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和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943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与压缩机(6)外接的方式配置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由收纳将压缩机(6)中产生的热量蓄积的蓄热材料的蓄热槽(32)和收纳在蓄热槽(32)中的蓄热热交换器(34)构成,蓄热槽(32)以与压缩机(6)外接的方式配置,在蓄热槽(32)和压缩机(6)接触的压缩机外周部分中的1处具有缝隙,面向该缝隙的蓄热槽(32)的末端部(46、47)中的至少一方的槽宽比槽宽最薄的部分厚,由此节省了空间,并且能够确保规定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热装置和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机,该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并收纳将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蓄积的蓄热材料。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这种热泵式空调机中,在供暖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上带霜的情况下,从供暖循环到供冷循环切换四通阀进行除霜。该除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虽然室内风扇停止,但从室内机缓慢地放出冷气,所以失去供暖感。于是,提案有在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上设置蓄热装置,利用供暖运转中蓄积在蓄热槽中的压缩机的废热进行除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图9是表示现有的蓄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9中,蓄热槽101收纳有将压缩机102中产生的废热蓄积的蓄热材料103 ;和为了有效利用蓄积在该蓄热材料103中的热量而使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104,同时隔着传热片105与压缩机102接触地进行安装。另外,在压缩机102上安装有不使液相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02中的蓄存器(accumulator)106。在此,图9所示的现有的蓄热装置中,如上所述,蓄热槽101隔着传热片105与压缩机102的外侧接触地安装,但是以不与蓄存器106接触的方式,不是相对于压缩机102在全圆周上接触,其一部分被切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 - 1602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所述现有的技术中,面向蓄热槽101的切口部分的末端部比其它部分的槽宽薄,所以例如在蓄热槽上设置盖,并将蓄热热交换器104的出入口的配管和为了通过该配管而设置于盖的孔进行密封的情况下,蓄热热交换器104为了有效地进行热交换,需要将能够热交换的管的长度设置得较长,因此优选尽量将蓄热热交换器104的出入口的配管配置在蓄热槽32的末端部,但存在没有设置其密封部的空间的课题。另外,为了确保蓄积在蓄热装置中的热容量,作为装置整体需要节省空间并需要某种程度的容量,兼顾两者也成为了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以提供节省空间并能够确保容量的蓄热热交换蓄热装置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其具有将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蓄热的蓄热材料(蓄热部件);收纳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收纳在蓄热槽中的蓄热热交换器,蓄热槽中,在蓄热槽和压缩机接触的压缩机外周部分中的I处具有缝隙,蓄热槽的末端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槽宽比槽宽最薄的部分厚。由此能够增加对除霜性能有用的蓄热材料的容量,除此之外,例如,将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的管设置在蓄热槽的末端部,即使在蓄热槽上设置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密封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的管与盖之间的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其具有:将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蓄热的蓄热材料;收纳上述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收纳在上述蓄热槽中的蓄热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蓄热槽接触的部分是压缩机的外周中的200°以下的角度,连接蓄热槽的两最末端部的线不横切(横穿)压缩机的投影面。由此,能够加长蓄热槽的末端部的长度,因此在将蓄热槽安装在压缩机上时,能够容易地用手拿住蓄热槽的末端部,一边展开蓄热槽一边安装,能够使蓄热槽和压缩机更加紧贴,其结果能够提高除霜运转时的除霜性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加对除霜性能有贡献的蓄热材料的容量。特别是,即使在必须考虑蓄热装置的设置空间少的省空间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压缩机与蓄存器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确保蓄热槽的容量。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蓄热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通常供暖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除霜 供暖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4是安装压缩机和蓄存器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中的蓄热槽的末端部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中的蓄热热交换器的结构例的图。图7是在上表面安装盖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蓄热槽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中的蓄热槽的截面形状的图。图9是现有的蓄热装置的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其具有:将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蓄热的蓄热材料;收纳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收纳在蓄热槽中的蓄热热交换器,蓄热槽中,在蓄热槽和压缩机接触的压缩机外周部分中的I处具有缝隙,蓄热槽的末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槽宽比槽宽最薄的部分厚。由此能够增加对除霜性能有用的蓄热材料的容量,除此之夕卜,例如,将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设置在蓄热槽的末端部,在蓄热槽上设置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密封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管与盖之间。另外,将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的至少一方设置在蓄热装置的上表面的情况下,能够紧凑地构成作为装置的横宽。另外,加厚存在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的部分,设置密封部件,密封蓄热装置,能够防止蓄热材料溢出或蒸发。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其具有将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蓄热的蓄热材料;收纳上述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收纳在上述蓄热槽中的蓄热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蓄热槽接触的部分是压缩机的外周中的200°以下,连接蓄热槽的两最末端部的线不横切压缩机的投影面。由此,能够加长蓄热槽的末端部的长度,因此在将蓄热槽安装在压缩机上时,能够容易地用手拿住蓄热槽的末端部,一边展开蓄热槽一边安装,能够使蓄热槽和压缩机更加紧贴,其结果能够提高除霜运转时的除霜性能。另外,在压缩机与所述蓄热槽之间设置有传热性片(传热片)的情况下,能够将来自压缩机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蓄热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蓄热装置,其蓄热槽由树脂构成,从侧面方向安装于上述压缩机,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热装置的组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于具有压缩机和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的上述蓄热装置的空调机。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本专利技术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蓄热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空调机包括以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2和室内机4。如图1所示,在室外机2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6、四通阀8、过滤器10、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在室内机4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6,这些通过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循环。进一步详细说明,压缩机6和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设置有四通阀8的第一配管18连接,室内热交换器16和膨胀阀12通过设置有过滤器10的第二配管20连接。另外,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通过第三配管22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4和压缩机6通过第四配管24连接。在第四配管24的中间部配置有四通阀8,在压缩机6的制冷剂吸入侧的第四配管24设置有用于分离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蓄存器26。另外,压缩机6和第三配管22通过第五配管28连接,在第五配管28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另外,在压缩机6的周围设置有蓄热槽32,在蓄热槽32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热交换器34,并填充有用于与蓄热热交换器34热交换的蓄热材料(例如,乙二醇水溶液)36,由蓄热槽32、蓄热热交换器34和蓄热材料36构成蓄热装置。另外,第二配管20和蓄热热交换器34通过第六配管38连接,蓄热热交换器34和第四配管24通过第七配管40连接,在第六配管38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2。在室内机4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6,除此以外还设置有送风风扇(未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31 JP 2010-1934331.一种蓄热装置,以与压缩机外接的方式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积压缩机中产生的热量的蓄热材料; 收纳所述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 收纳于所述蓄热槽的蓄热热交换器, 所述蓄热槽中,在所述蓄热槽和所述压缩机接触的所述压缩机的外周部分中的I处具有缝隙,所述蓄热槽的末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槽宽比蓄热槽的槽宽最薄的部分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的至少一方设置在所述蓄热装置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厚所述槽宽的部分是存在所述蓄热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浩二高桥正敏杉尾孝清水昭彦今坂俊之加守田广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