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488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丝和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的端部设有出水总管,集水管的一侧设有短管接头,上、下两侧的集水管对应的短管接头之间连接有膜元件;膜元件包括膜丝,膜丝的两端分别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微型膜盒内,膜盒外侧设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与集水管上的短管接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克服了膜组件端部积泥的弊端,又能避免膜丝端部可能出现的疲劳断裂。同时维修更换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空纤维膜组件是MBR的核心部件。膜组件的外形尺寸一般为长1.2米;宽0.03米;高2米左右。中部为膜丝,两端是塑料膜壳,膜壳边上有清水出水口。膜丝的材质一般为PVDF塑料或PVC塑料,膜丝直径在1.0 2.8毫米之间。膜丝表面布满细小的微孔,中部为空心结构。在污水处理中实际使用膜丝时,需要将若干根膜丝的两端出口,分别用环氧树脂浇筑到两个长方形的塑料膜壳内,形成密封结构构成膜组件。将若干个膜组件安装到一个支架上就构成一个膜组器。运行时,将MBR膜组器放到污水里,抽吸泵通过管道与膜丝内孔相连。启动抽吸泵,在膜丝内部形成真空。膜丝外部的污水压力高,膜丝内部水压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水透过膜表面的微孔,渗透到中空纤维膜丝内部,流向两端的膜壳,通过管道流到清水池。污染物质由于直径大于膜孔孔径,被阻挡到膜丝表面外部,实现了固液分离。为了清除吸附在膜丝表面的污泥等污染物质,在膜组器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作用,在膜组器内产生向上流动的不稳定的气液两相紊流,膜丝在水流中不停摆动,气流与水流交替顺着膜丝的轴向流过膜丝表面,在气液两相流的冲刷下,不断将膜丝表面的污染物质带走,从而保持膜丝表面清洁干净,降低膜丝表面的过流阻力,实现膜丝连续抽吸水。经过长期运行发现,污水池内总有一些纤维状或颗粒状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膜组器后,往往容易挂到膜丝上,在水流的推动下,不断向上蠕动,最后爬到膜丝的顶部,即上膜壳处膜丝的根部,在此集聚成一团,随着天长日久杂物越积越多,将膜丝向两侧撑开,使顶部膜束体积膨大,减少了两个膜组件之间预留的水流间隙,严重的可以造成两个膜组件之间的间隙丧失,堵塞了水流气流通路,影响膜组器的正常运行。针对以上情况,美国科氏公司推出膜丝底部固定,顶部自由飘动的膜组件,可以解决膜丝顶部积泥的问题。但是该结构的膜组件只能够底部一端出水,要求膜丝直径大,填充密度低,膜丝的水力条件不好。双端出水的膜组件,还有膜丝根部容易脱皮的问题。膜丝安装在上下膜盒之间,曝气时,气液两相紊流向上流动,促使膜丝不停抖动,由于膜丝悬吊在上膜盒底部,膜丝来回摆动,而上膜盒固定不动,膜丝根部反复受力,应力集中,长此以往导致膜丝根部疲劳,发生膜丝疲劳断裂,出现脱皮现象。使污水进入膜丝内部,降低膜组器的出水水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膜组件结构。它能克服膜丝根部积泥的弊端。同时还有减小膜丝根部疲劳断裂以及脱皮现象。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丝和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的端部设有出水总管,集水管的一侧设有短管接头,上、下两侧的集水管对应的短管接头之间连接有膜元件;膜元件包括膜丝,膜丝的两端分别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微型膜盒内,膜盒外侧设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与集水管上的短管接头相连接。所述的集水管上的短管接头为在集水管表面平面上交错设置。所述的出水软管与短管接头采用卡箍固定卡紧。所述的微型膜盒为矩形,长边为100-200mm,短边为8_12mm。本技术的优点是:既克服了膜组件端部积泥的弊端,又能避免膜丝端部可能出现的疲劳断裂。同时维修更换更加方便。本技术可以减少MBR预处理工序精度的要求。减少MBR膜组器的现场维修量,保证膜组器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对节能环保具有积极作用。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仰视图;图6为图1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集水管4,集水管4之间安装有膜元件6,膜元件6的结构结合附图2和附图3可以得知,膜元件6包括:将膜丝I的两端各自安装在微型膜盒2上,微型膜盒2外侧布置出水软管3。将众多微型膜元件6平行拼装在一起,膜元件6上的出水软管3与集水管4上的短管接头5采用卡箍(图中未示出)卡紧连接在一起,即构成一个本技术的膜组件。微型膜盒2的断面为长方形,长边100毫米,短边8毫米。微型膜盒2的宽度方向仅能布置2 3排膜丝。出水软管3起到清水出水以及微型膜元件6与集水管4之间的连接作用。集水管4的结构见图4、5所示,本技术的集水管4采用矩形方管的结构,集水管4的一个侧面布置交错布置很多短管接头5,微型膜元件6的出水软管3套在短管接头5上,用卡箍卡紧。矩形集水管4的一端端部设有出水总管7。多个微型膜元件6并联安装到集水管4上,图6为微型膜元件6安装到集水管4后的膜组件的截面图,体现膜元件6的水平方向上的并联平行排列以及纵向上的交错设置。由众多微型膜元件6构成的新型膜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特点。运行时,与常规膜组件一样,通过曝气作用,在膜组器内产生向上流动的不稳定的气液两相紊流,膜丝在水流中不停摆动,气流与水流交替顺着膜丝的轴向流过膜丝表面,在气液两相流的冲刷下,不断将膜丝表面的污染物质带走,从而保持膜丝表面清洁干净,降低膜丝表面的过流阻力,实现膜丝连续抽吸水。污水池内的纤维状或颗粒状物质,进入膜组器后,挂到膜丝上,在水流的推动下,不断向上蠕动,最后爬到膜丝的顶部,即上微型膜盒2处膜丝的根部,由于微型膜盒2断面很窄,纤维或颗粒物质在该处无法生根。同时气流、水流对膜丝的根部作用力大。加上在水流中微型膜盒2不停摆动,微型膜盒2间的间隙时开时合,这些纤维或颗粒状物质很难在微型膜盒2的根部停留。即使有一些也不会越积越多。常规膜组件膜丝根部容易疲劳断裂导致脱皮。其根本原因是膜丝根部受到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即膜丝的往返运动受到膜盒限制而产生的。在本技术中微形膜盒2是随着膜丝一起运动的,所以微型膜盒2根部的膜丝没有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这种交变应力转移到塑料出水软管的根部,由于塑料软管的韧性好,耐弯折疲劳能力强,所以不会出现疲劳断裂现象。本技术将长度为1.2m、宽0.03m传统的膜组件,细分为60多个微型膜元件6单元,它的又一个好处是当膜组件的膜丝损坏后,只要更换一个微型膜元件6单元就行了,而不必整个膜组件更换。所以更节约更换成本。如上所述,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丝和集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管的端部设有出水总管,集水管的一侧设有短管接头,上、下两侧的集水管对应的短管接头之间连接有膜元件;膜元件包括膜丝,膜丝的两端分别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微型膜盒内,膜盒外侧设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与集水管上的短管接头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根部积泥的MBR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丝和集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管的端部设有出水总管,集水管的一侧设有短管接头,上、下两侧的集水管对应的短管接头之间连接有膜元件;膜元件包括膜丝,膜丝的两端分别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微型膜盒内,膜盒外侧设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与集水管上的短管接头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轩陈亦力于东江俞开昌刘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