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振单元,特别地,涉及通过减少部件数量、工时以及材料成本来降低产品成本的防振单元。
技术介绍
作为支撑固定汽车发动机的同时不会使该发动机振动传向车身的防振单元,已知的有具备液封式防振装置的防振单元。就该防振单元而言,液封式防振装置通过发动机侧托架和车身侧托架而设置在发动机和车身之间。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倒立式防振单元:用防振基体16连结下侧安装件12 (轮毂构件)和上侧安装件14 (外筒筒部)之间,并将在防振基体16和隔膜30之间形成了液体封入室28的防振装置主体18 (液封式防振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主视呈矩形的框状第二托架22 (车身侧托架)将下侧安装件12安装在车身侧,并且经由向侧方突出的第一托架20 (发动机侧托架)将上侧安装件14安装在发动机侧。该防振单元中,作为阻挡机构阻挡橡胶部84安装于第一托架20,该阻挡机构缓冲并限制上侧安装件14对下侧安装件12的过大的相对位移。阻挡橡胶部84具备:第一阻挡橡胶部86,其包覆防振装置主体18上面的方式设置且与第二托架22的上壁部76对置;第二阻挡橡胶部88,其从该第一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振单元,其具备:液封式防振装置,其具有:筒状的外筒构件;轮毂构件,其位于所述外筒构件的下端侧;防振基体,其连结所述轮毂构件和外筒构件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隔膜,其安装在所述外筒构件的上端侧,并在与所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隔开构件,其将所述液体封入室分隔为所述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所述隔膜侧的第二液室;孔,其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发动机侧托架,其连结在发动机侧并具有用于压入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的外筒构件的被压入部,车身侧托架,其连结在车身侧并具有:底面部,其用于固定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的轮毂构件;一对侧壁部,其从该底面部直立设置并隔着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8 JP 2011-2449661.一种防振单元,其具备: 液封式防振装置,其具有:筒状的外筒构件;轮毂构件,其位于所述外筒构件的下端侧;防振基体,其连结所述轮毂构件和外筒构件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隔膜,其安装在所述外筒构件的上端侧,并在与所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隔开构件,其将所述液体封入室分隔为所述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所述隔膜侧的第二液室;孔,其连通所述 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发动机侧托架,其连结在发动机侧并具有用于压入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的外筒构件的被压入部, 车身侧托架,其连结在车身侧并具有:底面部,其用于固定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的轮毂构件;一对侧壁部,其从该底面部直立设置并隔着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而相对置;上面部,其将这一对侧壁部相互连接并与所述底面部隔着所述液封式防振装置而对置, 阻挡橡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车身侧托架的侧壁部和所述发动机侧托架的被压入部之间,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 所述防振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橡胶构件具备:阻挡橡胶上面部,其一侧连接在所述隔膜的外缘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侧托架的被压入部的上端侧;阻挡橡胶侧壁部,其从所述阻挡橡胶上面部的另一侧下垂,并设置在所述车身侧托架的侧壁部和所述发动机侧托架的被压入部之间。2.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单元,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环状安装件,所述环状安装件用于硫化粘结所述隔膜,并由树脂材料构成且轴向目视呈环状, 所述外筒构件由树脂材料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洋德,坂田利文,冈村健,大庭达哉,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