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轧辊有效利用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00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轧辊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应用于冷轧产品轧制及平整领域。一种提高轧辊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个冷轧系统中,1)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2)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轧辊的利用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冷轧产品轧制及平整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冷轧轧制和平整生产而言,轧辊消耗在冷轧生产总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人们不断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吨钢辊耗,以降低生产成本。受轧机结构和系统频响制约,一般每只轧辊的磨削量在40-70mm之间,严重影响吨钢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轧辊的利用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在于在整个冷轧系统中,1)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改制方法为当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先将用完后的轧机支承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轧机支承辊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60~65HS,淬火层深度≥50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40~45HS;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35~55HS;2)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改制方法为当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先将用完后的平整机工作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平整机工作辊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轧机工作辊辊径,平整机工作辊轴端切除部分材料接近轧机工作辊轴端,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轧机工作辊辊径尺寸;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95~100HSC,淬火层深度≥25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50~55HSC;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40~55HS。在整个冷轧系统中,对平整机而言,为保证产品的机械性能,需要大的工作辊辊径,同时,由于轧制力较小,因此,支承辊的辊径较小。对冷轧机而言,减小工作辊的辊径,可以有效降低轧制力和轧制力矩,同时,由于工作时需要很大的轧制力,因此,支承辊辊径很大。本专利技术利用在整个冷轧系统中,冷轧机和平整机对轧辊的不同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轧机及平整机的辊径,采用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把每只轧辊的磨削量由原来的40-70mm提高到目前的80-140mm,有效降低了辊耗,降低的产品的生产成本,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轧辊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平整机支承辊装配断面2是平整机工作辊装配断面3是工作辊4是轧机、平整机的工作辊断面中1-支承辊,2-支承辊操作侧四列圆柱滚子轴承,3-支承辊操作侧轴承座,4-支承辊传动侧轴承座,5-止推轴承,6-支承辊操作侧端盖,7-支承辊传动侧端盖,8-支承辊传动侧四列圆柱滚子轴承,9-轧机支承辊外轮廓线,10-平整机支承辊外轮廓线,11-油气入口,12-支承辊辊颈;13-工作辊,14-工作辊操作侧四列圆锥滚子轴承,15-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16-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17-工作辊操作侧端盖,18-工作辊传动侧端盖,19-操作侧内侧端盖,20-传动侧内侧端盖,21-工作辊传动侧四列圆锥滚子轴承,22-平整机工作辊外轮廓线,23-轧机工作辊外轮廓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一种,在整个冷轧系统中,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所述的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如图1所示,双点化线部分(标号9)是轧机的支承辊的外形,其尺寸为Φ1300/1150×1500mm(图1-2、图4中的尺寸都为mm);实线部分(标号10)为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其尺寸为Φ1200/1100×1500mm。当轧机的支承辊修磨到Φ1150直径以后,无法作为轧机的支承辊使用,此时就可以将其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使用,改制的方法是先将用完后的轧机支承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注意此时必需还要留一定的加工余量供精加工用);此例中主要是轧机支承辊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此例中平整机的辊颈尺寸为Φ680mm,轧机的支承辊辊颈尺寸为Φ800mm),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这里主要是指辊径和辊身表面的加工)。由于轧辊材质采用的是Cr合金锻钢,因此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60~65HS(淬火层深度≥50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40~45HS;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35~55HS。轧辊的辊身,辊颈的HS硬度在其母线上进行测定,测定的母线数目均不少于4条,且母线应均匀分布,沿辊身长度方向和周向硬度差不大于4HS,且配对辊子硬度差小于4HS。这样改制后作为平整机的支承辊使用还有~50mm的修磨量可用,这样就达到了充分利用轧辊的目的。本设计的设计理念是将平整机支承辊最大工作辊径设计为小于轧机支承辊的最小工作辊径为最好。从成本上来说,上图中所示的一根支承辊~20吨。按目前的市场价格~5万/吨,这样一根轧辊就价值在100万元左右,一台单机架可逆轧机支承辊的装机数量是2根,加上备件的数量,合理配备的支承辊的总数量应该不少于6根,因此其占用的资金额度比较大。因此如果能够有效的延长轧辊的全寿命时间,这可以大大的降低轧钢厂的运行成本。所述的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如图2、图3、图4所示,图2中双点化线部分(标号23)是轧机的工作辊的外形,其尺寸为Φ425/385×1500mm;实线部分(标号22)为平整机工作辊的外形,其尺寸为Φ480/430×1500。当平整机的工作辊辊修磨到Φ430直径以后,无法作为平整机的工作辊使用,此时就可以将其改制为轧机的工作辊使用,改制的方法是先将用完后的平整机工作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注意此时必需还要留一定的加工余量供精加工用),此例中主要是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轧机工作辊辊径(此例中平整机工作辊辊颈尺寸为Φ266.7mm,轧机工作辊辊颈尺寸为Φ220.662mm,还有轴端也需要切除一部分材料),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轧机工作辊辊径尺寸(这里主要是指辊径和辊身表面的加工)。由于轧辊材质采用的是Cr合金锻钢,因此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95~100HSC(淬火层深度≥25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50~55HSC;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40~55HS。轧辊的辊身,辊颈的HS硬度在其母线上进行测定,测定的母线数目均不少于4条,且母线应均匀分布,沿辊身长度方向硬度差不大于2HS,且配对辊子硬度差小于2HS。本设计的设计理念是将平整机工作辊最小工作辊径设计为大于轧机工作辊的最大工作辊径,这样就达到了充分利用轧辊的目的。因此按照此思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使轧机的支承辊能够改制成为平整机的支承辊,平整机的工作辊能够改制成为轧机的工作辊,而且对于六辊轧机来说,其中间辊也可以改制为工作辊。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就充分的利用了轧辊,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为轧钢厂降低的运行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在整个冷轧系统中,1)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轧辊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个冷轧系统中,1)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改制为平整机的支承辊继续使用,改制方法为:当轧机支承辊用至最小尺寸后,先将用完后的轧机支承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轧机支承辊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平整机支承辊的外形尺寸、平整机的支承辊辊径尺寸;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60~65HS,淬火层深度≥50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40~45HS;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35~55HS;    2)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改制成轧机工作辊继续使用,改制方法为:当平整机的工作辊用到最小尺寸后,先将用完后的平整机工作辊作为辊坯加工到接近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平整机工作辊辊径部位要切除材料到接近轧机工作辊辊径,平整机工作辊轴端切除部分材料接近轧机工作辊轴端,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至轧机工作辊的外形尺寸、轧机工作辊辊径尺寸;热处理后的辊身硬度要求达到95~100HSC,淬火层深度≥25mm;轧辊轴肩和轴颈硬度为50~55HSC;整体调质处理后硬度40~55H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清闵威严裕宁丁文红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