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895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装置。一种缓冲器,包括缓降器本体,所述的缓降器本体由进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连通而成,在进料管的底端设有清料活门,进料管的中部开设有缓流口,进料管的顶部和出料管的底部均固定有连接法兰,用于溜管中段起到缓流作用,进料管顶部设有连接法兰,出料管底部设有滑流口,用于溜管的出料口,在进料管上还设有观察活门,方便对物料的流速进行调整观察,还能够及时清理内腔,在清料活门和缓流口之间缓冲段填充有松软的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防止混凝土自由落体产生骨料分离,另一方面避免高落差对管壁和管下方的皮带机造成的严重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垂直运输的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水利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地形的因素涉及到混凝土垂直运输的问题,从下至上的垂直运输可以通过泵送的方式或塔吊的方式解决,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骨料分离,当从上至下垂直运输通常采用真空溜管和塔机、缆机等装置,但是以上装置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真空溜管一般只能在小坡度工作,对一些高陡、垂直度在45° 90°以上的垂直运输,不仅投入大,维护工作量大,而且运出成本高,容易造成骨料分离,质量问题大。一些水库修建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场地和高度差的限制,往往都用在两岸山体上建立中转站,以降低垂直落差,中转站的建设增加了施工工序和成本,也延长了施工工期,一些竖井或斜井溜管或溜槽从上之下运输,如均不采取措施,造成混凝土骨料分离,直接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工期。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086496.0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垂直运输的缓冲装置,采用转动导叶和“人”形管,通过混凝土直接垂直落在转动导叶上进行缓冲,不仅对转动导叶的强度要求很高,而且所采用的缓降装置,容易造成堵管现象,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管道的冲击,缓冲装置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垂直运输的缓冲装置,一方面有效解决混凝土垂直运输过程中的骨料分离现象,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高落差、高坡度运输过程中对管道的冲击,能够大大提高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所述的缓降器本体由进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连通而成,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设有清料活门,进料管的中部开设有缓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顶部与进料管通过缓流口连通连接。所述的进料管的顶部和出料管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的进料管的顶部设有连接法兰,出料管的底部设有滑流口,滑流口的下侧的滑流板为倾斜放置,倾斜角度为10° 15°。所述的进料管和出料管管径为270mm 330mm,所述缓流口的高度为450mm 550mm,所述滑流口的高度为450mnT550mm。所述的进料管上设有观察活门。所述的清料活门与缓流口之间的缓冲段高度为400mm 750mm。所述的缓降器本体通过模具铸造而成。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在高落差、高坡度进行混凝土垂直运输过程中,通过对在管道中部和管道出料端安装缓冲器,一方面防止混凝土自由落体产生骨料分离,另一方面避免高落差对管壁和管下方的皮带机造成的严重的损伤。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缓冲器的结构的设计,在安装缓冲器后,管道内的骨料不会自由落体下落,而会成为流体状,在管道中的流动相当于二次搅拌,使得混凝土混合更加均匀。3、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垂直运输过程针对管径和缓流口尺寸设计,保证不存在卡堵现象,可通过清料活门清除和更换缓冲材料,还设有观察活门,一方面对物料的流速进行调整观察,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清理内腔。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在高落差垂直运输时在中部修建中转站,缩减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A-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图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 图7,图中I为进料管、2为出料管、3为清料活门、4为缓流口、5为连接法兰、6为观察视窗、7为缓冲段、8为滑流口、9为滑流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 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缓冲器,包括缓降器本体,所述的缓降器本体由进料管I和出料管2并排放置连通而成,进料管和出料管的管径为270_ 330_,在进料管I的底端设有清料活门3,进料管I的中部开设有缓流口 4,缓流口的高度为450mm 550mm,进料管I的顶部和出料管2的底部均固定有连接法兰5,在进料管I上还设有观察活门6,方便对物料的流速进行调整观察,还能够及时清理内腔。所述的清料活门3和缓流口4的之间的缓冲段7高度为400mm 750mm。实施例二:参见图6、图7,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缓降器的进料管I的顶部设有连接法兰5,出料管2的底端设有滑流口 8,滑流口 8下侧的滑流板9为倾斜放置,倾斜角度在10° 1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 在混凝土垂直运输过程中,由于混凝土通过真空溜管或BOX管降落速度过快,对管道下侧设有的皮带机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可以再管道中部通过螺栓连接实施例一所述的缓降器,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会在缓冲段7直接存放一段松软的混凝土,不仅能够吸收混凝土下落的冲击力,而且能够使混凝土在管道中呈流体状,防止骨料分离,同时进行二次搅拌,当使用8 9个小时后对缓冲器的缓冲段7中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清理,保证混凝土的松软度,不仅取材方便,而且使用方便,在管道的下料端连接实施例二所述的缓降器,通过二次缓降,保证混凝土能够平稳的通过滑流口 8流入皮带机中,在缓冲器的进料管I上设有观察视窗6,能够对混凝土在管道的流速进行监控,从而采取可行性措施,还能够对管道内腔进行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降器本体由进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连通而成,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设有清料活门,进料管的中部开设有缓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顶部与进料管通过缓流口连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降器本体由进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连通而成,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设有清料活门,进料管的中部开设有缓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顶部与进料管通过缓流口连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的顶部和出料管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的顶部设有连接法兰,出料管的底部设有滑流口,滑流口的下侧的滑流板为倾斜放置,倾斜角度为10° 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胜王茹张国峰翟春明甘继胜易善亮严实赵宪孔李国兴李文莉赵长伟赵祖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河南科源水利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