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
技术介绍
在山区或浅山区,公路桥的钻孔灌注桩井筒首先向下穿过土层,然后才进入岩石部位。在穿过土层部位,井筒用人工开挖,并且自上而下逐层设制钢筋混凝土护壁,以对周围土体进行支护。在岩石部位,井筒的开挖深度为其直径的2.0-2.5倍,以保证钻孔灌注桩获得足够的嵌岩长度。以往岩石部位的井筒都是用爆破法分层向下开挖,所形成的井筒侧壁虽然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爆破裂纹,但无须设制混凝土护壁。采用爆破法分层向下开挖井筒,需要进行多个施工程序。每一个施工程序都包括钻孔、爆破和清方等多个工艺。每一个施工程序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但只能向下开挖300-400mm深。在井筒底部用风钻钻制炮孔,操作的难度大,粉尘多。每次爆破时都会产生振动和飞石,需要的防护器材多,且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爆破所需要的炸药和雷管都是由振远护卫公司专门运送,每个井筒的每个施工程序都要支付300元以上的炸药和雷管的运送费用。在钻孔灌注桩井筒的底部,当岩石结构的抗压强度不小于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也可以不在岩石结构中开挖井筒,而是向岩石结构中垂直打入一圈锚杆,该锚杆的打入深度不小于在岩石结构中开挖井筒的深度,其总的横截面积不小于钢筋笼竖向钢筋总的横截面积。加固钢筋笼的底部,将钢筋笼的底部与所打入的锚杆相焊接。在浇注混凝土后,该钻孔灌注桩各部位的承载力均不小于其设计承载力。本专利技术就是根据上述的思路,由本专利技术人精心研制的一种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当井筒底部出现大范围的岩石,且该岩石的抗压强度不小于C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在桥梁工程中,被用于制作桥墩基础和桥台基础的钻孔灌注桩;在山区或浅山区,土层厚度通常在7?30m之间,在土层之下是大范围的岩石结构〔3〕,该岩石结构〔3〕的抗压强度不小于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所述的钻孔灌注桩的井筒〔1〕用人工开挖而成,并设有混凝土护壁〔2〕,其直径大多为1.2m、1.5m和1.8m;在井筒〔1〕底部,在混凝土护壁〔2〕内,利用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垂直向下钻制锚固孔〔6〕,利用压浆锚杆〔7〕将钢筋笼〔8〕与岩石结构〔3〕相锚固,而无须再向岩石结构〔3〕中继续延伸井筒〔1〕并增加钢筋笼〔8〕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井筒〔1〕底部,用风镐和电动切割片对岩石结构〔3〕的表层进行处理,在其表面的正中部位形成一个水平的操作平台〔4〕;在操作平台〔4〕上,安装一台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该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可绕其自身的中心主轴作360度的平面转动,在所述的混凝土护壁〔2〕的内侧,以相等的环向间距,顺次垂直向下钻制锚固孔〔6〕;所述的压浆锚杆〔7〕由一根主钢管〔7?1〕、一个锚盖〔7?2〕、数组锚固钉〔7?3〕、一根输浆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在桥梁工程中,被用于制作桥墩基础和桥台基础的钻孔灌注桩;在山区或浅山区,土层厚度通常在7-30m之间,在土层之下是大范围的岩石结构〔3〕,该岩石结构〔3〕的抗压强度不小于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所述的钻孔灌注桩的井筒〔I〕用人工开挖而成,并设有混凝土护壁〔2〕,其直径大多为1.2m、1.5m和1.8m;在井筒〔I〕底部,在混凝土护壁〔2〕内,利用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垂直向下钻制锚固孔〔6〕,利用压浆锚杆〔7〕将钢筋笼〔8〕与岩石结构〔3〕相锚固,而无须再向岩石结构〔3〕中继续延伸井筒〔I〕并增加钢筋笼〔8〕的长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井筒〔I〕底部,用风镐和电动切割片对岩石结构〔3〕的表层进行处理,在其表面的正中部位形成ー个水平的操作平台〔4〕;在操作平台〔4〕上,安装一台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该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可绕其自身的中心主轴作360度的平面转动,在所述的混凝土护壁〔2〕的内側,以相等的环向间距,顺次垂直向下钻制锚固孔〔6〕;所述的压浆锚杆〔7〕由一根主钢管〔7-1〕、一个锚盖〔7-2〕、数组锚固钉〔7-3〕、一根输浆管〔7-4〕和两列射浆孔〔7-5〕构成; 锚盖〔7-2〕固定于主钢管〔7-1〕的底端,在主钢管〔7-1〕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制一列射浆孔〔7-5〕,沿着主钢管〔7-1〕的纵向以600-650mm为间距按组设制锚固钉〔7-3〕,输浆管〔7-4〕的底端固定于主钢管〔7-1〕的顶部之内;所述的钢筋笼〔8〕其轮廓呈ー个圆筒状,其外径小于井筒〔I〕的直径200mm,其高度等于井筒〔I〕的深度;该钢筋笼〔8〕由数十根竖向主筋〔8-1〕、数道或十数道撑筋〔8-2〕、九道钢带箍〔8-4〕和一根箍筋〔8-3〕构成;在所述的井筒〔I〕内,竖向主筋〔8-1〕以相等的环向间距垂直而立;在该竖向主筋〔8-1〕的外側,以距其底端的1850mm处为界,向下以200mm为间距设制钢带箍〔8-4〕,向上以200mm为间距螺旋缠绕箍筋〔8_3〕;在该竖向主筋〔8-1〕的内側,以距其底端的1800mm处为起始面,向上以2000mm为间距设制撑筋〔8_2〕;每一道撑筋〔8_2〕所围成的平面及每一道钢带箍〔8-4〕所围成的平面都沿水平方向;在这个钢筋笼〔8〕底部的内侧,在每ー个锚固孔〔6〕中,都插入ー根压浆锚杆〔7〕;每ー根压浆锚杆〔7〕其底端的锚盖〔7-2〕都与孔底相接触,其主钢管〔7-1〕的上部都与钢筋笼〔8〕的一根竖向主筋〔8-1〕和九道钢带箍〔8-4〕相焊接,其输浆管〔7-4〕都与该竖向主筋〔8-1〕相平行且保持6mm的净距;校正钢筋笼〔8〕的位置,使其竖向中轴线与井筒〔I〕的竖向中轴线相重合,使每ー根压浆锚杆〔7〕都居于所在锚固孔〔6〕的中间部位;在井筒〔I〕的开ロ处架设一台压浆机,将其橡胶管的底端依次与每ー根压浆锚杆〔7〕的输浆管〔7-4〕的顶端相连接,分别对各个锚固孔〔6〕灌注水泥砂浆〔10〕;在井筒〔I〕中注满C25混凝土〔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井筒〔I〕的底部,首先用风镐对岩石结构〔3〕的表层进行敲凿,将风化部分和软质部分剔除,使整个井筒〔I〕底面都裸露出坚硬而完整的岩石;然后再用电动切割片对井筒〔I〕底部正中部位的岩石表层进行水平切割,以形成一个操作平台〔4〕;在整个敲凿和切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石屑和粉尘都被及时清出井筒〔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锚固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型平面旋转冲击钻〔5〕由一台气压为0.5MPa、供气量为6立方米的空压机带动;在井筒〔I〕底部的操作平台〔4〕上,其固定基座〔5-1〕通过垂直向下打入的四根螺纹锚杆〔9〕与岩石相固定;其钻杆〔5-2〕垂直而立,并与井筒〔I〕的竖向中轴线之距等于井筒〔I〕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