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系统和火花塞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820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8:09
点火系统(31)包括火花塞(1)、放电用电源(32)以及交流电源(33)。火花塞(1)包括:具有轴孔(4)的绝缘子(2);配置在轴孔(4)内、且前端比绝缘子(2)的前端更位于前端侧的电极(8);配置在绝缘子(2)的外周的主体配件(3);以及固定在主体配件(3)的前端部、且在与电极(8)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28)的接地电极(27)。来自放电用电源(32)的电压和来自交流电源(33)的交流电力通过电极(8)而提供给火花放电间隙(28),对通过来自放电用电源(32)的电压而在火花放电间隙(28)中产生的火花,施加来自交流电源(33)的交流电力。由此,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大,就能够对火花高效率地施加能量,能够飞跃性地提高引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燃机等中使用的点火系统和火花塞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等的燃烧装置中使用的火花塞,例如包括沿着轴线方向的中心电极、设置在中心电极的外周的绝缘体、安装在绝缘体的外侧的筒状的主体配件、底端部与主体配件的前端部接合的接地电极。并且,通过对中心电极施加高电压,从而使得在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产生火花,其结果,进行对于燃料气体的引燃。此外,近年来,已知如下技术:为了实现引燃性的提高,代替高电压而将交流电力(高频电力)施加到所述间隙,从而产生火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等)。但是,在上述技术中,由于仅通过高频电力来产生火花,所以存在根据燃烧室内的状态,仅通过高频电力的话不能输出要求电压的情况。因此,尽管施加有高频电力,容易发生不产生火花的事态(所谓的失火)。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除了用于产生火花的中心电极以及接地电极之外,设置用于放射电磁波的天线,根据从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而使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的火花(等离子体)成长,从而提高引燃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1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38026号公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7 JP 2010-199740;2010.09.08 JP 2010-200561.种点火系统,包括: 火花塞; 放电用电源,进行用于使所述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的施加;以及 交流电源,对通过所述火花放电而产生的火花提供交流电力, 所述点火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火花塞包括: 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电极,配置在所述轴孔内,且前端比所述绝缘体的前端更位于所述轴线方向前端侧; 主体配件,配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接地电极,固定在所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且在与所述电极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 来自所述放电用电源的电压和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通过所述电极而提供给所述间隙,对通过来自所述放电用电源的电压而在所述间隙中产生的火花施加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2.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交流电力的波长设为、(m)时,将沿着所述轴线的、所述电极的前端从所述主体配件的前端的突出长度设为X/8 Cm)以下。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在一次火花放电中对火花施加的交流电力的平均值设为50W以上且500W以下。4.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间隙的大小设为1.3mm以下。5.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离所述间隙的中心的半径Imm以内的范围不存在所述绝缘体。6.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鬘谷浩平中山胜稔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