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占用空间大、易损坏以及控制精度差的问题。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包括踏板以及速控器,所述的速控器包括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转轴、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的一端与上述转轴周向固连,所述的速控模块能检测活动杆的转动角度,所述转轴的两端自上述壳体的侧部伸出,所述的踏板上具有两个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分别与上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周向固定。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不易因意外而损坏且控制精度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缝纫机行业的不断发展,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缝纫机的工作主要由伺服电机驱动,而伺服电机的转速则由速控器进行控制。现有的速控器一般安装于工作台下侧,其包括一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转轴、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转轴的一端伸出壳体的侧部并与设置于壳体外侧的活动杆的一端固连,而活动杆的另一端则通过一细长的连杆连接至设置于底部的可供用户脚踏的踏板的一个可活动的端部。当用户要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时,踩下踏板,则速控器壳体外侧活动杆绕转轴的轴线发生转动,转动随其一起转动,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检测此转动角度并发送给伺服控制电路,进而通过伺服控制电路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这里,用户踩下踏板所变化的角度越大,伺服电机的转速越高。现有的上述速控装置虽然能实现根据用户踩下踏板的角度变化来自动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但是,其在长期使用中发现其仍存在一些问题:1、踏板设置于接近地面的位置以方便用户的踩踏,而速控器安装于工作台的下侧,两者之间相距较远且通过细长的连杆连接两者,使得整个速控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不便;2、连杆一般为刚性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碰撞或拉扯,则极易造成连杆的折断或移动,如连杆折断则缝纫机无法正常工作,如连杆移动,则会带动速控器的活动杆动作,进而导致速控器发送错误的速控信号给伺服控制电路,进而造成缝纫机的错误工作,对缝制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3、通过连杆连接两者,需在连杆的两个端部另外增加一连接片或者连接座以方便开设螺纹孔以使其能通过螺栓连接至相应的位置,但长期使用后,连接处会发生松动,从而导致用户小幅度地踩踏踏板时无法输出相应的速控信号,控制精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占用空间小、控制精度高且能防止误操作的缝纫机的速控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包括踏板以及速控器,所述的速控器包括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转轴、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的一端与上述转轴周向固连,所述的速控模块能检测活动杆的转动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自上述壳体的侧部伸出,所述的踏板上具有两个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分别与上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周向固定。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在使用前需先将速控器固定于接近地面的位置,再将其与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电路对应连接。当用户踩下踏板时,踏板绕其与转轴固定处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设置于壳体内的一端与转轴周向固连的活动杆同样一起转动,速控模块检测到活动杆的转动角度并将该转角信号发送给伺服控制电路。伺服控制电路根据速控模块所发送的转角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这里,踏板、转轴以及活动杆的转动角度越大,伺服电机的转速越高。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中,所述的速控器还包括一连接于上述转轴处的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能在上述活动杆绕转轴的轴线转动后使其具有复位的趋势。弹性件的设置使得活动杆具有复位的趋势,则通过转轴与活动杆间接连接的踏板也同样在被踩下以后具有复位的趋势。当然,弹性件也可设置于踏板处,使得踏板在被踩下后具有复位的趋势。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中,所述的弹性件为扭簧,该扭簧套设于上述转轴外侧,所述的活动杆上相对于与转轴周向固连的另一端的侧部具有一凸出的抵靠部,所述的扭簧的两端部分别与上述抵靠部以及壳体的内侧壁相抵靠,当所述的活动杆绕转轴的轴线转动时,其能带动扭簧上与其相抵靠的一端向另一端靠近。当用户踩下踏板时,活动杆转动,其侧部凸出的抵靠部对扭簧的一个端部施加作用力,使其向另一个端部靠近;当用户松开踏板时,活动杆的抵靠部受到扭簧自身弹力的作用而复位,通过转轴与其连接的踏板也复位。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上述壳体的内侧壁固连,另一端与上述活动杆上相对于与转轴周向固连的另一端固连,当所述的活动杆绕转轴的轴线转动时,所述的弹簧被压缩。活动杆转动时,弹簧被压缩,用户松开踏板时,活动杆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复位,踏板复位。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一安装座以及与安装座固连的盖体,所述的安装座上具有数个安装孔。速控器可通过螺栓以及其与安装座上的安装孔配合来将速控器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将踏板与速控器集成为一体,减少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整体占用空间小,不易因碰撞或拉扯而造成缝纫机不能正常工作或错误工作。此外,将踏板与速控器的转轴直接连接可使其不会在长期使用后发生松动,保证了踏板控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去除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踏板;11、连接部;2、速控器;21、安装座;21a、安装孔;22、盖体;3、转轴;4、活动杆;41、抵靠部;5、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包括速控器2以及设置于速控器2上方的踏板1,速控器2包括一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设置于空腔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4。壳体内还穿设有一转轴3,活动杆4的一端与转轴3固连且其沿转轴3的径向设置。转轴3的两端自壳体上相对的两个侧部伸出,踏板I的下侧具有两个连接部11且两个连接部11分别与转轴3的两个端部固连。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位于下侧的具有安装孔21a的安装座21以及对应固连于安装座21上方的盖体22,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而设于空腔内的速控模块能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活动杆4的转动角度,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与现有的速控器2中用于检测活动杆4动作情况的速控模块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速控器2的壳体内还设有一能在活动杆4绕转轴3的轴线转动后使其具有复位趋势的弹性件5,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5为套设于转轴3外侧的扭簧,活动杆4上相对于与转轴3固连的另一端的侧部具有一凸出的抵靠部41,扭簧的两端部分别与抵靠部41以及壳体的内侧壁相抵靠。本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在使用前,需通过安装座21上的安装孔21a配合螺栓来将速控器2固定于接近地面的位置,以方便用户踩踏与速控器2集成为一体的踏板1,再通过导线将速控器2对应连接至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电路上。当用户踩下踏板I时,踏板I绕其与转轴3固定处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转轴3转动。而设置于壳体内的一端与转轴3固连的活动杆4同样一起转动,活动杆4上的抵靠部41而向扭簧上的一端部施加作用力,使其向另一端部靠近。此时,速控模块检测到活动杆4的转动角度并将该转角信号发送给伺服控制电路。伺服控制电路可根据速控模块所发送的转角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随着踏板I被踩下后的转动角度越大,伺服电机的转速越高。当用户松开踏板I时,活动杆4的抵靠部41受到扭簧自身弹力的作用而复位,通过转轴3与活动杆4相连接的踏板I也复位。除以上方案外,速控器2壳体内的弹性件5也可采用弹簧,将其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固连,另一端与活动杆4上相对于与转轴3固连的另一端固连,且在初始状态时,保持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活动杆4绕转轴3的轴线转动时,弹簧继续被压缩。当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包括踏板(1)以及速控器(2),所述的速控器(2)包括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转轴(3)、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4),所述的活动杆(4)的一端与上述转轴(3)周向固连,所述的速控模块能检测活动杆(4)的转动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的两端自上述壳体的侧部伸出,所述的踏板(1)上具有两个连接部(11)且该连接部(11)分别与上述转轴(3)的两个端部周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包括踏板(I)以及速控器(2),所述的速控器(2)包括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转轴(3)、设置于壳体内的速控模块以及活动杆(4),所述的活动杆(4)的一端与上述转轴(3)周向固连,所述的速控模块能检测活动杆(4)的转动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 )的两端自上述壳体的侧部伸出,所述的踏板(I)上具有两个连接部(11)且该连接部(11)分别与上述转轴(3 )的两个端部周向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控器(2)还包括一连接于上述转轴(3)处的弹性件(5),所述的弹性件(5)能在上述活动杆(4)绕转轴(3)的轴线转动后使其具有复位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速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5)为扭簧,该扭簧套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俊,翁阿雨,叶继敏,孙洋,黄世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琦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