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臂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561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长臂杆结构,包括小臂(1)、连杆(10)、第一摇臂(27)、和铲斗油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1)的前端套入加长臂(25)的后端并通过两根销轴将两臂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前端,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杆(10)的后端和连接杆(26)的前端铰接,第二摇臂(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后端,所述的第二摇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前端和所述的连接杆(26)的后端铰接,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后端与所述的小臂(1)铰接。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和拆装灵活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长臂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掘机的小臂加长臂杆结构。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中,客户希望一台机器能适应不同的工况,但实际工况的差异性很大,对于厂家生产的标准化产品,作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遇到臂杆长度不够的问题。对于这些特殊需求,客户一般采用自行加长的办法来解决,其办法是:将原臂杆切割后在中间补焊一段新臂杆来实现加长。对于小臂加长,如果按上述办法来加长,还会遇到要改变油缸位置的问题,这又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液压管路需改变等。同时,由于受切割和焊接工艺的影响,臂杆的强度也会大大减弱,使用过程往往会出现断裂问题,而且改造后的臂杆又只能适应这种工况,机器的适应性还是受到限制。如何在不改变原有机器的前提下又能实现将臂加长的目的即成为本技术研究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原有机器的前提下,实现小臂臂杆加长的加长臂杆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加长臂杆结构,包括小臂、连杆、第一摇臂和铲斗油缸,所述的小臂的前端套入加长臂的后端并通过两根销轴将两臂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的前端,所述的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杆的后端和连接杆的前端铰接,第二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的后端,所述的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铲斗油缸的前端和所述的连接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的铲斗油缸的后端与所述的小臂铰接。所述的加长臂由上盖板、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加强板、第一支承座、第二支承座焊接成前窄后宽的箱体结构,所述的后侧板开有两孔,两孔的孔距与所述的小臂的前端两孔距相等,两孔外侧分别焊接有圆台和止动圈。所述的加强板设成圆弧形,焊接在所述的加长臂的后端往中部方向的第2个孔附近,四周分别与所述的上盖板、下盖板和后侧板焊接。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较宽一端开有一 V型缺口,所述的上盖板、下盖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杆由第一支承、连接钢管、折弯板、加强筋板和第二支承焊接而成,所述的折弯板两端面开圆弧型缺口与所述的第二支承外圆表面焊接,所述的加强筋板与所述的折弯板和所述的第二支承外圆表面焊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长臂杆结构,由于是通过销轴将两段臂连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拆装,适应不同的作业范围。安装时,只需在原小臂前端套上加长臂,通过两销轴连接固定,加长臂的前端仍按原有方式与铲斗(或其他工作装置)、连杆、摇臂连接,解决了短臂加长的问题,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和拆装灵活等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等特点。不改变小臂结构将小臂加长,扩大作业范围,满足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2是加长臂箱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连接杆焊接结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体装配示意图。小臂I的前端套入加长臂25的后端并通过第一销轴3、第二销轴4将两臂连接固定,第一摇臂27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8铰接在加长臂25的前端,第一摇臂27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11与连杆10的后端和连接杆26的前端铰接,第二摇臂2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3铰接在加长臂25的后端,第二摇臂2的另一端通过弟五销轴18与伊斗油缸19的如端和连接杆26的后端绞接,伊斗油缸19的后端与小臂I铰接。参见图1,装配时,小臂I前端套入加长臂25的后端内部,对齐两销孔,通过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连接固定,原来的铲斗(或其他工作装置)、连杆10、第一摇臂27、第三销轴8等均移至加长臂25前端,铲斗油缸19位置不变。连接杆26的一端与加长臂25前端的连杆10和第一摇臂27通过第四销轴11连接,另一端与后面的第二摇臂2和铲斗油缸19通过第五销轴18连接。参见图2,是加长臂箱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加长臂25前窄后宽,这样便于它与小臂I之间的连接。加长臂25由上盖板13、下盖板7、前侧板6、后侧板5、加强板21、第一支承座9、第二支承座24焊接成箱体结构,后侧板5开有两孔,两孔的孔距与小臂I前端两孔距相等,两孔外侧分别焊接了圆台22和止动圈23以保证与小臂I连接的可靠性和方便性。加强板21设计成圆弧形,焊接在加长臂25的后端往中部方向的第2个孔附近,四周分别与上盖板13、下盖板7、前侧板6和后侧板5焊接,这样可增加箱体的焊接强度。上盖板13和下盖板7较宽一端开了 V型缺口 28,上盖板13、下盖板7在后侧板5两侧都可焊接。这种结构和焊接方式,既提高了箱体的焊接强度,又能为两臂装配留出足够的空间。前侧板6和后侧板5需折弯,单侧侧板用两块或多块拼焊时,后侧板5需加厚。参见图3、是连接杆焊接结构立体示意图。连接杆26由第一支承12、连接钢管14、折弯板15、加强筋板16和第二支承17焊接而成,折弯板15两端面开圆弧型缺口与第二支承17外圆表面焊接,加强筋板16与折弯板15和第二支承17外圆表面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长臂杆结构,包括小臂(1)、连杆(10)、第一摇臂(27)、和铲斗油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1)的前端套入加长臂(25)的后端并通过两根销轴将两臂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前端,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杆(10)的后端和连接杆(26)的前端铰接,第二摇臂(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后端,所述的第二摇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前端和所述的连接杆(26)的后端铰接,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后端与所述的小臂(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长臂杆结构,包括小臂(I)、连杆(10)、第一摇臂(27)、和铲斗油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I)的前端套入加长臂(25)的后端并通过两根销轴将两臂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前端,所述的第一摇臂(2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杆(10)的后端和连接杆(26)的前端铰接,第二摇臂(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加长臂(25)的后端,所述的第二摇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前端和所述的连接杆(26)的后端铰接,所述的铲斗油缸(19)的后端与所述的小臂(I)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长臂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长臂(25)由上盖板(13)、下盖板(7)、前侧板(6)、后侧板(5)、加强板(21)、第一支承座(9)、第二支承座(24)焊接成前窄后宽的箱体结构,所述的后侧板(5)开有两孔,两孔的孔距与所述的小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范峥嵘胡剑平郝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