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移相模块及其移相单元、馈电网络和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456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馈电网络,其采用介质移相模块实现,该模块包括形成夹层空间的介质装置、并排设置于该夹层空间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居于夹层空间外以不同位置分别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同侧的一端接触连接的第三导体,第一导体另一端被定义为输入端,第二导体另一端与第三导体的任意一端均被定义为输出端;所述介质装置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滑动以改变从所述输入端馈入且从所述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两个介质移相模块可以构成一个移相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质移相模块变化多端,由此构成的移相单元及馈电网络,其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装配,并且,由此获得的电气性能也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尤其涉及天线使用的一种馈电网络,具体涉及其中采用的移相单元,以及该构成该移相单元的介质移相模块。
技术介绍
电调天线技术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普遍需求,该技术通过移相器适时地改变天线阵列的各个发射元件的相位以便调整某一基站天线的垂直波束指向,从而控制基站的作用范围。移相器一般可以具有将输入信号分配到多个分支输出端口,各个输出端口间的相位差可按一定比例调节。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移相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良好的宽带匹配特性、占用更小的空间等。很多研究设计人员已经进行了广泛而多样的研究,以得到具有更好性能和更有效结构的移相器。在众多的研究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US5949303号专利公告通过在曲折形环路的馈电网络I上滑动介质2的方式实现了移相功能,如图1所示,但曲折形环路中包含的支路较多时,由于介质边缘与馈电网络在多个位置相交,不利于减小反·射信号及设计具有宽频带响应的部件。同时覆盖于各个支路的介质需同步运动,移相器及传动结构整体的结构可靠性和移相精度则会降低。而CN1547788A号专利公告采用在移相器装置内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相单元和功分网络,其中:所述移相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固定组装的介质移相模块,每个所述介质移相模块,包括形成夹层空间的介质装置、并排设置于该夹层空间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居于夹层空间外以不同位置分别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同侧的一端接触连接的第三导体,第一导体另一端被定义为输入端,第二导体另一端与第三导体的任意一端均被定义为输出端;所述介质装置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滑动以改变从所述输入端馈入且从所述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自第二导体的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由该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导体所产生的相位变化与进入第二导体所产生的相位变化相叠加...

【技术特征摘要】
1.种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相单元和功分网络,其中: 所述移相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固定组装的介质移相模块,每个所述介质移相模块,包括形成夹层空间的介质装置、并排设置于该夹层空间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居于夹层空间外以不同位置分别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同侧的一端接触连接的第三导体,第一导体另一端被定义为输入端,第二导体另一端与第三导体的任意一端均被定义为输出端;所述介质装置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滑动以改变从所述输入端馈入且从所述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自第二导体的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由该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导体所产生的相位变化与进入第二导体所产生的相位变化相叠加而得; 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信号分路给移相单元中的各介质移相模块的输入端。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体中,与其输出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体接触连接,第三导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导体接触连接。3.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移相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等长且相平行设置。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移相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被相对于其自身曲折设置以使其输入端露出所述介质装置之外;所述第二导体被相对于其自身曲折设置以使其输出端露出所述介质装置之外。5.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介质移相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体被曲折设置。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装置包括一对面面相向且相平行设置以形成所述夹层空间的介质板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介质板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金属接地板,该对金属接地板相平行且面面相向。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同一移相单元中的各介质移相模块的介质装置被配置为同步联动设置,其中部分介质移相模块的介质装置的滑动导致其余介质移相模块的介质装置的同步滑动。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同一移相单元中的各介质移相模块的介质装置被配置为所有介质移相模块同时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的正向或反向同步联动设置。10.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同一移相单元中的各介质移相模块的介质装置被配置为部分介质移相装置与其余介质移相装置同时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的彼此相反的方向同步联动设置。11.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介质移相模块以其各自的夹层空间相平行叠装相固定。12.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叠装的介质移相模块中每相邻的两个,其彼此相向的一面共用同一金属接地板。13.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部分介质移相模块的第三导体和其余的介质移相模块的第三导体,分别居于所述介质装置的滑动路径的两侧。14.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部分介质移相模块的第三导体和其余的介质移相模块的第三导体,均居于所述介质装置的滑动路径的同一侧。15.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该馈电网络包括两副所述的移相单元,而且每个移相单元仅包括两个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刘培涛孙善球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