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5114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MOS管(M38)和PMOS管(M39);PMO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技术介绍
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电源电压和晶体管本征增益逐渐降低,对于基于开关电容电路的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电路来说,其性能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高性能的运算跨导放大器(OTA)。OTA的设计最重要的指标是电压增益(Av)和增益带宽积(GBW)。其中电压增益Av为跨导(Gm)与输出电阻(Rtj)的乘积,表示为=Av=GmRtj,增益带宽积GBW为跨导(Gm)与输出电容(C。)之比,表示为:GBW=Gm/C。。现有的OTA结构有多种,单级OTA主要包括套筒式共源共栅(Telescopic Cascode)结构以及折叠式共源共栅(folded Cascode)结构等。在开关电容等电路的设计中,OTA的有限增益会导致电荷转移不完全,使得输出出现有限增益误差,故尽量提高OTA的增益是设计的努力方向之一。在一定的功耗(即跨导Gm)下,如何提高输出电阻%以提高增益,成为设计优化的关键之一。此外,在开关电容电路设计中,OTA的增益带宽积GBW决定了闭环带宽,即电路的工作速度,故尽量提高OTA的GBW也是设计的一个方向。在相同跨导条件下,OTA的增益带宽积GBW反比于输出电容负载C0.0TA的电容负载Ctj由有效负载Q和寄生电容Cp并联而成,所以如何尽量减小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Cp成为设计优化的重要内容。图1是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运算跨导放大器(OTA)的电路图,输入是差分信号Vin和Vip,输出是差分信号Von和Vop,负载电容是CL.。MOS管Mll和M12是输入管,MOS管M13和M14是电流源管。输出是共源共栅结构,共源共栅结构由MOS管M11,M12,M15-M110组成,可以提供较大的输出电阻以提高增益。Vop和Von通过共模反馈模块,输出Vanfb信号,并通过MOS管M14来控制输出共模电平。流过单端支路的偏置电流记为1.该OTA的增益可以表示为:`Avl-Gmll (RdsllGml5Rdsl5//R(Js19Gmi7Rdsl7).假设有:GmIS^dslS — Rdsl9Gmi7Rdsl7 ~则增益可以表示为:Avl=GmllR0/2.输出节点的负载电容为CL,寄生电容记为Cpl,则该OTA的增益带宽积为:GBW1 二舞.输出寄生电容主要由与输出节点相连的共栅MOS管M17,M18, M15, M16的漏衬寄生电容(即漏极和衬底之间的电容)Cdb和漏栅寄生电容(即漏极和栅极之间的电容)Cgd构成,它与MOS管的宽度W成正比,假设MOS管单位宽度所对应的寄生电容为k,则有:Cpl=k(ff17+ff15).在高速模拟电路设计中,MOS管的尺寸较大,Cpl的大小相对于Q不可忽略,导致套 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导致该OTA的GBW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能够同时获得大的增益带宽积,以及大的增益。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 ;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38和PMOS管M39 ;PM0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l,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源极。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源极。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源极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l。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NMOS管M36、NM0S管M37、NM0S管M33、NM0S管M34、NMOS 管 M312、NMOS 管 M313、PMOS 管 M310 和 PMOS 管 M311。其中,PMOS管M3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 ;PM0S管M3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 ;NM0S管M3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0的漏极;NM0S管M3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1的漏极;NM0S管M3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源极;NM0S管M3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源极;NM0S管M36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3的源极和NMOS管M3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l ;NMOS管M37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4的源极和NMOS管M3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 Vcmfb0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较佳地,所述NMOS管M3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MOS管M3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外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41、PMOS管M42、PMOS管M45、PMOS管M414和PMOS管M415。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 ;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48和NMOS管M49 ;NM0S管M48和NMOS管M49的源极均接地,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nl,NMOS管M48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漏极,NMOS管M49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漏极。PMOS管M4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源极。PMOS管M4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源极。PMOS管M45的源极接电源VDD,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的源极和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38)和PMOS管(M39);PMO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源极;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源极;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源极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NM0S 管(M32)、NM0S 管(M35)、NM0S 管(M314)和 NMOS 管(M315); 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 ;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38)和PMOS管(M39) ;PM0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l,PM0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源极; 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源极; 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源极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l ; 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 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 NMOS 管(M36)、NM0S 管(M37)、NM0S 管(M33)、NM0S 管(M34)、NMOS 管(M312)、NM0S 管(M313)、PM0S 管(M310)和 PMOS 管(M311); PMOS管(M3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 ; PMOS管(M3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 ; NMOS管(M3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0)的漏极; NMOS管(M3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1)的漏极; NMOS管(M3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源极; NMOS管(M3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源极; NMOS管(M36)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3)的源极和NMOS管(M3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l ; NMOS管(M37)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4)的源极和NMOS管(M3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4.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NMOS管(M3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NMOS管(M3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5.种全差分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乐李玮韬杨昌宜王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