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格板及其生产设备,钢格板包括扁钢和横杆,每根扁钢设有通孔,每个横杆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对应每个通孔的上面,在扁钢的顶端设有压痕槽;压痕槽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形成挤压坑,挤压坑两侧分别形成左隆起和右隆起,扁钢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所述左隆起和右隆起之间;或者压痕槽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设有卡槽,通孔的外壁卡接在所述卡槽内。生产钢格板的设备,包括压头和第1种插槽模板,压头包括压头主体,在压头主体的底部设有开放式凹槽;第1种插槽模板包括面板主体,面板主体的顶面横向设有扁钢槽,面板主体前端设有一体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大型专业焊接设备,节省了电能大量消耗,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格板及其生产设备,属于钢格板制造
技术介绍
钢格板又称格栅板,是用扁钢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横杆进行交叉排列,并且焊接成中间带有方形格子的一种钢铁制品,钢格板主要用来做水沟盖板,钢结构平台板,钢梯的踏步板等.钢格板一般采用碳素结构钢制作,外表热镀锌,可以起到防止氧化的作用。也可以采用不锈钢制作.钢格板具有通风,采光,散热,防滑,防爆等性能。目前钢格板的生产主要由大型专业焊接设备生产,焊接时,首先将横杆布置在扁钢顶端,然后在横杆上实施压焊把横杆和扁钢焊接成型,该焊接设备存在设备复杂和耗电大等缺点,初期设备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省电能,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实用的钢格板及其生产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格板,包括扁钢和横杆,每根扁钢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通孔与横杆的外壁相适配,每个横杆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对应每个通孔的上面,在扁钢的顶端设有压痕槽;压痕槽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形成挤压坑,挤压坑两侧分别形成左隆起和右隆起,扁钢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所述左隆起和右隆起之间。或者压痕槽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设有卡槽,卡槽的宽度与扁钢的厚度相适配,通孔的外壁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上述卡槽为环形槽;或为上凹面平槽和下凹面平槽;或仅为上凹面平槽。作为改进,上述上凹面平槽和下凹面平槽为外宽内窄的凹面平槽。上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或倒置水滴形,或倒置三角形,或上下部分重叠的两个圆且上圆直径大于下圆直径。所述通孔的上壁厚a为3 10毫米。一种生产钢格板的设备,包括压头和第I种插槽模板,所述压头包括压头主体,在压头主体的底部设有开放式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扁钢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压痕槽的底面与通孔顶端之间的高度;第I种插槽模板包括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的顶面横向设有2道或2道以上的扁钢槽,扁钢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扁钢的长度和厚度相适配,扁钢槽的深度为扁钢高度的60% 70%,面板主体前端设有一体的挡板,挡板与扁钢槽相平行。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在扁钢上设有通孔,横杆穿过扁钢上的通孔,通过在对应每个通孔的上面,在扁钢的顶端施加压力,使横杆和通孔壁发生物理变形,将横杆和扁钢固定在一起;或通过扁钢变形形成压痕槽,使压痕槽对应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横杆的卡槽内进行固定,以代替横杆和扁钢的焊接,从而不需大型专业焊接设备,节省了电能大量消耗,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实用。附图说明1、图1是本技术钢格板主视图。2、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3、图3是本技术未穿有横杆的扁钢主视图。4、图4是图2的B向放大剖视图。5、图5是图3的D向放大图。6、图6是图1的C向放大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挤压后的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未挤压横杆主视图。9、图9是图8的E-E向放大剖视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1挤压后横杆示意图。1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挤压后的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1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2横杆主视图。13、图13是图12的F-F向放大剖视图。14、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3挤压后的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1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横杆主视图。16、图16是图15的G-G向放大剖视图。17、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3横杆俯视图。18、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4挤压后的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19、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横杆主视图。20、图20是图19的H-H向放大剖视图。21、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横杆俯视图。22、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5挤压后的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23、图23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横杆主视图。24、图24是图23的1-1向放大剖视图。25、图2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横杆俯视图。26、图26是本技术设备的第I种插槽模板主视图。27、图27是本技术设备的第I种插槽模板俯视图。28、图28是图27的K-K向剖视图。29、图29是本技术设备的第I种插槽模板右视图。30、图30是本技术扁钢插接在第I种插槽模板上的主视图。31、图31是本技术扁钢插接在第I种插槽模板上的俯视图。32、图32是本技术压头主视图。33、图33是本技术压头右视图。34、图34是本技术压头仰视图。35、图35是本技术实施例1挤压前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36、图36是本技术实施例1挤压后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37、图37是本技术实施例2挤压前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38、图38是本技术实施例2挤压后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39、图39是本技术实施例3挤压前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40、图40是本技术实施例3挤压后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41、图4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挤压前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42、图42是本技术实施例4挤压后扁钢和横杆连接示意图。43、图43是本技术设备的第2种插槽模板示意图。44、图44是图43的N-N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通过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图7至图10所示,本技术一种钢格板,包括扁钢I和横杆2,每根扁钢I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5,本实施例每根扁钢I设有4个通孔5,4个通孔5等间距排列。通孔5与横杆2的外壁相适配,即横杆2仅能够穿过扁钢I上的通孔5。每个横杆2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横杆2穿过8个扁钢I。对应每个通孔5的上面,在扁钢I的顶端设有压痕槽4,在压力的向下传递下,压痕槽4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也发生变形并形成挤压坑,挤压坑两侧分别形成左隆起8和右隆起7,扁钢I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所述左隆起8和右隆起7之间。由于变形后的扁钢通孔外壁部位卡接在对应横杆I的变形左隆起8和右隆起7之间,横杆2在通孔内既不能窜动,也不能转动,实现横杆2和扁钢I的相对固定作用,即扁钢I和横杆2的接触部位通过物理变形实现固定连接作用。通孔5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为了使施压后的扁钢I和横杆2固定更加牢靠,扁钢I的通孔形状可以采用上大下小的形状,如倒置水滴形;或倒置三角形;或上下部分重叠的两个圆,且上圆直径大于下圆直径,见图5所示。横杆可以采用扭绞方钢,如图4所示。当然,横杆也可采用圆钢,如图9、图13、图16和图20所示。为了保证施压效果,通孔5的上壁厚a为3 10毫米为最佳。本实施例钢格板的扁钢I和横杆2的材料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当然,如果需要在扁钢I两侧加有包边扁钢3,包边扁钢3通过焊接与中间的扁钢I通过焊接点9固定,如图6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2的如图11至图13所示,压痕槽4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设有卡槽,卡槽的宽度与扁钢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卡槽为环形槽6。通孔5的外壁卡接在所述卡槽内。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由于通过施压,通孔5的外壁紧固卡接在所述环形槽6的外壁内,使横杆2在通孔内既不能窜动,也不能转动。这种结构可以使施压的压力较实施例1较小即可实现连接。实施例3实施例3的钢格板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卡槽为为上凹面平槽10,上凹面平槽10位于横杆2的顶端,通孔5的外壁卡接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格板,包括扁钢(1)和横杆(2),其特征在于:每根扁钢(1)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5),每个横杆(2)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5);对应每个通孔(5)的上面,在扁钢(1)的顶端设有压痕槽(4);压痕槽(4)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形成挤压坑,挤压坑两侧分别形成左隆起(8)和右隆起(7),扁钢(1)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所述左隆起(8)和右隆起(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格板,包括扁钢(I)和横杆(2),其特征在于:每根扁钢(I)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5),每个横杆(2)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5);对应每个通孔(5)的上面,在扁钢(I)的顶端设有压痕槽(4);压痕槽(4)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形成挤压坑,挤压坑两侧分别形成左隆起(8)和右隆起(7),扁钢(I)的通孔外壁卡接在所述左隆起(8)和右隆起(7)之间。2.一种钢格板,包括扁钢(I)和横杆(2),其特征在于:每根扁钢(I)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5),每个横杆(2)穿过所有扁钢对应的通孔(5);对应每个通孔(5)的上面,在扁钢(I)的顶端设有压痕槽(4);压痕槽(4)对应下面的横杆部位设有卡槽,卡槽的宽度与扁钢的厚度相适配,通孔(5)的外壁卡接在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环形槽(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上凹面平槽(10),上凹面平槽(10)位于横杆(2)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钢格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杆(2)的底端还设下凹面平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宁,吴家誉,倪本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百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