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引流组件和灌注组件在内的部件组成,其主要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和/或引流组件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其利用流质可随意改变流动方向而固体导管直向推拉不易折曲缠绕的特点,以岔道的方式实现废液和粪渣的导出,为直向设置注液管提供容置空间,从而得以直向设置注液管,并在注液管滑动的路径中设置滑动固定器,使注液管实现与引流通道之间保持密封状态下自由推进或拉出或固定,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堵塞、易于置管、提高患者耐受、灌洗目标可调节、肠道清洁完全、无需下床和无需多次插管灌洗等多种性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ー种用于手术前结肠灌洗、中药保留灌肠或肠道输液、透析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肠道准备广泛涉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控制、临床医护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有时直接决定了手术或检查的结果,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和费用。传统清洁灌肠一直沿用反复插管,多次灌液的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传统清洁灌肠中的肛管插入深度不足,或由于其结构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更深插入,灌肠液大量流入直肠,当直肠内压力> 7.3kPa时刺激直肠壁感受器而产生強烈便意,患者急切需要排便,致使灌肠液只停留在直肠、结肠下段即开始排便,保留时间短,不能软化结肠内粪便,需要反复多次的灌洗,因此导致灌肠次数増加,容易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也増加了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且病人入厕頻繁,极易发生晕厥。由于患者年龄、意志等多种因素作用,在受到灌肠的外源性刺激时,存在相当多部分的患者不能有效地排便,临床上患者失禁污染被服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出现由于患者匆忙进入厕所排便滑倒导致骨折伤害的情形,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増加了护理工作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专利号200820230401.6 —种抽吸式双套管结肠灌洗器提出了双套管的技术方案,以内管实现液体肠道灌注,以外管同步实现肠道废液的接收,并提出内管由外至内斜穿入外管内腔可以滑动以调节内管的伸入肠道,解决传统清洁灌肠无法实现高位灌肠的疑难。另外,王洪利提出专利号200810106234.9 一次性结肠灌洗给药透析器的技术方案,其中伸入结肠进行清洗的导管部分,也采取了类似的结构。两者具有相似的共性优点,却也存在两个明显的共同缺点,其一是注液的内管均为从排除废液的外管后端的侧壁穿入,使用时容易扭曲缠绕;其ニ 是内管与外管的交叉点,即内管穿入外管的结合点,由于无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实施灌洗后导管承受压カ吋,则会产生渗漏甚至不定向的微细喷射,造成污染。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各自的缺陷,前者,虽然提出了内管可以滑动的性能,但是并没有为其滑动带来泄漏风险提出处理措施,缺乏实现的可能,且斜穿式插入外管的滑动极不便利,难以操作;而后者,由于内管与外管的穿入结合是固定的,根据实用需要而内管往往长于外管,而内管一般比较柔软,这为灌肠器具的插入造成很多麻烦,且容易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能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难题,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的缺陷,实现灌注长度可调节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使其具有适应人体结肠生理解剖特点,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插管次数少、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且能使患者感觉舒适、无需下床,实现结肠高低位均能有效灌洗,使肠道清洁完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1、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I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ー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ロ 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ロ 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I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I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固定器13,安装在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的后端。所述滑动固定器13由旋套131和密封件132组成,密封件132套装于旋套131的内腔。所述旋套131设置有内螺纹133,其一端收窄且内部成ー个内圆锥135,其收窄端中心开设有小孔134,所述分流器11后端设置有与旋套131内螺纹133吻合的外螺纹111。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 —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ー连通内腔的导管插ロ 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所述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引流出ロ 12与分流器11内腔贯通,并与引流外管22或分流器11的中心线向所述后端成< 90°的夹角。所述引流组件2的引流外管22前端开有引流入ロ 221,后端连接有ー护翼21。所述注液管31后端安装有一注液管座32,其连接有一可开启或封闭注液管31端ロ的管座盖321。作为优选,所述注液管3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作为优选,所述引流外管22和注液管31的插入端侧壁部位分别开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引流辅助ロ 222和注液辅助ロ 312,以扩大其有效引流范围和灌洗范围。所述注液管31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大于引流外管22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作为肠道置管的辅助手段,有必要时,所述注液管31内腔可穿插ー支可插入或撤出的、长度<注液管31有效尺寸的导丝4。作为性能延伸,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引流出ロ 12外接有一接盛液体的引流袋5,其连接经由连接导管51。作为性能延伸,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引流出ロ 12经由延长管61外接有ー负压手泵6,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62和下单向阀6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型在使用时,应用合适的废液装盛容器的连接导管接通引流出ロ12,关闭注液管座32的座盖321,旋松旋套131,向后拉注液管31至其前端注液ロ 311全部退入引流外管22的内腔中,握持控制组件I将引流外管22经肛门推入,至肛周接触护翼21时停止,此时可开启座盖321,将灌洗液的输出接ロ与注液管座32接通,再握持注液管31缓缓推入灌洗的目标位置,这时旋紧旋套131固定注液管31,即可实施结肠灌洗。灌洗时,灌肠液从注液管31进入并从注液ロ 311和注液辅助ロ 312流出,稀释的粪渣和废液则从引流入口 221和引流辅助ロ 222进入引流外管22内腔,并从引流出ロ 12排出至所连接的装盛容器。由于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而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内腔也有ー个直通管,其直通部分与引流外管22的内腔形成一个较长的直通管道,在此管道内注液管31可以呈直线方向推入或拉出,阻力最小,无屈折缠绕的风险,与
技术介绍
所涉的两个技术方案相比,更不会出现因为该两方案内管斜穿切入外管内腔的方式,而造成在引流外管22的内腔形成对粪渣等杂质的横向阻挡,造成阻塞,此为其一之显著优点。由于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的侧壁上,设置了ー个与分流11内腔贯通,并倾向于分流器11后端的岔道,即引流出ロ 12,又由于废液和粪渣的混合物呈流质状态,其并非只在直线方向下才可有效流出,因此这些液态混合物在肠道压力驱使下直接经引流外管22导出,在受到内嵌于分流器11后端内腔的密封件131阻挡后,即经岔道引流出ロ 12注入装盛容器中,从人体结肠到废液和粪渣引流到装盛容器内,全过程的腔道系统是密封的,不会产生由于患者失禁所导致的被服污染,同时,侧向安排引流出ロ 12的设计,为注液管31直向设置提供了容置空间,使其易于进出,避免扭曲缠绕,此为其ニ之优点。由于滑动固定器13的设置,使注液管31在前推或后拉的移位过程中,始終保持对引流外管22以及分流器11的内腔,即整个引流腔道与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1)、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1)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一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口(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口(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1)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I)、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I)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ー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ロ(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ロ(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⑴和引流组件⑵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I)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固定器(13),安装在分流器(11)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固定器(13)由旋套(131)和密封件(132)组成,密封件(132)套装于旋套(131)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套(131)设置有内螺纹(133),其一端收窄且内部成ー个内圆锥(135),其收窄端中心开设有小孔(13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 —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ー连通内腔的导管插ロ(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风,陈志强,王铮,左晓艳,丁洪琼,屈伸,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