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9548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经过洒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用于阻断水分向空气散发的薄膜,所述薄膜朝向所述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且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基层后,边缘超出所述基层预设尺寸;铺设于所述薄膜上的网状覆盖层,铺设后所述网状覆盖层边缘超出所述基层;压于所述薄膜及网络覆盖层超出所述基层的部分上的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方式覆盖草袋或麻袋导致消耗较多用水量和人工,以及采用喷洒养护剂方法存在的技术条件较为苛刻、不易操作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养护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公里里程的不断延伸及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以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万公里左右,同时,全国公路里程已延伸超过400万公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3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1987年第18届世界道路大会以“半刚性路面”稳定粒料和二灰稳定粒料等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了专题讨论。水泥稳定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另外半刚性基层材料板体械化施工且工程造价低,能适应重交通发展的需要。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优良的工程性能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己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我国目前路面结构基层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资料表明,在我国已修建的各等级公路中,90%以上是使用以水泥稳定材料为代表的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整体强度、抗永久变形能力均较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半刚性浙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在具体施工中强度的大小,与基层施工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基层铺筑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整体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和服务年限。对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而言,其强度和耐久性需要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中水量除了提供水泥水化需要之外,还需用于拌和物润滑(即需要保证工作性而多加的水),这部分多加的水如果不蒸发的话,则可认为足以保证混凝土自身强度增长,即满足其养生(或称为养护)需要。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形成可靠强度的关键环节,从这点出发,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养生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覆盖保湿养生,传统的方式是覆盖土工布、草袋、麻袋,然后洒水保湿;另一类养护剂养生,即向路面喷洒一些养护剂,这些养护剂一般是水性、无毒、不燃且在喷涂到路面后,当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能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从而阻止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养护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层的目的。但是,在多次试验和研究之后,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养生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覆盖土工布、草袋、麻袋以保湿的方法的用水量和人工、机械消耗量都较大,不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效率要求高、面积大的情况。而单一采用喷洒养护剂的方法,则对养护剂的用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如出现因养护剂质量达不到标准,或局部漏喷或喷洒剂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养生失效的情况,因此技术条件较为苛刻,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以解决传统方式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包括:设置在经过洒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用于阻断水分向空气散发的薄膜,所述薄膜朝向所述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且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基层后,边缘超出所述基层预设尺寸;铺设于所述薄膜上的网状覆盖层,铺设后所述网状覆盖层边缘超出所述基层;压于所述薄膜及网络覆盖层超出所述基层的部分上的重物。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薄膜包括不透水外膜和透水内膜,所述透水内膜上朝向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网状覆盖层具体为相互交叉连接形成多个网格的涤纶绳或麻绳,且所述交叉连接为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网格的尺寸可调。优选的,上述系统中,针对弯道路面,弯道外侧部分的网格尺寸较小,而弯道内侧部分的网格尺寸较大。优选的,上述系统中,设置于弯道外侧部分边缘的重物的重量大于设置于弯道内侧部分边缘的重物的重量,且,所述预设尺寸至少为10cm,所述网格尺寸为L*M,其中L=30cm 50cm, M=30cm 50cm。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网状覆盖层包括沿路线长度方向的多根涤纶绳或麻绳,及沿路线宽度方向的多根涤纶绳或麻绳,其中,沿路线长度方向最外侧的二根涤纶绳或麻绳及沿路线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二根涤纶绳或麻绳为基绳,其上标划有米刻度。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根涤纶绳或麻绳的两端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基绳的连接方式为活结,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任意一根涤纶绳或麻绳的两端与所述长宽度方向上的基绳的连接方式为活结。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网状覆盖层包括沿路线长度方向的两根杆状物及位于所述两根杆状物之间的多根涤纶绳或麻绳,及沿路线宽度方向的两根杆状物及位于所述两根杆状物之间的多根涤纶绳或麻绳,所述杆状物上标划有米刻度。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沿路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根涤纶绳或麻绳与套接于沿宽度方向的杆状物上的环状物相连,所述沿路线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根涤纶绳或麻绳与套接于沿长度方向的杆状物上的环状物相连。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重物具体为沙袋肠。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将底面设置有吸水颗粒的薄膜覆盖于需要养护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该薄膜能够阻断水分向空气散发,并利用所述吸水材料将水分锁住,以便于通过毛细管现象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较长时间里不断传递水分,供水均匀连续,使水泥水化在较佳条件下进行,通过在所述薄膜上覆盖一层网状覆盖层,来保证所述薄膜能够紧贴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利于水分的传递。这种方案由于水量不会被过度蒸发,因此无需多次洒水或大量洒水,减少了人工。并且无需苛刻的技术条件,操作性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的几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网状覆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麻绳与基绳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网状覆盖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调整连接位置之前的二根涤纶绳或麻绳的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调整连接位置之后的二根涤纶绳或麻绳的位置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中,所述网状覆盖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方法中,覆盖薄膜后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方案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施节水保湿养护过程中,铺设网状覆盖层后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方案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施节水保湿养护过程中,设置重物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高吸水性树脂就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功能,可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上千倍,最高可以达到5300倍的水,即使挤压也很难脱水,被冠予“超级吸附剂”的桂冠。高吸水性树脂的种类很多,所用原料及工艺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聚丙烯酸酯类、聚乙烯醇类、醋酸乙烯共聚物类、聚氨酯类、聚环氧乙烷类、淀粉接校共聚物类等,此外还有与橡胶共混的复合性吸水材料。在上述各种类型中,研究开发较多的为聚丙烯酸酯类。该树脂系以丙烯酸和烧碱为主要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经过洒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用于阻断水分向空气散发的薄膜,所述薄膜朝向所述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且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基层后,边缘超出所述基层预设尺寸;铺设于所述薄膜上的网状覆盖层,铺设后所述网状覆盖层边缘超出所述基层;压于所述薄膜及网络覆盖层超出所述基层的部分上的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经过洒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用于阻断水分向空气散发的薄膜,所述薄膜朝向所述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且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基层后,边缘超出所述基层预设尺寸; 铺设于所述薄膜上的网状覆盖层,铺设后所述网状覆盖层边缘超出所述基层; 压于所述薄膜及网络覆盖层超出所述基层的部分上的重物。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包括不透水外膜和透水内膜,所述透水内膜上朝向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吸水颗粒。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覆盖层具体为相互交叉连接形成多个网格的涤纶绳或麻绳,且所述交叉连接为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网格的尺寸可调。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弯道路面,弯道外侧部分的网格尺寸较小,而弯道内侧部分的网格尺寸较大。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水保湿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弯道外侧部分边缘的重物的重量大于设置于弯道内侧部分边缘的重物的重量,且,所述预设尺寸至少为IOcm,所述网格尺寸为L*M,其中L=30cm 50cm, M=30cm 50c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炜杨茂杨新明何国锋王晨仲田岱松赵敬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