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带、靴型压榨辊和压榨带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748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榨带(2),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的外周面和中央区域A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使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B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A的厚度,其中,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位于对应压榨辊(1)或加压靴(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对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B的外周面进行精加工,使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1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造纸工业、磁性记录介质制造工业、纤维工业等各种工业中,用于加压处理压榨对象物的压榨带和靴型压榨辊。
技术介绍
在各种工业中,通常使用下述带式压滤机,S卩,向压榨带上载至带状的压榨对象物,在位于压榨带的周内部的加压构件和位于压榨带的周外部的其他加压构件之间,对压榨对象物进行加压处理。上述的加压构件指的是压榨辊或加压靴等。作为带式压滤机的一例,能够举出例如在造纸工业中作为脱水压榨的靴型压榨。以造纸工业为例简单地说明靴型压榨,是指在作为位于压榨带的周外部的外部加压机构的压榨辊和作为位于压榨带的周内部的内部加压机构的加压靴之间,通过压榨带向载至于压榨带的外周面上的压榨对象物(湿纸)施加面压力,进行加压处理(脱水处理)的方法。与通过两个辊进行压榨的辊压向压榨对象物施加线压力相对地,靴型压榨能够通过利用在行走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加压靴,向压榨对象物施加面压力。因此,利用靴型压榨进行脱水压榨时,具有能够增加夹持宽度,提高脱水效率的优点。为了使靴型压榨紧凑,例如普遍使用特开昭61-179359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揭示的,利用具有挠性的筒状压榨带(压榨套)包覆作为内部加压机构的加压靴,并组装成辊状的靴型压榨辊。除了上述的脱水工艺,例如在造纸工业、磁性记录介质制造工业、纤维工业等各种工业的压延工艺中,为了提高压榨对象物的品质,也可能进行靴型压榨,以取代辊压或与辊压同时使用,其中,所述压延工艺使压榨对象物的表面平滑化并赋予其光泽。作为对于压榨带的一般的要求特性,可列举强度、耐磨性、挠性和对于水、油、气体等的非透过性。对于压榨带,作为具备上述诸特性的材料,通常使用使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与固化剂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但是,由于对压窄带、特别是靴型压榨用的带反复的进行挠曲和加压,其外周面容易产生裂痕,因此,在耐久性这一点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特别是靴型等加压机构的端部成为加压开放的转折点,挠曲和应力容易集中在位于该部分的压榨带部分,成为容易产生裂痕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根据上述问题,在特开2005-9780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改良了其形状的压榨带。所述压榨带包括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中央区域,其中,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位于对应加压机构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且其厚度较小,所述中央区域位于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且其厚度大于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在使用时,纵向和宽度方向的应力作用于压榨带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其结果,即扭应力产生作用。根据所述改良后的压榨带,由于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较小,所以提高了该区域的挠性。因此,当扭应力作用于两端部对应区域时,两端部对应区域弯曲变形并吸收扭应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裂痕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昭61-17935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5-97806号公报特开2005-97806号公报所揭示的压榨带具有能够延缓裂痕的产生等一定的效果,但有待进一步的改良。为了获得均等的厚度精度,作为成形后的最终表面精加工,通常利用磨石进行湿式研磨加工。所述特开2005-97806号公报所揭示的压榨带,也最终通过利用磨石所进行的湿式研磨加工,对厚度较大的中央区域的表面和厚度较小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的表面进行精加工。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调查了特开2005-97806号公报所揭示的形状的压榨带使用后的裂痕产生情况。其结果,发现在多数情况下,裂痕产生的起点是利用磨石进行研磨加工所产生的向周方向(带行走方向)延伸的较深的研磨痕或刮痕。并且,确认了所述裂痕集中产生在厚度较小的两端部对应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压榨带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并且消除两端部对应区域表面的研磨痕和刮痕,而具有优越耐久性的压榨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压榨带用于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包括旋转行走的循环形压榨带以及所述压榨带的周内部和/或周外部的加压机构,所述压榨带包括,位于对应所述加压机构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置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位于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在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和所述中央区域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使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进行精加工,使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10 μ m。本专利技术定义根据扫描型激光显微镜的测定视野的范围测定的高低差为加工痕的深度。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10 μ m时,显示良好的断裂强度,在挠曲试验中也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在利用磨石进行湿式研磨加工时,在压榨带的表面的各部分产生深且锐利的研磨痕。另一方面,在利用锐利的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或者利用柔软素材(布、皮革等)进行的抛光加工时,在压榨带表面难以产生较深的加工痕。此处,本专利技术优选通过切削加工和/或抛光加工对容易产生裂痕的厚度较小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的表面进行精加工,消除成为裂痕产生起点的深且锐利的加工痕。另外,除了切削加工或抛光加工,也能够利用通过干式研磨加工或薄膜研磨进行的精密加工使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 ο μ m。也可以在利用磨石对两端部对应区域的表面进行研磨加工后,再进行切削加工或抛光加工。即使在研磨加工后产生深且锐利的研磨痕,只要进行达到该研磨痕的深度的切削加工和抛光加工即可。切削加工优选利 用环形的钻头进行。由于环形的钻头的宽度方向的切削余量较大,因此,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并且长时间地保持刃口的锐利。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榨带包括加强层和上部弹性层。这时,所述上部弹性层的外周面具有所述高低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榨带的中央区域的外周面沿着带行走方向形成多条排水槽。但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未形成排水槽。其理由是,排水槽的底端可能成为产生裂痕的起点,因此优选不在容易产生裂痕的两端部对应区域设置排水槽。本专利技术的靴型压榨辊包括由具有上述特征的循环形压榨带所形成的外筒和作为位于所述外筒的周内部的加压机构的加压靴。本专利技术的压榨带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在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和所述中央区域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使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厚度;形成所述高低差后,对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进行精加工,使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10 μ m。根据上述方法,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的表面不会留下深且锐利的加工痕。作为精加工,可以是利用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也可是利用抛光布或抛光革进行的抛光加工。或者也可以进行所述切削加工和抛光加工的两者。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干式研磨加工或薄膜研磨进行的精密加工。例如,可以在切削加工后进行抛光加工。作为减少两端部对应区域厚度的加工,可以是利用磨石进行的研磨加工,也可以使利用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行走方向”和“宽度方向”,在没有特别注解的情况下,分别指压榨对象物的行走方向和宽度方向。另外,压榨对象物并不限定于湿纸、磁带、织物等带状材料。另外,加压机构是压榨带或加压靴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抄纸机的压榨工序中使用的靴型压榨装置的行走方向剖面的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加压脱水部P的宽度方向剖面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压榨带图解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靴型压榨辊的宽度方向剖面的图;图5是表示环形钻头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2 JP 2010-1965101.一种压榨带,其特征在于,用于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包括旋转行走的循环形压榨带以及所述压榨带的周内部和/或周外部的加压机构; 所述压窄带包括,位于对应所述加压机构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置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位于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位置的中央区域; 在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和所述中央区域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使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厚度; 对所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外周面进行精加工,使加工痕的深度小于等于 ο μ 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加工至少通过切削加工和抛光加工中的一种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加工利用环形的钻头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层和上部弹性层,所述上部弹性层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哲也安川博之疋田孝寿
申请(专利权)人:山内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