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周侧设有若干工作台,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座之将设有用于对所述工作台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铸造行业中使用的造型机,一般是采用单工位进行铸模造型操作,由一至二个操作人员配合进行,在该工位上完成铸模上模下模模芯放置、上模下模的填充、模芯取出、上模下模的合模以及合模后铸模的的搬运等一系列工序,因此生产中上模下模的搬运、上模下模的合模搬运等需要依次在该工位上进行,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设备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小的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周侧设有若干工作台,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座之将设有用于对所述工作台进行定位的定位>J-U ρ α装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所述回转座上设有与各所述工作台对应的工作台定位孔,所述基座上滑动设有与所述工作台定位孔对应的工作台定位销,所述工作台定位销连接有工作台定位销驱动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为八个且所述工作台均匀设于所述回转座的周侧;所述回转座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有连接臂,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铸模定位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座之间设有回转座驱动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轴的顶部设有横向支臂,所述横向支臂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侧,且所述横向支臂的一端下方设有下模台而另一端的下方设有上模台,所述横向支臂上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侧分别滑动设有铸模移动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模台的上方设有下模压实装置,所述上模台的上方设有上模压实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轴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横向支臂相互垂直的纵向支臂,所述纵向支臂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侧,且所述纵向支臂的一端下方设有模芯台,所述纵向支臂上位于所述模芯台的一侧滑动设有模芯移动装置,所述纵向支臂的另一侧滑动设有起吊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模芯移动装置包括模芯移动架,所述模芯移动架上通过模芯升降气缸设有模芯升降架,所述模芯升降架上设有模芯升降支架,所述模芯升降支架上铰接设有两相互对应的模芯夹取杆,所述模芯夹取杆的一端设有模芯夹取爪而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所述模芯夹取杆绕与所述模芯升降支架铰接中心线摆动的夹取气缸;所述纵向支臂上设有模芯移动导轨,所述模芯移动导轨内设有模芯移动导轮,所述模芯移动导轮连接所述模芯移动架;所述模芯移动架与所述纵向支臂之间设有模芯移动架气缸;所述模芯移动架与所述模芯升降架之间设有模芯升降导向装置和模芯升降限位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铸模移动装置包括铸模移动架,所述铸模移动架上通过铸模升降气缸设有铸模升降架,所述铸模升降架上设有两铸模升降支架,所述铸模升降支架上滑动设有铸模顶紧销,所述铸模升降支架上设有推动所述铸模顶紧销夹紧铸模的顶紧气缸;所述铸模升降支架上设有铸模翻转装置;所述横向支臂上设有铸模移动导轨,所述铸模移动导轨内设有铸模移动导轮,所述铸模移动导轮连接所述铸模移动架;所述铸模移动架与所述横向支臂之间设有铸模移动架气缸;所述铸模移动架与所述铸模升降架之间设有铸模升降导向装置和铸模升降限位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模压实装置包括下模压实支架,所述下模压实支架上转动设有下模压实旋转架,所述下模压实旋转架通过下模压实油缸设有下模压实板,所述下模压实板与所述下模压实旋转架之间设有下模压实导向装置;所述上模压实装置包括上模压实支架,所述上模压实支架上转动设有上模压实旋转架,所述上模压实支架上设有驱动所述上模压实旋转架转动的上模压实旋转架驱动装置,所述上模压实旋转架通过上模压实油缸设有上模压实板,所述上模压实板与所述上模压实旋转架之间设有上模压实导向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的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由于采用了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周侧设有若干工作台,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座之将设有用于对所述工作台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使用时,通过回转座的转动带动工作台的转动,并通过定位装置将工作台停止定位于所预定的位置,实现对置于各工作台上铸模的模芯放置、上模下模的填充、模芯取出、上模下模的合模以及合模后铸模的输送等一系列工序的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基座与回转座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铸模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模芯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下模压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下模压实装置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上模压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的上模压实装置侧视图。图中:1_基座;11_支撑轴;12_驱动电机;13_驱动齿轮;14_齿圈;15_工作台定位销驱动装置;16_工作台定位销;17_工作台定位孔;2_横向支臂;21_纵向支臂;3-工作台;31_铸模定位销;32_工作台支撑架;33_连接臂;34_回转座;4_铸模移动装置;41_铸模移动架;42_铸模升降架;43_铸模升降支架;44_顶紧气缸;45_铸模顶紧销;46_铸模升降气缸;47_铸模升降导向装置;48_铸模升降限位装置;49_铸模移动导轮;491_铸模移动导轨;492-铸模移动架气缸;5_模芯移动装置;51_模芯移动架;52_模芯升降架;53_模芯升降支架;531_模芯夹取杆限位螺钉;532_模芯夹取杆回位螺钉;54_夹取气缸;55-模芯夹取杆;56_模芯夹取爪;57_模芯升降导向装置;58_模芯升降限位装置;59_模芯移动导轮;591-模芯移动导轨;592_模芯移动架气缸;6_上模压实装置;61_上模台;62_上模压实支架;63_上模压实旋转架;64_上模压实旋转架驱动装置;65_上模压实板;66_上模压实油缸;67_上模压实导向装置;7_下模压实装置;71_下模台;72_下模压实支架;73_下模压实旋转架;74_下模压实导向装置;75_下模压实板;76_下模压实油缸;8_起吊装置;81-模芯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I上设有支撑轴11,所述基座I上还设有绕所述支撑轴11转动的回转座34,所述回转座34周侧设有若干工作台3,所述基座I与所述回转座34之将设有用于对所述工作台3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使用时,通过回转座34的转动带动工作台3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造型机用铸模回转台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周侧设有若干工作台,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座之将设有用于对所述工作台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桐,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