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97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温器,包括壳体、推杆、可在受热后膨胀而推动推杆移动的热感应体、压缩弹簧、环形密封圈、内阀体和环形外阀体,环形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环形外阀体上,所述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外阀体环绕所述内阀体,环形密封圈和内阀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外环面可与壳体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外环面与壳体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内环面可与内阀体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内阀体抵接且对内阀体施加向第二空腔方向的挤压作用。该调温器可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器
技术介绍
调温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一种常用部件,调温器的作用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高低,自动开启或关闭,以改变冷却液的流向,进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现有技术中的调温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比较敏感的这一点来制作的,比如说用石蜡。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调温器关闭,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到某一定值时,石蜡受热膨胀到一定程度,调温器开启。在调温器开启后,其流量的变化不好控制,无法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的调温器无法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调温器,该调温器可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包括壳体、推杆和可在受热后膨胀而推动推杆移动的热感应体,所述热感应体和推杆设置在壳体内,其中, 所述调温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弹簧、环形密封圈、内阀体和环形外阀体,环形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环形外阀体上,所述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外阀体环绕所述内阀体,环形密封圈和内阀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外环面可与壳体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外环面与壳体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内环面可与内阀体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内阀体抵接且对内阀体施加向第二空腔方向的挤压作用;当第二空腔的液体温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推杆在热感应体的推动下驱动内阀体克服所述挤压作用向第一空腔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脱离接触; 当第二空腔的液体温度继续升高到比第一设定值大的第二设定值时,所述内阀体向第一空腔方向运动到与环形外阀体的被驱动部接触并通过所述被驱动部带动环形外阀体向第一空腔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外环面与壳体脱离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热感应体设置在第二空腔内,所述压缩弹簧、内阀体、推杆及热感应体沿内阀体的运动方向顺次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阀体包括上环形件和下环形件,所述环形密封圈夹设在上环形件和下环形件之间且三者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内阀体包括圆盘形基板、在圆盘形基板的一侧形成的第一导向部和在圆盘形基板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导向部;下环形件上设有第一中心孔,第一导向部位于第一中心孔内,第一导向部与第一中心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壳体上形成有与第二导向部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部位于第二导向孔中且二者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地,上环形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悬置部,所述悬置部位于圆盘形基板的上方,从内阀体的运动方向看,所述悬置部与圆盘形基板重叠。进一步地,所述内阀体还包括第三导向部,第三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位于圆盘形基板的同一侧,第三导向部包括多个从圆盘形基板的外边沿沿圆盘形基板的轴向伸出的弧形板部,多个弧形板部沿圆盘形基板的周向分布,第二导向部位于多个弧形板部中间,上环形件上设有第二中心孔和与弧形板部数量相等的第一突起部,多个第一突起部沿第二中心孔的周向分布,每个第一突起部上设有一个悬置部,各悬置部位于第二中心孔的上方,相邻两个第一突起部之间形成导向缺口,第二导向部和多个弧形板部均从第二中心孔中穿过且可沿第二中心孔的轴向移动,各弧形板部分别位于一个对应的导向缺口中,各弧形板部与导向缺口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地,圆盘形基板上设有相对内阀体运动方向倾斜的第一圆锥形斜面,所述第一圆锥形斜面位于所述内环面的斜上方并与所述内环面挤压接触;壳体上设有相对内阀体运动方向倾斜的第二圆锥形斜面,所述第二圆锥形斜面位于所述外环面的斜下方并与所述外环面挤压接触。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包括中心圆柱部和多个环绕中心圆柱部的导向板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液体可通过两个通道相互流通,一个是所述外环面与壳体之间的通道,另一个是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之间的通道。当第二腔体内的液体的温度较低时,两个通道都关闭;当温度升高到第一设定值时,内阀体向第一腔体方向运动,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之间的通道打开,可让一定流量的液体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流通;温度继续升高,内阀体继续向第一腔体方向运动,当温度升高到第二设定值时,内阀体带动环形外阀体向第一腔体方向运动,所述外环面与壳体之间的通道也打开,由于两个通道都打开,可让更大流量的液体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流通。通过设置两个通道,可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温器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温器中内阀体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温器中上环形件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温器中下环形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温器,包括壳体1、推杆2和可在受热后膨胀而推动推杆2移动的热感应体3,所述热感应体3和推杆2设置在壳体I内,其中,所述调温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I内的压缩弹簧4、环形密封圈5、内阀体6和环形外阀体,环形密封圈5固定安装在环形外阀体上,所述环形密封圈5和环形外阀体环绕所述内阀体6,环形密封圈5和内阀体6将壳体I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 ;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外环面可与壳体I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内环面可与内阀体6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I和内阀体6抵接且对内阀体6施加向第二空腔16方向的挤压作用;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推杆2在热感应体3的推动下驱动内阀体6克服所述挤压作用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脱离接触;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继续升高到比第一设定值大的第二设定值时,所述内阀体6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到与环形外阀体的被驱动部接触并通过所述被驱动部带动环形外阀体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脱离接触。当内环面与内阀体6脱离接触时,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的通道即是指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的间隙。当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脱离接触时,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之间的通道即是指外环面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所述被驱动部可以有各种形式,有一种做法是在内阀体6向第一空腔15的运动路径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阻挡部,内阀体6运动到一定位置后受到所述阻挡部的阻挡,通过所述阻挡,环形外阀体反而被内阀体6带动而随内阀体6运动。下述的悬置部706即是被驱动部的一种形式。内阀体6包括圆盘形基板601、在圆盘形基板601的一侧形成的第一导向部、在圆盘形基板601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导向部602和第三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包括中心圆柱部603、四个环绕中心圆柱部603的导向板部604和四个环绕中心圆柱部603的加强筋板605,加强筋板605和导向板部604沿中心圆柱部603的圆周方向交替间隔设置,各导向板部604与圆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器,包括壳体(1)、推杆(2)和可在受热后膨胀而推动推杆(2)移动的热感应体(3),所述热感应体(3)和推杆(2)设置在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压缩弹簧(4)、环形密封圈(5)、内阀体(6)和环形外阀体,环形密封圈(5)固定安装在环形外阀体上,所述环形密封圈(5)和环形外阀体环绕所述内阀体(6),环形密封圈(5)和内阀体(6)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外环面可与壳体(1)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外环面与壳体(1)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内环面可与内阀体(6)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内阀体(6)抵接且对内阀体(6)施加向第二空腔(16)方向的挤压作用;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推杆(2)在热感应体(3)的推动下驱动内阀体(6)克服所述挤压作用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脱离接触;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继续升高到比第一设定值大的第二设定值时,所述内阀体(6)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到与环形外阀体的被驱动部接触并通过所述被驱动部带动环形外阀体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外环面与壳体(1)脱离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器,包括壳体(I)、推杆(2)和可在受热后膨胀而推动推杆(2)移动的热感应体(3),所述热感应体(3)和推杆(2)设置在壳体(I)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I)内的压缩弹簧(4)、环形密封圈(5)、内阀体(6)和环形外阀体,环形密封圈(5)固定安装在环形外阀体上,所述环形密封圈(5)和环形外阀体环绕所述内阀体(6),环形密封圈(5)和内阀体(6)将壳体⑴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 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外环面可与壳体(I)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环形密封圈(5)的内环面可与内阀体(6)挤压接触以阻止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之间的通道相互流动,所述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I)和内阀体(6)抵接且对内阀体(6)施加向第二空腔(16)方向的挤压作用; 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推杆(2)在热感应体(3)的推动下驱动内阀体(6)克服所述挤压作用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内环面与内阀体(6)脱离接触; 当第二空腔(16)的液体温度继续升高到比第一设定值大的第二设定值时,所述内阀体(6)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到与环形外阀体的被驱动部接触并通过所述被驱动部带动环形外阀体向第一空腔(15)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外环面与壳体(I)脱离接触。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4)设置在第一空腔(15)内,所述热感应体⑶设置在第二空腔(16)内,所述压缩弹簧(4)、内阀体(6)、推杆⑵及热感应体(3)沿内阀体¢)的运动方向顺次布置。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阀体包括上环形件(701)和下环形件(702),所述环形密封圈(5)夹设在上环形件(701)和下环形件(702)之间且三者之间固定连接。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内阀体(6)包括圆盘形基板(601)、在圆盘形基板¢01)的一侧形成的第一导向部和在圆盘形基板¢01)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导向部(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宋旭东王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