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和消声性能相组合、同时进行换热和消声的换热消声器,它涉及热工学、流体力学和声学。
技术介绍
:内燃机种类之一的柴油机,因具有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大、良好的启动性和机动性以及装置简单、造价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一直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舰船艇、内燃机车、公路商乘运输、动力发电、地质石油勘探钻井、农机动力、工程机械和军用各种车辆装备等。我国柴油机转变为有效功的热当量占燃料燃烧发热量的30 % 45 %,其余55 % 70 %的能量90%通过柴油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而损失掉了。冷却水余热因品质较好,在车辆采暖和有些船舶已有广泛利用,但占大部分热损失的高温尾气余热,因其是周期性扰流脉动高温、高噪、高速混合气体,单独加装换热器一方面将要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同时还要满足抗震动、冲击、腐蚀及安全性和空间布置等要求,所以很难回收,只能排放至大气中。与此同时,装有内燃机的各种整套装置,除内燃机输出的轴功率外,还需要其它用能和日常综合系统耗能,如空调、海水淡化、制冰冷冻、重油预热加温、捕捞渔网拖动及电力供应等,特别是军用舰艇和装备车辆(移动导弹发射 ...
【技术保护点】
换热消声器,包括保温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热工质进口2、热工质出口3和冷工质进口4、冷工质出口5;壳体1内设有7个长度和直径不等的同心管套装并通过导管和堵板构成相间隔的冷工质吸热通道和热工质消声放热通道,其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冷工质导出管6、热工质入口腔7、热工质内腔8、冷工质内腔9、热工质中腔10,冷工质外腔11、热工质外腔12和冷工质预热腔13;壳体1内的上端设有冷工质上集腔14和热工质出口腔15、下端设有冷工质下集腔16和集灰集水腔27;冷工质内腔9的上端通过导出管17与冷工质上集腔14连通,冷工质外腔11的下端通过导入管18与冷工质下集腔16连通,冷工质内腔9和导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9 CN 201110355166.11.热消声器,包括保温壳体1,壳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热工质进口2、热工质出口 3和冷工质进口 4、冷工质出口 5 ;壳体I内设有7个长度和直径不等的同心管套装并通过导管和堵板构成相间隔的冷工质吸热通道和热工质消声放热通道,其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冷工质导出管6、热工质入口腔7、热工质内腔8、冷工质内腔9、热工质中腔10,冷工质外腔11、热工质外腔12和冷工质预热腔13 ;壳体I内的上端设有冷工质上集腔14和热工质出口腔15、下端设有冷工质下集腔16和集灰集水腔27 ;冷工质内腔9的上端通过导出管17与冷工质上集腔14连通,冷工质外腔11的下端通过导入管18与冷工质下集腔16连通,冷工质内腔9和导出管17与冷工质外腔11和导入管18构成的两通道并联后,通过冷工质上集腔14、冷工质导出管6、冷工质出口 5以及冷工质下集腔16、冷工质预热腔13、冷工质出口 4连接相通;热工质入口 2、热工质入口腔7、热工质内腔8、导...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