阀体发生意外断裂时的工作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气瓶阀作进一步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阀体3与气瓶2的连接底部安装有一过流保护器I,过流保护器I与阀体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用一 O形密封垫圈4进行密封,如图1所示。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的分体结构。图3显示了该过流保护器的剖视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流保护器I包括限流器主体5、活塞限位弹簧6、中空的限流活塞7和过滤器8。限流器主体5,其内部具有供气体传输的第一腔体14,以及与第一腔体14衔接的第二腔体13,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3的衔接处具有锥形的密封座11,第二腔体13的径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腔体14的径向截面积。限流活塞7,其设置于上述第二腔体13内,并可沿着轴向方向在第二腔体13内移动;该限流活塞7的上端部具有一锥形的密封面12,该密封面12与密封座11匹配从而形成密封,限流活塞7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一轴向的限流孔9,以实现中空的限流活塞7与限流器主体5内部腔体的导通,该限流孔9的孔径设定为0.65mm至0.75mm,尤其当设定值为0.7mm时最为合适;限流活塞7上还设有径向设置的溢流孔10,溢流孔10的直径远大于限流孔9的直径;活塞限位弹簧6设置于限流器主体5和限流活塞7之间以在限流活塞7上施加一轴向力;过滤器8与限流器主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过滤器8的腔体16与中空的限流活塞7导通。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8采用烧结过滤器。继续参见图3,当气瓶在充气时,气体A经过阀体3后进入过流保护器I的内部,首先气体A进入限流器主体5的第一腔体14,然后通过限流活塞7上的限流孔9和溢流孔10进入限流活塞7的中空腔体15,接着进入过滤器8的腔体16,经过滤后进入气瓶2。图4显示了图2所示的过流保护器在阀体发生意外断裂时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阀体意外断裂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P将通过过流保护器I向外释放,首先压缩气体P通过烧结过滤器8的腔体16进入限流活塞7的中空腔体15 ;然后由于压差的关系,压缩气体P推动限流活塞7克服活塞限位弹簧6的弹力后,压向限流器主体5的密封座11上,最后通过限流活塞7上端的密封面12与限流器主体5的密封座11之间的紧密接触来实现密封。此时气瓶内的压缩空气P只能通过限流孔9向外释放。在限流活塞7闭合的情况下,通过该限流孔9的空气流量为每分钟1200升至1400升。这样缓慢的释放压缩气体不会造成气瓶的反弹冲击,从而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作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型气瓶阀,其包括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部连接有一过流保护器,所述过流保护器包括: 一限流器主体,其内部具有一供气体传输的第一腔体,以及一与第一腔体衔接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衔接处具有一锥形的密封座,所述第二腔体的径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径向截面积; 一中空的限流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可沿着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具有一锥形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与所述密封座匹配以形成密封,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一轴向的限流孔,以实现中空的限流活塞与限流器主体内部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型气瓶阀,其包括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部连接有一过流保护器,所述过流保护器包括:一限流器主体,其内部具有一供气体传输的第一腔体,以及一与第一腔体衔接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衔接处具有一锥形的密封座,所述第二腔体的径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径向截面积;一中空的限流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可沿着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具有一锥形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与所述密封座匹配以形成密封,所述限流活塞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一轴向的限流孔,以实现中空的限流活塞与限流器主体内部腔体的导通;所述限流活塞上还设有径向设置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流孔的直径;一活塞限位弹簧,其设置于所述限流器主体和限流活塞之间以在限流活塞上施加一轴向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政,李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亚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