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口RJ45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050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端口RJ45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插芯模块组及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设置有插芯孔,插芯模块组包括输入线路板、插芯模块、变压器模块及输出线路板,插芯模块包括上插芯及下插芯,上插芯及下插芯匹配设置在插芯孔内;变压器模块包括胶壳、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及变压器线圈,输入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输入线路板上,输出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输出线路板上,变压器线圈上设置有线圈引线,线圈引线匹配贴附在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独立变压器模块结构,大大降低了成品出错率,提高了产品品质;合理利用内部空间,同时将线圈引线贴附于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上使得变压器模块制程简单化、快捷化,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端口 RJ45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设备的功能越来强大,现基于一些IP的终端网络设备,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要求在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由于RJ45产品的内部空间所限,要增加一个有千兆功能还带PoE的网络变压器,其内部结构的合理安排将显得非常重要。如图7所示,传统的变压器模块制作工艺是将变压器线圈按一定的排列方式放入胶壳内,再将线圈引线缠绕在输入输出端子上,再进行自动浸锡焊接,其内部空间会受到很大限制,所造成的后果是变压器线圈排列在胶壳内很拥挤,不易摆放,故障点多;而且传统的引线圈引线缠绕工艺生产效率低下,工艺较复杂,这大大地制约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已成为生产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合理利用内部空间,改善线圈引线与端子焊接关系,降低劳动强度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可靠性的多端口 RJ45型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端口 RJ45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插芯模块组及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插芯槽,所述插芯模块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插芯槽内,所述屏蔽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所述插芯槽上下对称设置有插芯孔,所述插芯模块组包括输入线路板、插芯模块、变压器模块及输出线路板,所述插芯模块包括上插芯及下插芯,所述上插芯及下插芯对称固定在所述输入线路板一端的上下两侦牝所述上插芯及下插芯匹配设置在所述插芯孔内;所述变压器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线路板及输出线路板之间,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胶壳、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及若干变压器线圈,所述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固定在所述胶壳上,所述输入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入线路板上,所述输出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线路板上,所述变压器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胶壳内,所述变压器线圈上设置有线圈引线,所述线圈引线匹配贴附在所述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光柱,所述插芯槽内于上下两插芯孔间凹设有卡持槽,所述透光柱分别匹配设置在所述卡持槽内,所述透光柱夹持于所述插芯模块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后盖及屏蔽壳盖,所述后盖卡持贴合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部,所述屏蔽壳盖匹配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并遮覆于所述后盖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LED模块组,所述LED模块组匹配锁扣设置于所述屏蔽壳盖后端部,所述LED模块组包括固定支架及第二 LED信号灯,所述固定支架内设置有若干第二灯槽及防呆部,所述第二 LED信号灯固持卡入所述第二灯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匹配插芯孔处设置有第一灯槽,所述第一灯槽内固持设置有第一 LED信号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芯模块组还包括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线路板上,并与所述输入端子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插芯及下插芯上开设有若干针槽,所述针槽内卡持有信号端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左变压器模块及右变压器模块,所述左变压器模块及右变压器模块分别包括所述胶壳、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及变压器线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线路板固定于所述变压器模块底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采用塑胶浇筑式固定在所述胶壳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多端口 RJ45型连接器采用独立变压器模块结构,对变压器模块进行独立测试,大大降低了成品出错率,提高了产品品质与装配过程的可靠性、稳定性;通过把变压器线圈通过组合固定在胶壳内,以使得变压器的排列组合更加有绪,提高了有效的利用率,同时将线圈引线贴附于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上使得变压器模块制程简单化、快捷化,降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2所示本技术LED模块组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本技术插芯模块组的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本技术右变压器模块的立体图。图7为传统的变压器模块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多端口 RJ45型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插芯模块组20、透光柱30、后盖40、屏蔽壳体50、屏蔽壳盖60及LED模块组70,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插芯槽11,所述插芯槽11上下对称设置有插芯孔111,所述插芯槽11内于上下两插芯孔111间凹设有卡持槽12,所述绝缘本体10 —侧匹配插芯孔111处设置有第一灯槽13,所述第一灯槽13内固持设置有第一 LED信号灯14。所述插芯模块组20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插芯槽11内,所述插芯模块组20包括输入线路板21、插芯模块22、变压器模块23、输出线路板24及防雷模块25,所述插芯模块22包括上插芯221及下插芯222,所述上插芯221及下插芯222对称固定在所述输入线路板21 —端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插芯221及下插芯222匹配设置在所述插芯孔111内;所述上插芯221及下插芯222上开设有若干针槽223,所述针槽223内卡持有信号端子224。所述变压器模块23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线路板21及输出线路板24之间,所述变压器模块23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左变压器模块231及右变压器模块232,所述左变压器模块231及右变压器模块232分别包括胶壳234、输入端子235、输出端子236及若干变压器线圈233,所述输入端子235及输出端子236采用塑胶浇筑式固定在所述胶壳234上,所述输入端子235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入线路板21上,所述输出端子236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线路板24上,所述变压器线圈233固定设置在所述胶壳234内,所述变压器线圈233上设置有线圈引线2331,所述线圈引线2331匹配贴附在所述输入端子235及输出端子236表面上,通过浸锡焊接方式将线圈引线2331与输入端子235及输出端子236进行固定。所述输出线路板24固定于所述变压器模块23底端。所述防雷模块25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线路板21上,并与所述输入端子235电性连接。所述透光柱30分别匹配设置在所述卡持槽12内,所述透光柱30夹持于所述插芯模块组20两侧,以传导第一 LED信号灯14发出的光线。所述后盖40卡持贴合于所述绝缘本体10后端部,以将所述插芯模块组20及透光柱30封闭固定。所述屏蔽壳体50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所述屏蔽壳盖60匹配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50后端部,并遮覆于所述后盖40外侧。所述LED模块组70匹配锁扣设置于所述屏蔽壳盖60后端部,所述LED模块组70包括固定支架71及第二 LED信号灯72,所述固定支架71内设置有若干第二灯槽711及防呆部712,所述第二 LED信号灯72固持卡入所述第二灯槽711内,所述防呆部712方便将所述第二 LED信号灯72顺利装配入第二灯槽711内。本技术装配时,左变压器模块231及右变压器模块232互相扣合装配固定形成一个组合体,输出线路板24装配在变压器模块23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端口RJ45型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插芯模块组及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插芯槽,所述插芯模块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插芯槽内,所述屏蔽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槽上下对称设置有插芯孔,所述插芯模块组包括输入线路板、插芯模块、变压器模块及输出线路板,所述插芯模块包括上插芯及下插芯,所述上插芯及下插芯对称固定在所述输入线路板一端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插芯及下插芯匹配设置在所述插芯孔内;所述变压器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线路板及输出线路板之间,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胶壳、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及若干变压器线圈,所述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固定在所述胶壳上,所述输入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入线路板上,所述输出端子固定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线路板上,所述变压器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胶壳内,所述变压器线圈上设置有线圈引线,所述线圈引线匹配贴附在所述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博丘宇卢中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