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801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平移下轨道基础、下轨道混凝土梁和滚轴,滚轴上铺设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的顶面和侧面放置有预埋钢板,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内设有钢绞线,预埋钢板与立柱相连,立柱设置在墙体两侧,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侧面的预埋钢板与H型钢下弦杆相连,立柱的顶端通过H型钢上弦杆相连,H型钢上弦杆端头穿过墙体上的洞将墙体两侧的立柱也连接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强度高、刚度大,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和要求严格的文物保护建筑平移托换,其中的H型钢回收利用价值高于混凝土,利于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整体平移用到的空间桁架托换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新建建筑、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建筑等因为道路拓宽、地铁修建需要迁移。建筑平移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托盘、托梁,将上部结构托换,在千斤顶的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对于建造年代较久的建筑,由于强度较低、建筑刚度差,对托换结构的强度、刚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建筑平移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差,提供一种,其强度、刚度能满足大跨度、要求高的平移建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包括平移下轨道基础、下轨道混凝土梁和滚轴,滚轴上铺设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的顶面和侧面放置有预埋钢板,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内设有钢绞线,预埋钢板与立柱相连,立柱设置在墙体两侧,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侧面的预埋钢板与H型钢下弦杆相连,立柱的顶端通过H型钢上弦杆相连,H型钢上弦杆端头穿过墙体上的洞将墙体两侧的立柱也连接起来。H型钢上弦杆和H型钢下弦杆之间通过腹杆相连。所述立柱与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侧面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包括平移下轨道基础(3)、下轨道混凝土梁(4)和滚轴(5),其特征在于:滚轴(5)上铺设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的顶面和侧面放置有预埋钢板(8),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内设有钢绞线(7),预埋钢板(8)与立柱(9)相连,立柱(9)设置在墙体(2)两侧,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侧面的预埋钢板(8)与H型钢下弦杆(10)相连,立柱(9)的顶端通过H型钢上弦杆(11)相连,H型钢上弦杆(11)端头穿过墙体(2)上的洞(13)将墙体两侧的立柱(9)也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包括平移下轨道基础(3)、下轨道混凝土梁(4)和滚轴(5),其特征在于:滚轴(5)上铺设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的顶面和侧面放置有预埋钢板(8),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内设有钢绞线(7),预埋钢板(8)与立柱(9)相连,立柱(9)设置在墙体(2)两侧,上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侧面的预埋钢板(8)与H型钢下弦杆(10)相连,立柱(9)的顶端通过H型钢上弦杆(11)相连,H型钢上弦杆(11)端头穿过墙体(2)上的洞(13)将墙体两侧的立柱(9)也连接起来。2.根据权利要I所述的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H型钢上弦杆(11)和H型钢下弦杆(10)之间通过腹杆(1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与预应力混凝土托换梁(6)侧面或者顶面的预埋钢板(8)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空间桁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为H型钢桁架。5.一种空间桁架托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 (1)先在原有建筑基础(I)位置施工平移下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东肖胜利谷洪勋夏琪郭跃栋李文谦陈志伟马学领陈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