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91831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它包括主电机(1)、翻转箱体(2)和主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与主轴(3)平行的中间传动轴(4),所述的两个中间传动轴(4)的一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主轴(3)相连,在所述翻转箱体(2)的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四个塔轮轴,且四个塔轮轴均与中间传动轴(4)相垂直,每两个塔轮轴为一组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一个中间传动轴(4)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可以逐次降低机器的部分压缩率,有利于提高钢丝的拉拔速度,降低断丝的几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水箱的拉丝机是钢铁长线材深度拉拔加工的必要必要生产装备。现代金属制品生产最终的钢丝要求抗拉强度高,总压缩率高的深度拉拔。现有的水箱拉丝机,可以实现多道次的拉拔,但是拉拔过程的部分压缩率是平均统一的,无法实现分组逐次减小部分压缩率。由于钢丝深度拉拔会随着道次的增加,钢丝的塑性下降,只有逐次降低机器的部分压缩率,才有利于提高拉拔速度和降低断丝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可以逐次降低机器的部分压缩率,有利于提高钢丝的拉拔速度,降低断丝的几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它包括主电机、翻转箱体和主轴,在所述翻转箱体内设置有两个与主轴平行的中间传动轴,所述的两个中间传动轴的一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主轴相连,在所述翻转箱体的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塔轮轴、第二塔轮轴、第三塔轮轴和第四塔轮轴,且四个塔轮轴均与中间传动轴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轮轴和第二塔轮轴为一组且通过螺旋伞齿轮与一个中间传动轴相连,第三塔轮轴和第四塔轮轴(为一组且通过螺旋伞齿轮与另一个中间传动轴相连。在所述第一塔轮轴和第二塔轮轴上均设置有五个塔轮,在所述第三塔轮轴和第四塔轮轴上均设置六个塔轮。第三塔轮轴和第四塔轮轴上前三个塔轮为一组进行钢丝拉拔,后三个塔轮为一组进行钢丝拉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通过中间传动轴将四组塔轮进行分组,采用螺旋伞齿轮的传动,可以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使拉丝机的四组塔轮得到不同增速系数的动力,同时在后两组拉拔塔轮轴增速比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相邻塔轮的直径关系来达到部分压缩率的改变,从而有利于提高钢丝的拉拔速度,降低断丝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主电机I翻转箱体2主轴3传动轴4螺旋伞齿轮5第一塔轮轴6第二塔轮轴7第三塔轮轴8第四塔轮轴9第一塔轮组件10第二塔轮组件11第三塔轮组件12第四塔轮组件13成品牵引轮14连杆15。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它包括主电机I和翻转箱体2,在所述翻转箱体2内设置有主轴3,所述主轴3的一端通过皮带轮与主电机I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翻转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与主轴3平行的中间传动轴4,所述的两个中间传动轴4的一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主轴3相连,在所述中间传动轴4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旋伞齿轮5,在所述翻转箱体2的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塔轮轴6、第二塔轮轴7、第三塔轮轴8和第四塔轮轴9,且四个塔轮轴均与中间传动轴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轮轴6和第二塔轮轴7处于翻转箱体2内的一端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其中一个中间传动轴4上的螺旋伞齿轮5相啮合,第三塔轮轴8和第四塔轮轴9处于翻转箱体2内的一端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另一个中间传动轴4上的螺旋伞齿轮5相啮合,在所述第一塔轮轴6、第二塔轮轴7、第三塔轮轴8和第四塔轮轴9处于翻转箱体2外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塔轮组件10、第二塔轮组件11、第三塔轮组件12和第四塔轮组件13,在所述第三塔轮组件12相对方向的翻转箱体2侧壁上设置有成品牵引轮14,所述第三塔轮轴8与成品牵引轮14通过连杆15相连,采用螺旋伞齿轮的传动,可以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使拉丝机的四组塔轮得到不同增速系数的动力。所述第一塔轮组件10和第二塔轮组件11均包括五个塔轮,所述第三塔轮组件12和第四塔轮组件13均包括六个塔轮。本技术的部分压缩率递减分组如下:总的拉丝道次:23道,总压缩率:97.4%1—10道机器的增速系数1.17 部分压缩率:14.5%11-16道机器的增速系数1.16 部分压缩率:13.8%17-22道机器的增速系数1.14 部分压缩率:12.2%23道:机器的增速系数1.06 部分压缩率:5.7%说明:总压缩率,部分压缩率的定义:圆截面钢丝通过拉丝模具的拉伸塑性形变圆截面的变化:Q= (( SO-Sl ) /SO ) X 100%.(总压缩率)q= ((Sn-Sn+1) /Sn) X 100% (部分压缩率)其中SO和Sn是拉拔前的钢丝截面积,SI和Sn+1是拉拔后的钢丝截面积。本技术在于设计带中间传动轴的螺旋伞齿轮系统,使四个塔轮轴,分组形成不同的轴间增速比(增速系数μ ),满足模具要的拉伸比。即=Q=1-1/μ,q=l_l/u。本拉丝机采用上,下穿模的双侧拉拔的方式:1、第一道次,由原料的直径和模子的孔径决定部分压缩率,第二道次在第一塔轮轴和第二塔轮轴的等直径塔轮上拉拔,由于一轴与二轴存在增速比1:1.17,因此允许第二道次的模具将钢丝形变产生1.17的伸长比,形成14.5%的部分压缩率。(q=l_l/μ )第三道次钢丝由第一塔轮轴的第一塔轮顺次到第二塔轮轴的第二个塔轮。虽然第二塔轮轴的转速与第一塔轮轴的转速比为1/1.17,但是第二塔轮轴的第二塔轮和第一塔轮轴的第一塔轮的直径比为(1.17)2,所以在第二道次允许模具将钢丝形变产生的伸长比为(1.17)2/1.17=1.17,形成14.5%的部分压缩率。同样理由在第一和第二轴的各个道次的部分压缩率相等,等于14.5%。2、部分压缩率分组从第11道次起。模具在第一塔轮轴的第五塔轮通过转向导轮设置在第四塔轮轴的第一塔轮前。由于第四塔轮轴与第一塔轮轴的增速系数为3.7653,本技术在于通过设计两个塔轮的直径比使模具获得的伸长系数等于μ2=1.16。4.0549是第一塔轮轴的转速与第四塔轮轴的转速比,1.157是梯度,塔轮直径比=4.0549/1.157=3.5047,由于第一塔轮轴的第五塔轮的直径为Φ 200.15,通过计算确定第四塔轮轴的第一塔轮直径为:200.15/3..5047= Φ 57.11。本技术第三塔轮轴上1-3塔轮的直径确定:剃度为(1.157)2Φ 57.11,Φ 76.54,Φ 102.35本技术第四塔轮轴上1-3塔轮的直径确定:剃度为(1.157)2Φ 57.11,Φ 76.54,Φ 102.35以上塔轮的直径设计确保第二组的部分压缩率,第11至16道的部分压缩率为13.8%。3、第17-第22道的部分压缩率,由于塔轮轴的增速系数已经确定,为了达到本组部分压缩率递减的目的,本技术在于在调整相邻塔轮直径关系的计算方式。第四塔轮轴4-6塔轮的直径设计:以第三塔轮Φ 102.35为设计基准,剃度为(1.14)2Φ 102.35 X (1.14) 2= Φ 134.99, Φ 134.99, X (1.14) 2= Φ 175.44Φ 175.44,X (1.14) 2=Φ228.00'第三塔轮轴4-6塔轮 的直径设计::由于处在等直径塔轮间拉拔只需要根据第四塔轮轴4-6塔轮的直径按1.157/1.14的关系调整,其直径分别为:Φ 134.99+ (1.157/1.14) = Φ 133.12, Φ 175.44+ (1.157/1.14) = Φ 172.86,Φ228.00+ (1.157/1.14) = Φ224.684、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它包括主电机(1)、翻转箱体(2)和主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与主轴(3)平行的中间传动轴(4),所述的两个中间传动轴(4)的一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主轴(3)相连,在所述翻转箱体(2)的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塔轮轴(6)、第二塔轮轴(7)、第三塔轮轴(8)和第四塔轮轴(9),且四个塔轮轴均与中间传动轴(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轮轴(6)和第二塔轮轴(7)为一组且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一个中间传动轴(4)相连,第三塔轮轴(8)和第四塔轮轴(9)为一组且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另一个中间传动轴(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种部分压缩率可以分组递减的水箱拉丝机传动系统,它包括主电机(I)、翻转箱体(2)和主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与主轴(3)平行的中间传动轴(4),所述的两个中间传动轴(4)的一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主轴(3)相连,在所述翻转箱体(2 )的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塔轮轴(6 )、第二塔轮轴(7 )、第三塔轮轴(8 )和第四塔轮轴(9),且四个塔轮轴均与中间传动轴(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轮轴(6)和第二塔轮轴(7)为一组且通过螺旋伞齿轮(5)与一个中间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府顾文英吴大永黄继昌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