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258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包括PMOS管M1、M2、M3和M4构成的衬底输入正反馈输入级结构,NMOS管M5、M6、M7、M8和PMOS管M9、M10构成的自偏置有源负载结构,恒流源,跨导放大器补偿电容CC和负载电容CL。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将输入级中PMOS管M3和M4的衬底和其栅极相连,从而直接将输入信号加在PMOS管M3和M4栅极之上,连接方式非常简单,非理想的寄生效应被降到最小,既能实现提高输入级跨导的思路,又不需要引入RC网络,大大减小了电路设计成本,使得电路非常容易实现,而且没有静态功耗;同时补偿电容的连接方式,将跨导放大器的第一个非主极点推向更高的频率,使得跨导放大器单位增益带宽增加的同时,保持了合适的相位裕度,增强了跨导放大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或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的需要逐渐增加,为了适应低功耗的要求,电源电压进一步降低,针对这一趋势,为了保证放大器的工作性能,发展出来一些提高跨导放大器增益的结构。其中,衬底输入跨导放大器就是其中一种,在这种结构下,通过将输入信号直接输入到输入差分对管的衬底和栅极,并且形成正反馈,使得跨导放大器的输入对管工作在亚阈值区,从而提供较大的跨导。前述这种跨导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在极低电源电压下,跨导放大器仍然可以提供较大的直流增益。但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传统结构下,输入级跨导仍然较低,目前提高跨导的方法存在消耗芯片面积和效果较差等缺点;另一方面,传统结构很难在放大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提高单位增益带宽和相位裕度。因此传统的几种结构,很难满足高性能跨导放大器的要求。为了更详细的描述上述问题,先来分析两种传统结构跨导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如图1所示的结构1,其给出了一种传统衬底输入跨导放大器原理图,现来分析结构1中的输入级跨导。对于长沟道MOS器件而言,如果其工作在弱反型区,那么其源漏电流可表示为: I D S = I S ( W L ) exp ( q V G S - V T H n k T ) [ 1 - exp ( - q V D S k T ) ] - - - ( 1 ) ]]>其中,IS为特征电流,n为弱反型区的斜率因数,可以定义为1+gmb/gm,实际上,这个斜率因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与工艺因素和衬底电压有关。通过电路知识可以知道,MOS管的阈值电压VTH可以通过如下关系展开:VTH=VTO-(n-1)VBS(2)其中,VTO为衬底和源极电压差为零时的阈值电压,通过式(1)和式(2)可以得到: I D S ∝ exp ( q V G S n k T ) exp ( q ( n - 1 ) V B S n k T ) - - - ( 3 ) ]]>由于衬底输入情况下的跨导定义为IDS/VBS,同时式(3)中的系数n可表示为1+gmb/gm,所以衬底输入情况下的跨导大小受到式(3)中项的限制,即VBS的变化并不能造成IDS的较大变化。现在来分析结构1如何增加输入级跨导,单独分析结构1中的输入级,如图2所示,输入差分对中,两个栅极和衬底交叉连接的PMOS管M1和M2构成正反馈结构,这里并没有引入额外的电流,PMOS管M3和M4可认为是有源负载。假设PMOS管M1和M2的宽长比(W/L)是相同的,同时PMOS管M3和M4的宽长比(W/L)是相同的,差分输出电流可表示为: I 0 = I B tanh ( - q V A - V B 2 n k T + q ( n - 1 ) V I N - V I P 2 n k T ) - - - ( 4 ) ]]>由于流过PMOS管M1和M3的电流是相同的,流过PMOS管M2和M4的电流也是相同的,所以差分电流I0=I1-I2同样可以表示为: I 0 = I B tanh (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MOS管M1、M2、M3和M4构成的衬底输入正反馈输入级结构,NMOS管M5、M6、M7、M8和PMOS管M9、M10构成的自偏置有源负载结构,恒流源,跨导放大器补偿电容CC和负载电容CL;其中,所述PMOS管M1和M2的源极经恒流源接电源电压vdd,PMOS管M1的栅极接M2的栅极和M3的源极,PMOS管M2的栅极接M1的栅极和M4的源极,PMOS管M2、M3的衬底和M3的栅极接一路差分信号VIN,PMOS管M1、M4的衬底和M4的栅极接另一路差分信号VIP,PMOS管M3的漏极接M7的源极和M5的漏极,PMOS管M4的漏极接M8的源极和M6的漏极,NMOS管M5和M6的源极接地,NMOS管M7的漏极接M9的漏极以及M5、M6、M7、M8的栅极,NMOS管M8的漏极、PMOS管M10的漏极、补偿电容Cc的一端和负载电容CL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接节点,且该连接节点为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Vout,PMOS管M9和M10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dd,补偿电容Cc的另一端接M4的漏极,负载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MOS
管M1、M2、M3和M4构成的衬底输入正反馈输入级结构,NMOS
管M5、M6、M7、M8和PMOS管M9、M10构成的自偏置有源负载
结构,恒流源,跨导放大器补偿电容CC和负载电容CL;其中,
所述PMOS管M1和M2的源极经恒流源接电源电压vdd,PMOS
管M1的栅极接M2的栅极和M3的源极,PMOS管M2的栅极接
M1的栅极和M4的源极,PMOS管M2、M3的衬底和M3的栅极接
一路差分信号VIN,PMOS管M1、M4的衬底和M4的栅极接另一
路差分信号VIP,PMOS管M3的漏极接M7的源极和M5的漏极,
PMOS管M4的漏极接M8的源极和M6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代果胡刚毅李儒章王健安陈光炳王育新刘涛刘璐邓民明石寒夫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