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594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该装置中的立柱的底座支于平台上,平台悬空可移动,在立柱体上设有一抱箍,抱箍由支撑钢筋相连固定在平台上;支撑钢筋可以为φ25钢筋,从四个不同方向与抱箍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立柱在施工移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安全性高,而且制作材料简单,可就地取材,适用面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改造项目不断扩大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需要搬迁或者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如古民居、庙宇、亭榭等。而为了尽可能地进行原物保护,一般都不拆除而采用整体式迁移,即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切断,加入一种托换结构,并在托换结构的下方建造可移位的行走轨道,然后水平施加推(拉)力将上部建筑物位移前进。这种整体迁移方式的技术现已日渐成熟,但是在作移动时,对于坚固厚重的墙体等建筑部件一般不需要再另行加固,而对于那些比较有高度的支撑用立柱,由于这些细长类的立柱的抗挠性差,稳定性弱,因此在作位移时往往需要很小心,如果设计出一种稳妥可靠的安全装置,将这类支柱作进一步的加强稳固,就可以更有效地保证了位移施工中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立柱的底座支于平台上,平台悬空可移动,在立柱体上设有一抱箍,所述抱箍由支撑钢筋相连固定在所述平台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钢筋为Φ25钢筋,从四个不同方向与所述抱箍相焊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箍由二片钢片合围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箍离地面距离不大于I米。本技术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采用可拆卸的抱箍箍紧立柱根部的柱体,然后4根支撑在平台面上的钢筋从不同方向上通过加强的抱箍撑牢柱体,以防立柱发生倾斜。本技术可保证立柱在施工移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安全性高,而且制作材料简单,可就地取材,适用面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所示的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移动建筑中有一立柱1,其底座4支于平台5上,平台5已被架空,由支撑砖块6悬空后待铺入行走轨道作移动;本技术的抱箍2就地取材由二片钢片合围构成,实际中可根据不同立柱I的截面形状和尺寸设定制作,这里的实施例中的立柱I为方形立柱;本技术采用的是4根Φ25的支撑钢筋3从四个正交方向上与抱箍2焊牢后撑在平台5表面,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立柱I的大小和承重状况,还可多加设几条支撑钢筋3,以保证施工绝对安全;施工中一般抱箍2设在立柱I的根部位置,以节省平台5的面积,对于较高粗的支柱1,抱箍2离地面距离也不超过I米即可。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立柱(1)的底座(4)支于平台(5)上,平台(5)悬空可移动,其特征在于,在立柱(1)体上设有一抱箍(2),所述抱箍(2)由支撑钢筋(3)相连固定在所述平台(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立柱⑴的底座⑷支于平台(5)上,平台(5)悬空可移动,其特征在于,在立柱(I)体上设有一抱箍(2),所述抱箍(2)由支撑钢筋(3)相连固定在所述平台(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立柱的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陈阳张林波王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