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489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其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被配置在第1转子芯和第2转子芯之间的励磁磁石(fieldmagnet)。各个转子芯具有主体部分和多个延出部,多个延出部从所述主体部分向转子的径向外侧延伸且在转子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励磁磁石使所述延出部起到磁极的作用。包括所述各个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1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电动机的转子,可以举出所谓永久磁石励磁的爪极型构造的转子。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5-43749号公报。该转子具备:多个转子芯,分别具有沿着圆周方向配置的多个爪状的磁极(沿径向延伸的延出部);以及永久磁石,配设在这些转子芯内。永久磁石的磁通使各个爪状磁极起到交替不同的磁极的作用。在上述的转子中,会出现因爪状磁极那样的延出部内产生的涡电流以及在延出部上产生的漏磁通而使电动机的输出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其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具有圆周方向、径向、以及轴向的转子,该转子具备第I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励磁磁石。所述第I转子芯具有第I主体部分和多个第I延出部,所述多个第I延出部从所述第I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第2转子芯具有第2主体部分和多个第2延出部,所述多个第2延出部从所述第2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配置在所述第I转子芯和第2转子芯之间。所述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磁化,由此使所述第I延出部起到第I磁极的作用,并且使所述第2延出部起到第2磁极的作用。包括所述各个第I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I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包括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2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基于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2是立体图,其表示将图1的转子的一部分切断后的状态。图3是图2的转子芯的分解立体图。图4A 图4C分别是其他例子的转子芯的立体图。图5A 图5C分别是其他例子的转子芯的俯视图。图6是主视图,其表示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图7是图6的转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6的转子的剖视图。图9是从第I芯片侧观看图6的转子时的主视图。图10是图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主视图,其表示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图12是图11的转子的立体图。图13是图11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16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图17是图16的转子的剖视图。图18是图1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图21是图20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22是图20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第5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立体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主视图。图25是图24的转子的立体图。图26是图24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27是第6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图29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图28的转子上的环状辅助磁石。图30是图28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31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2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3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4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5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6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第8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图37是图36的转子的剖视图。图38是图3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9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第9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图40是图39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41是图39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不,电动机101的电动机壳体102包括:筒状的外壳103,其具有后侧(图1中,为右侧)的底部103a和前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开口部;以及前端板104,将该外壳103的开口部闭塞。在外壳103的后侧端部上,安装有收容了电路板等电源回路的电路收容箱105。在外壳103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定子106。定子106包括:电枢芯107,其具有沿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以及分段导体(SC)绕组108,被卷装在电枢芯107的各个齿上。电动机101进一步具备转子111,该转子111被配置在定子106的内侧。转子111具有旋转轴112。旋转轴112为非磁性材料的金属轴,其可旋转地被轴承113、114支承,这些轴承被支承在外壳103的底部103a和前端板104上。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转子111具备第I转子芯121、第2转子芯122、以及作为励磁磁石的环状磁石123。第I转子芯121具备:大致圆盘状的第I芯座(core base) 121a ;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I爪状磁极121b,所述多个第I爪状磁极121b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I芯座121a的外周部上。第I爪状磁极121b具有突出部121c和爪部121d。突出部121c以及爪部121d分别分开形成,且被相互接合在一起。突出部121c以从第I芯座121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式与第I芯座121a形成为一体。突出部121c的轴垂直方向截面为扇形。第1芯座121a的轴向厚度与突出部121c的轴向厚度相同。爪部121d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爪部121d的轴垂直方向截面为扇形。爪部121d的背面121e(径向内侧的面)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突出部121c的外周面121f上,并且从突出部121c向轴向延出。由于作为第I转子芯·121主体部分的第I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与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分开形成并且被相互接合在一起,所以在径向上爪部121d的背面121e和突出部121c的外周面121f之间形成有边界部分。第I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与爪部121d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第I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由铁基烧结金属形成,爪部121d由压粉磁芯形成(参照图3)。爪部121d通过用模具对混合有例如铁粉等磁性粉末和树脂等绝缘物的材料进行加热冲压成型而形成。第1爪状磁极121b的圆周方向端面121g、121b为沿径向延伸、即从轴向来看在径向上不倾斜的平坦面。各个第I爪状磁极121b的圆周方向的角度、即将所述圆周方向端面121g、121h之间延长的弧的中心角(central angle)设定得比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第I爪状磁极121b之间的缝隙的角度要小。第2转子122与第1转子121由相同的材料制造,并且形成为相同形状。第2转子芯122具备:大致圆盘状的第2芯座122a;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2爪状磁极122b的突出部122c,这些突出部122c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2芯座122a的外周部上。爪部122d的背面122e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突出部122c的外周面122f上。第2爪状磁极122b、即突出部122c以及爪部122d的圆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圆周方向、径向、以及轴向的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具有第1主体部分和多个第1延出部,所述多个第1延出部从所述第1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第2转子芯,具有第2主体部分和多个第2延出部,所述多个第2延出部从所述第2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以及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配置在所述第1转子芯和所述第2转子芯之间,并且沿所述轴向被磁化,由此使所述第1延出部起到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所述第2延出部起到第2磁极的作用,包括所述各个第1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1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包括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2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9513;2011.11.10 JP 2011-24681.一种具有圆周方向、径向、以及轴向的转子,具备: 第I转子芯,具有第I主体部分和多个第I延出部,所述多个第I延出部从所述第I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第2转子芯,具有第2主体部分和多个第2延出部,所述多个第2延出部从所述第2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以及 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配置在所述第I转子芯和所述第2转子芯之间,并且沿所述轴向被磁化,由此使所述第I延出部起到第I磁极的作用,并且使所述第2延出部起到第2磁极的作用, 包括所述各个第I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I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包括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2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I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通过冲裁而形成,所述特性相异部分为第I转子芯的冲裁切断面以及第2转子芯的冲裁切断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所述第I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I芯座,所述各个第I延出部为第I爪状磁极,该第I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I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第2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2芯座,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为第2爪状磁极,该第2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2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各个第2爪状磁极配置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第I爪状磁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至少包括所述爪状磁极的外周面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由压粉磁芯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由被层叠的多枚钢板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多个钢板沿所述圆周方向层叠。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多个钢板沿所述轴向层叠。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各个所述第I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中,所述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分开形成、并且相互嵌合。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中, 各个所述第I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通过将软磁性材料的板材冲裁成片状而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从轴向来看,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第I延出部与所述第2延出部从这些延出部的径向基端到径向顶端在圆周方向上分开。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其中, 相邻的所述第I延出部和所述第2延出部在所述圆周方向上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厚度。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励磁磁石具有外周面,从该外周面起至所述径向上的第I及第2延出部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大。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所述第I及所述第2延出部的各个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智惠山田洋次横山诚也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