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所述多孔类产品中这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其中,还包括,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以及所述下模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下设有的所述多个冲头与所述第一类通孔、第二类通孔相匹配。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冲切模具,有效地制作了专用于冲裁多孔类产品2通孔内残留飞边的冲裁模具,同时避免了使用加工类机床所进行的后续的加工去除残留飞边的工艺,依次来提高生产效率,以达节省成本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给人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便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冲模,尤其涉及一种冲切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压铸的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多孔类产品,这些多孔类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由于型芯的顶面位于模具的靠破面上,使制造出来的孔类零件的通孔中产生毛边,并且有些型芯的加工精度不到位;有时为了使产品表面得到较好的外观质量,甚至在通孔的底面留下一层较薄的材料,就必须使用加工类机床进行后续的加工,以去除内毛边或增加的那层材料,但是这种做法成本相当高,并且影响了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切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压铸多孔类产品后对孔类产品后序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所述多孔类产品中还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其中,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垂直设有匹配多孔类产品中若干通孔的多个冲头: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卸料板的第一圆柱体,贯穿所述卸料板与所述第一圆柱体设有多个第一类通孔;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下板模的第二圆柱体,贯穿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下板模设有多个第二类通孔;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以及所述下模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下设有的所述多个冲头与所述第一类通孔、第二类通孔相匹配。上述的冲切模具,其中,所述冲头呈直条状,且所述冲头的长度至少为大于贯穿所述卸料板以及第一圆柱体内的第一类通孔与所述多孔类产品内的所述通孔所叠加的长度。上述的冲切模具,其中,所述卸料板下的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下模板上的所述第二圆柱体相向设置。上述的冲切模具,其中,所述多孔类产品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体之间。上述的冲切模具,其中,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的厚度为0.6_。本技术的一种冲切模具,采用了如上方案的具有以下的效果,有效地制作了专用于冲裁多孔类产品通孔内残留飞边的冲裁模具,同时避免了使用加工类机床所进行的后续的加工去除残留飞边的工艺,依次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A-1C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固定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2C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卸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A-4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组合结构与爆炸结构的示意图;如图参考:固定板1、多孔类产品2、卸料板3、第一类通孔4、第二类通孔5、第一圆柱体6、第二圆柱体7、下模板8、冲头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图1A-1C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固定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2C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卸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A-4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的组合结构与爆炸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多孔类产品中这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图中未示出)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图中未示出),其中,还包括:如图1A-1C所示,固定板1,固定板I的下表面垂直设有匹配多孔类产品2中若干通孔的多个冲头9:如图2A-2C所示,卸料板3,卸料板3的下表面设有垂直于卸料板3的第一圆柱体6,贯穿卸料板3与第一圆柱体6设有多个第一类通孔4,在此第一类通孔4为冲头9的导向通道,以便于在冲裁多孔类产品2的通孔时不产生偏差位移;图3A-3B所示,下模板8,下模板8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下板模的第二圆柱体7,贯穿第二圆柱体7与下板模设有多个第二类通孔5,在此第二类通孔5为多孔类产品2中残留飞边的卸料通道,以便于在冲裁多孔类产品2后冲裁出的残留飞边有效的排至第二圆柱体7与模板外;固定板1、卸料板3以及下模板8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固定板I下设有的多个冲头9与第一类通孔4、第二类通孔5相匹配。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冲头9呈直条状,且冲头9的长度至少为大于贯穿卸料板3以及第一圆柱体6内的第一类通孔4与多孔类产品2内的通孔所叠加的长度,在冲裁时冲头9贯穿第一类通孔4冲击多孔类产品2中的残留飞边与第二类通孔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卸料板3下的第一圆柱体6与下模板8上的第二圆柱体7相向设置。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多孔类产品2设于第一圆柱体6与第二圆柱体7之间,通过第一圆柱体6与第二圆柱体7夹紧多孔类产品2是其能够有效的被固定。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一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的厚度为0.6_,该0.6mm厚度的残留飞边是通过之前在注塑时对通孔底部预留的。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固定板I上的冲头9插入第一类通孔4中之后将多孔类产品2套在冲头9上,将卸料板3顶向下模板8,此时冲头9受到残留飞边的阻力会将固定板I顶离卸料板3,通过施加外力对固定板I的冲击使多孔类产品2中的残留飞边被冲头9冲裁至下模板8的第二类通孔5中,以此来完成对残留飞边的冲裁。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冲切模具,有效地制作了专用于冲裁多孔类产品2通孔内残留飞边的冲裁模具,同时避免了使用加工类机床所进行的后续的加工去除残留飞边的工艺,依次来提高生产效率,以达节省成本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给人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便捷。以上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技术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所述多孔类产品中还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垂直设有匹配多孔类产品中若干通孔的多个冲头: 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卸料板的第一圆柱体,贯穿所述卸料板与所述第一圆柱体设有多个第一类通孔; 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下板模的第二圆柱体,贯穿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下板模设有多个第二类通孔; 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以及所述下模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下设有的所述多个冲头与所述第一类通孔、第二类通孔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呈直条状,且所述冲头的长度至少为大于贯穿所述卸料板以及第一圆柱体内的第一类通孔与所述多孔类产品内的所述通孔所叠加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下的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下模板上的所述第二圆柱体相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类产品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的厚度为0.6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所述多孔类产品中这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切模具,包括:由压铸模具加工后的多孔类产品,所述多孔类产品中还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下开口处留有残留飞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垂直设有匹配多孔类产品中若干通孔的多个冲头: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卸料板的第一圆柱体,贯穿所述卸料板与所述第一圆柱体设有多个第一类通孔;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于所述下板模的第二圆柱体,贯穿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下板模设有多个第二类通孔;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以及所述下模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下设有的所述多个冲头与所述第一类通孔、第二类通孔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铭,董渊,曾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