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是内螺纹连接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在阀体内设有下阀芯导向套和下阀座,阀体上设有顶盖,阀杆穿过顶盖安装在阀体内,在阀杆的下部安装有上阀芯和下阀芯,在下阀芯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在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阀体和下阀体,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装有膜片,在阀杆和顶盖上端安装有电动驱动器。由于本实用新在阀体上设置有内螺纹进口导流管和内螺纹出口导流管,缩小了阀体的体积,且安装方便,便于调节,维修容易,泄露率小,控制精度高。适宜作为采暖与空调循环工质的平衡调节阀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对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结构的改进,主要用于采暖系统、空调系统中的流体控制,具体地说是内螺纹连接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技术介绍
传统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在功能上能够实现稳定流量的作用,不过产品体积庞大,尺寸高,阀门自身重量大,这样就要求安装预留的空间位置大,非常不利于现场的安装与调试。由于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自身结构的局限性,阀门的导流管是外置的,给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安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很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使得产品的导流管碰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的最大流量值设定功能是设计在阀体上的,利用机械刻度盘的方式限制上阀芯的运行距离,通过调整上阀芯行程距离来调整阀体最大流量值,这样做会造成客户现场安装设定非常繁琐,先拆卸驱动器再设定阀体,最后再将驱动器安装回原位,整个过程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内螺纹连接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该调节阀通过在阀体上设置内螺纹导流管,解决阀体安装方便和减小体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阀体内设有下阀芯导向套和下阀座,阀体上设有顶盖,阀杆穿过顶盖安装在阀体内,在阀杆的下部安装有上阀芯和下阀芯,在下阀芯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在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阀体和下阀体,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装有膜片,在阀杆和顶盖上端安装有电动驱动器。所述上阀体为出水口,下阀体为进水口 ;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内分别设有内螺纹。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在阀体内设置导流道,使阀体的检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产品的质量。采用外螺纹连接方式使安装和维修便利,并能够根据技术要求调节和控制介质流量,具有泄露率小,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的最大流量值设定功能在本设计方案中被放在了驱动器上,在阀体上去掉了该功能设计,用户只需在驱动器上轻设定电子流量限定装置,就可以实现最大流量值设定的功能,对于阀体也简化了设计和加工工艺要求,用户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杆,2.顶盖,3.上阀芯,4.下阀芯,5.上阀体,6.下阀体,7.下阀芯导向 套,8.下阀座,9.弹簧,10.膜片,11.电动驱动器。具体实施方式据图所示,在阀体内设有下阀芯导向套7和下阀座8,阀体上设有顶盖2,阀杆I穿过顶盖安装在阀体内,在阀杆的下部安装有上阀芯3和下阀芯4,在下阀芯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9,在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阀体5和下阀体6,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装有膜片10,在阀杆I和顶盖2上端安装有电动驱动器11。上阀体5为出水口,下阀体6为进水口。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内分别设有内螺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液体通过内螺纹进口导流管进入阀体内的上阀芯和下阀芯中,通过膜片从上阀座处从内螺纹出口导流管流出,旋转阀芯调节下阀芯与上阀座之间膜片的间距,实现液体流量的调节。阀芯的转动驱动力通过电动驱动器供给。本技术在保持稳定流量功能的基础上,把导流管设计成内置,起到精简产品结构的作用,阀门由上阀体、下阀体组成,这样便于阀体的加工与装配,减轻了产品重量,便于产品的包装、运输与安装。阀门的流向为低进高出,并且阀门流道的拐角不是90度,这样可以降低阀门的阻力,提高阀门的控制精度。介质流向低进高出的方案可以将膜片设计在阀体中央部分,这样大大减小了阀体的外形尺寸,有利于现场的安装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平衡阀门的阀芯的过流面积来适应阀门前后压差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动态平衡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其简化流量的方程为:Q=KA (Δ P)式中:Q-通过平衡阀门的流量;K——阀门开度的流量系数;A—阀芯的过流面积ΔΡ——阀门进出口压差阀门介质流向是低进高出。由于在阀门的开度不变的前提下,K值的变化可忽略,因此阀门的流量要保持恒定应控制A (ΛΡ)不变。而平衡阀门由可变过流面积的下阀芯(由可压缩的弹簧及支撑装置构成)。弹簧受压差的作用自动控制下阀芯上过流面积的大小,从而使通过阀门的流量恒定。当阀门前后压差Λ P变大时候,阀门膜片上下压差变大,压缩弹簧,使得下阀芯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阀芯的过流面积A减小,达到流量恒定的效果,反之,压差减小,阀芯的过流面积增大。当平衡阀门前后压差小于最小启动压差时弹簧未被压缩,阀芯的过流面积A最大。当阀门前后压差在工作范围时压缩弹簧,进入工作状态,水流通过下阀座与下阀芯的间隙通道流过;由于弹簧带动下阀芯在运动,间隙通道的大小也因此发生变化一阀体的流通面积不断变化,在这一压差范围内水流流量基本保持恒定。当平衡阀前后压差超越工作范围时,流量不再平衡。特点:本技术在保持稳定流量功能的基础上,把导流管设计成内置,起到精简产品结构的作用,阀门由上阀体、下阀体组成,这样便于阀体的加工与装配,减轻了产品重量,便于产品的包装、运输与安装。阀门的流向为低进高出,并且阀门流道的拐角不是90度,这样可以降低阀门的阻力,提高阀门的控制精度。介质流向低进高出的方案可以将膜片设计在阀体中央部分,这样大大减小了阀体的外形尺寸,有利于现场的安装使用。1、阀体轻巧,质量可靠:由于本技术采用导流管内置结构,因此阀门的结构得到很大的精简,上下两个阀体的组装的空间把所有的平衡结构零件包含在内,使得平衡阀的总体尺寸跟普通调节阀尺寸很接近,与管路的螺纹连接方式使得阀门尺寸比法兰阀门还要小巧,产品外观更加精致,轻巧。2、生产效率高,安装方便:由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装配成本低,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比较简单,没有了外置导流管,均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现场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修。3、具有测试阀门前后压差功能:本技术除了保留了原有平衡阀的功能外,在阀门的内螺纹进口导流管端与内螺纹出口导流管端装入测试接头,能够方便测试阀门的前后压差,检验现场的管路状态。4.采用低进高出的设计方案可以将膜片设计在阀体中部,这样节省了材料减小了阀体的外形尺寸。5.将最大流量值设定功能从阀体中去除,用驱动器电子流量限定装置解决此问题,可以简化阀体的设计,降低阀体的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螺纹连接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其特征是:在阀体内设有下阀芯导向套(7)和下阀座(8),阀体上设有顶盖(2),阀杆(1)穿过顶盖安装在阀体内,在阀杆的下部安装有上阀芯(3)和下阀芯(4),在下阀芯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9),在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阀体(5)和下阀体(6),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装有膜片(10),在阀杆(1)和顶盖(2)上端安装有电动驱动器(11);所述上阀体(5)为出水口,下阀体(6)为进水口;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内分别设有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螺纹连接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其特征是:在阀体内设有下阀芯导向套(7)和下阀座(8),阀体上设有顶盖(2),阀杆(I)穿过顶盖安装在阀体内,在阀杆的下部安装有上阀芯(3)和下阀芯(4),在下阀芯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9),在阀体的两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翼虎,崔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绥中泰德尔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