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试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13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爆炸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爆试验罐,解决了现有隔爆试验罐存在的不足。其为卧式结构,包括罐体、端盖、卡箍以及承载架,罐体和端盖通过卡箍连接,端盖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卡箍的下面设置相对卡箍纵轴线对称的两组托辊机构,罐体底部设置两组可沿安装于地基的地面轨道移动的行走轮,其中一组行走轮连接驱动电机;罐体内部设置两条罐内轨道,承载架的一端与端盖铰接,另一端悬挂于可沿罐体内轨道滚动行走的车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避免了管路弯折或者管路和电缆被挤压等现象;有效地增加试验罐内的使用高度,使罐内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爆炸试验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隔爆试验罐
技术介绍
该隔爆试验罐用于进行样品的隔爆性能试验。将被试样品置于试验罐内,在样品内和样品外(试验罐内)充满爆炸性气体,把样品内的气体引爆,检测样品是否能阻止弓I起样品外的气体爆炸。除试验罐外需要配套配气系统等辅助系统。现有的试验罐结构都是将罐体固定安装,端盖下面安放一组行走轮,承载架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方安装一组行走轮,能在罐体内的轨道上行走。如此由端盖下方的两个行走轮和承载架下方的两个行走轮组成一套行走机构,并由电机减速器拖动行走。因其罐体固定安装,用于连接管路和电缆的法兰和电缆引入装置等均设置于罐体上。该结构的缺点: 1、利用该结构的试验罐进行试验时,将试件安装于承载架上,然后连接配气管路和电缆,在完成后,将试件随着端盖、承载架一起送入试验罐罐体内,然后扣合卡箍进行试验。因其管路和电缆从试验罐的罐体接入试验罐,试验罐内的管路和电缆一端与罐体固定,另一端与试件相连,试件和承载架进入罐体时,管路和电缆发生弯折,非常容易被挤压,但因其在试验罐内部,并不可视,试验人员无法发现并及时纠正。在发生该种情况时,进行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试验罐,其为卧式结构,包括罐体(3)、端盖(1)、卡箍(2)以及承载架(4),罐体(3)和端盖(1)通过卡箍(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1)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与地基固定连接,卡箍(2)的下面设置相对卡箍(2)纵轴线对称的两组托辊机构(10),每组托辊机构(10)包括两个托辊以及支撑座,两组托辊机构(10)的各托辊等径且各托辊的轴线位于与罐体轴线同心的同一圆周上,托辊的轴可转动安装于支撑座上,支撑座安放于调整框内并与调整框形成滑动配合,调整框的两端分别穿设有托辊调整丝杠(8),两托辊调整丝杠(8)的内端部分别顶住该侧的支撑座,卡箍由两个半环构成,两个半环通过连接盖连接,连接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爆试验罐,其为卧式结构,包括罐体(3)、端盖(I)、卡箍(2)以及承载架(4),罐体(3)和端盖(I)通过卡箍(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I)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与地基固定连接,卡箍(2)的下面设置相对卡箍(2)纵轴线对称的两组托辊机构(10),每组托辊机构(10)包括两个托辊以及支撑座,两组托辊机构(10)的各托辊等径且各托辊的轴线位于与罐体轴线同心的同一圆周上,托辊的轴可转动安装于支撑座上,支撑座安放于调整框内并与调整框形成滑动配合,调整框的两端分别穿设有托辊调整丝杠(8),两托辊调整丝杠(8 )的内端部分别顶住该侧的支撑座,卡箍由两个半环构成,两个半环通过连接盖连接,连接盖上连接有转动卡箍的液压油缸(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明尧赵永红任套牢石农铭张忠国侯林魏鹏飞杜会峰王义猛程玉斌杨晋王云超李仁杰李红梅马靖贾炎陈宁闫来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