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214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18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以及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用以枢接于本体,包括一第一构件以及一第二构件,第一构件沿一第一轴向枢接于本体。第二构件沿一第二轴向枢接于第一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组合适于以第一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本体转动,第二构件适于以第二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本体转动。当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组合以第一轴向为轴远离本体转动时,第一支撑部适于承靠在一支撑面,当第二构件以第二轴向为轴远离本体转动时,第二支撑部适于承靠在支撑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ー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平板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平板计算机在重量及尺寸上也提供多种选择,在便于携带的情况下,使用者除了可于通勤或多种场合中操作平板计算机之外,同时因平板计算机具备大面积显示面板,故也能够做为数字相框来使用。然而,目前多数的平板计算机均未配置支撑立起的结构,因此对于数字相框的应用有所不便。因此,如何提供ー种具有支撑脚架的平面计算机,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通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组合以第一轴向为轴相对本体转动,以及第二构件以第二轴向为轴相对本体转动,而让可携式电子装置通过ー个支撑结构而能具有两种支撑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ー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用以枢接于本体,包括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第一构件沿一第一轴向枢接于本体,第二构件沿一第二轴向枢接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沿一第二轴向枢接于第一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组合适于以第一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本体转动,第二构件适于以第二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本体转动。当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组合以第一轴向为轴远离本体转动时,第一支撑部适于承靠在ー支撑面。当第二构件以第二轴向为轴远离本体转动时,第二支撑部适于承靠在支撑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分别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及具有此支撑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不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绘示图2中的固定部与固定组件于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A 图4C分别绘示支撑结构在不同支撑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可携式电子装置100:支撑结构110:第一构件111:第一轴状部113:第二轴状部115:端部117:固定部130:第二构件131:连接部133:第一支撑部135:第二支撑部150:连接件200:本体210:显示面板221:固定组件223:凹槽225:凹陷部Al:第一轴向A2:第二轴向9 1:角度9 2:第一角度0 3:第二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參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本体200与支撑结构100。可携式电子装置10还包括显示面板210,显示面板210配置于本体200的ー侧,支撑结构100配置于本体200的另ー侧。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以是一平板计算机,支撑结构100可以是平板计算机的支撑脚架。然而,可携式电子装置10当也可为其它类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请參照图2,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及具有此支撑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用以枢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本体200,包括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第一构件110沿第一轴向Al枢接于本体200。第二构件130沿第ニ轴向A2枢接于第一构件110,包括第一支撑部133及第ニ支撑部135。第一支撑部133枢接于第一构件110,第二支撑部135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3,第二支撑部13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33的延伸方向是夹第一角度0 2,第一角度02较佳地实质上为90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轴向Al实质上为平行,第二支撑部13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轴向A2实质上为平行。第二构件130的形状较佳地为U字形。第一构件110还可包括固定部117,本体200还可包括固定组件221,固定组件221适于与固定部117卡合以限制第一构件110沿第一轴向Al相对本体200转动。此外,本体200还可具有凹槽223,用以容置支撑结构100,支撑结构100是枢接于凹槽223内的ー侧。固定组件221也可配置于本体200内,并可选择性地穿过凹槽223的一内侧壁而与固定部117卡合以固定第一构件110于凹槽223内。如此ー来,固定组件221不会外露突出于本体200之外,本体200表面可維持平坦而方便放置,并具有美观的效果。第一构件110还可包括第一轴状部111与第二轴状部113,第一轴状部111的端部115枢接于本体200,第一轴状部111的另一端与第二轴状部133的一端相接,第二轴状部133的另一端与第二构件130相接。第一轴状部111与第二轴状部113之间具有夹角0 1,夹角9 I较佳地大致上为90度。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状部111是以第一轴向Al为轴做转动,第二轴状部113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与第二轴向A2相同。第二构件130还可包括连接部131,连接部131枢接于第一构件110,连接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33的延伸方向为夹第二角度0 3,第二角度0 3较佳地实质上为90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部135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为平行。支撑结构100还可包括连接件150,第二构件130可通过连接件150枢接于第一构件110。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状部111的端部115枢接于本体200的凹槽223内的ー侧。本体200还可具有至少ー个凹陷部225,凹陷部225与凹槽223相连接,本实施例是以具有两个凹陷部225为例做说明,两个凹陷部225较佳地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33与第二支撑部135侧边的位置。请參照图3A及图3B,其分别绘示图2中的固定部与固定组件于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于第一种状态下,如图3A所示,固定组件221尚未穿过凹槽223的内侧壁,因此并未与固定部117卡合,此时第一构件110并未固定于凹槽223内。而于另ー种状态时,如图3B所示,固定组件221穿过凹槽223的内侧壁,使固定组件221与固定部117卡合而固定第一构件110于凹槽223内。请參照图4A 图4C,其分别绘示支撑结构在不同支撑状态下的示意图。于图4A中,支撑结构100设置且邻接于本体200的表面,而形成收纳状态。收纳状态中,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并未相对本体200转动。此外,支撑结构100容置于凹槽223中,较佳地为支撑结构100整体容置于凹槽223中且未突出于本体200表面。如此ー来,支撑结构100不会外露突出于本体200之外,本体200表面可维持平坦而方便放置。当使用者不需要将平板计算机以脚架支撑立起时,支撑结构100处于收纳状态,让使用者便于携带及收纳平板计算机。于图4B中,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的组合可以第一轴向Al为轴朝向或远离本体200转动,当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的组合以第一轴向Al为轴远离本体200转动时,第一支撑部133适于承靠在ー支撑面,此时支撑结构110具有第一支撑状态。进ー步来说,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的组合以第一轴状部111为轴远离本体200转动,而由收纳状态转换为第一支撑状态。第一支撑状态中,第一构件110并未固定于凹槽223内,支撑结构100通过第一支撑部133承靠在支撑面上来支撑本体200。在第一支撑状态下,使用者可将支撑结构100作为平面计算机的横式支撑脚架使用,而以横向方式观看显示面板并使用平板计算机。如图4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以及一支撑结构,用以枢接于该本体,该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构件,沿一第一轴向枢接于该本体;以及一第二构件,沿一第二轴向枢接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二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部与一第二支撑部;其中,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组合适于以该第一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该本体转动,该第二构件适于以该第二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该本体转动,当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组合以该第一轴向为轴远离该本体转动时,该第一支撑部适于承靠在一支撑面,当该第二构件以该第二轴向为轴远离该本体转动时,该第二支撑部适于承靠在该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以及 一支撑结构,用以枢接于该本体,该支撑结构包括: 一第一构件,沿一第一轴向枢接于该本体;以及 一第二构件,沿一第二轴向枢接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二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部与一第ニ支撑部; 其中,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组合适于以该第一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该本体转动,该第二构件适于以该第二轴向为轴朝向或远离该本体转动,当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组合以该第一轴向为轴远离该本体转动时,该第一支撑部适于承靠在ー支撑面,当该第二构件以该第二轴向为轴远离该本体转动时,该第二支撑部适于承靠在该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还包括一固定部,该本体还包括一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适于与该固定部卡合以限制该第一构件沿该第一轴向相对该本体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ー凹槽,用以容置该支撑结构,该固定组件配置于该本体内,井能够选择性地穿过该凹槽的ー内侧壁而与该固定部卡合以固定该第一构件于该凹槽内。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嘉旻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