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喷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85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适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移动式喷淋器。它是由集液槽(1),喷射器(3),吸收管(9),压缩泵(10),回收储液槽(12)以及驱动器组成,其中喷射器(3)位于集液槽(1)内,并与压缩泵(10)上端接通,而压缩泵(10)下端接有软管(11),集液槽(1)的底部接有吸收管(9)。采用这种结构的喷淋器即可完成大型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腐蚀工作。(*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技术。目前国内多是在腐蚀槽内对模具型腔加工腐蚀的,故采用的溅淋设备,不能加工腐蚀大型的模具型腔。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大型模具型腔表面加工腐蚀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大型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喷淋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移动式喷淋器。它是由集液槽(1),喷射器(3),吸收管(9),压缩泵(10),回收储液槽(12),驱动器等组成。其中驱动器包括电机(4),电源控制器(5),行程控制器(6)。喷射器(3)位于集液槽(1)内,压缩泵(10)上端与喷射器(3)接通,压缩泵(10)下端接有软管(11),吸收管(9)则与集液槽(1)的底部相通,该喷射器设置在一轨道(7)上,其轨道(7)上装有限位器(8)。本技术所提供的喷淋器可以根据模具型腔的尺寸调整限位器(8)上的滑针,以保证喷淋器的行程与模具型腔的尺寸相适。在驱动器控制下,喷淋器在导轨(7)上自动往复的推进,同时,带动压缩泵(10)将回收储液槽(12)中的腐蚀液压入喷射器(3)中,由喷射孔(2)垂直向上喷出。留回集液槽(1)内的腐蚀液经吸收管(9)留入回收储液槽(12)中。以构成整体循环,模具型腔表面与新腐蚀液一直保持瞬态接触,采用这种连续、移动式结构的喷淋器即可完成大型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腐蚀工作。 附图说明图1为移动式喷淋器结构图。本技术所设计的移动式喷淋器特别适用于大型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腐蚀。模具型腔的每个局部能被均匀腐蚀,且纹路逼真,在提高了反应速率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小型化与节能化。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喷淋器是由集液槽(1),喷射器(3),吸收管(9),压缩泵(10),回收储液槽(12)以及驱动器组成,喷射器(3)位于集液槽(1)内,并与压缩泵(10)上端接通,而压缩泵(10)下端接有软管(11),吸收管(9)则与集液槽(1)的底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喷淋器设置在导轨(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导轨(7)上装有限位器(8)。专利摘要本技术是适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移动式喷淋器。它是由集液槽(1),喷射器(3),吸收管(9),压缩泵(10),回收储液槽(12)以及驱动器组成,其中喷射器(3)位于集液槽(1)内,并与压缩泵(10)上端接通,而压缩泵(10)下端接有软管(11),集液槽(1)的底部接有吸收管(9)。采用这种结构的喷淋器即可完成大型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腐蚀工作。文档编号B23P17/00GK2069329SQ8922061公开日1991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李世霖, 曹俊哲, 高景桥 申请人:北京无线电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加工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喷淋器是由集液槽(1),喷射器(3),吸收管(9),压缩泵(10),回收储液槽(12)以及驱动器组成,喷射器(3)位于集液槽(1)内,并与压缩泵(10)上端连接,而压缩泵(10)下端接有软管(11),吸收管(9)则与集液槽(1)的底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霖曹俊哲高景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无线电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