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例如大厦用多联式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例如使制冷剂在配置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即室外机与配置在建筑物室内的室内机之间循环。并且,制冷剂进行散热、吸热,利用被加热、冷却后的空气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或制热。作为该空气调节装置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使用例如HFC (氢氟烃)类制冷剂。另外,也提出了使用ニ氧化碳(CO2)等天然制冷剂的方案。另外,在被称为冷机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利用配置在建筑物外面的热源机生成冷能或热能。并且,利用配置在室外机内的热交換器对水、防冻液等进行加热、冷却,然后将其向室内机即风机盘管单元、板式加热器等输送,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參考专利文献I)。另外,还有被称为排热回收型冷机的结构,其在热源机和室内机之间连接四根水管,同时地提供冷却、加热后的水等,可在室内机上自由选择制冷或制热(例如參考专利文献2)。另外,还有构成为将一次制冷剂和二次制冷剂的热交換器配置在各室内机附近、向室内机输送二次制冷剂的结构(例如參考专利文献3)。另外,还有构成为用两根配管连接具有室外机和热交換器的分支単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和热介质循环回路, 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多个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 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利用热介质配管连接:泵、利用侧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侧流路、设置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入口侧或出口侧的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及出口侧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使热介质循环, 在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分支成多个制冷剂流路, 在所述制冷剂流路之中的一 部分,连接有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 在所述制冷剂流路之中的其余部分,连接有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的压力损失大于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的压力损失,且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的流动方向的流路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的流动方向的流路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构成为使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在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之间并联地流动, 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构成为使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在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之间串联地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切换以下运转模式的作用,即: 全制热运转模式,在该全制热运转模式下,在全部的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加热所述热介质, 全制冷运转模式,在该全制冷运转模式下,在全部的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冷却所述热介质,以及 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在该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下,在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加热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其余部分冷却所述热介质, 在所述全制热运转模式下,在全部的所述制冷剂流路中,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所述节流装置, 在所述全制冷运转模式下,在全部的所述制冷剂流路中,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 在所述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下,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依次流过构成所述制冷剂流路之中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所述节流装置,然后,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依次流过构成所述制冷剂流路之中的其余部分的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是在所述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制冷侧的制冷剂流路, 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是在所述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下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浩司,森本裕之,本村祐治,宇江纯一,若本慎一,竹中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