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上承式拱桥结构。
技术介绍
上承式拱桥是一种古老经典的桥型,外形典雅优美,其受力特点是:荷载作用下,拱脚产生水平推力,大大减小了主拱圈的弯矩,适合在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造。为了减少拱脚水平推力,常采用空腹式拱桥,结构的景观效果较差;少部分拱桥也采用了在主拱圈上布置拱上腹拱的敞肩拱结构,考虑到拱脚变形的影响,拱上腹拱一般均采用两铰拱或三铰拱,结构整体性较差,抗震性能不佳,有待改进。软土地区修建上承式拱桥,抵抗水平推力的传统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大体量的基础工程,比如群桩基础、沉井基础、阻滑板、群桩基础+阻滑板组合形式或沉井基础+阻滑板组合形式,此方法造价偏高,且工期较长;二是采用预应力技术平衡水平推力,比如在桥面系中布置体外预应力索,或两拱脚承台之间设置环氧全涂装无粘结钢绞线成品柔性索或平行钢丝索等。总体来看,预应力技术在上承式拱桥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少,且目前的工程实例及研究成果均采用柔性拉索,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耐久性较差,柔性拉索虽然使用了环氧涂装或者双层PE外套等保护措施,但在桥梁全寿命周期内仍然需要更换,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承式敞肩拱桥,包括主拱圈(1)、拱上腹拱(2)、承台(3)、桩基础(4),拱上腹拱(2)布置在主拱圈(1)的两侧,主拱圈(1)的拱脚设置在承台(3)内,所述的上承式敞肩拱桥还包括多个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穿过每根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的预应力钢绞线(6)的两端分别锚固在同侧的承台(3)内,主拱圈(1)、桩基础(4)及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通过承台(3)连接形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承式敞肩拱桥,包括主拱圈(I)、拱上腹拱(2)、承台(3)、桩基础(4),拱上腹拱(2)布置在主拱圈(I)的两侧,主拱圈(I)的拱脚设置在承台(3)内,所述的上承式敞肩拱桥还包括多个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穿过每根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的预应力钢绞线(6)的两端分别锚固在同侧的承台(3)内,主拱圈(I)、桩基础(4)及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通过承台(3)连接形成整体。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承式敞肩拱桥的建造方法,包括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其中,设计方法为:(1)初步估算:取主拱圈脱离体进行分析,不考虑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按照无铰拱进行计算,求得拱脚的竖向反力、弯矩及水平推力;(2)桩基础的尺寸拟定:根据求得的拱脚竖向反力及弯矩进行桩基础4的设计,优先考虑单排桩,因弯矩影响单排桩通不过时采用双排桩;(3)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5的尺寸拟定:根据步骤(2)所拟定桩基础的尺寸,求出其总水平抗拉刚度;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的轴向刚度应是桩基础4水平抗推拉刚度的3.5倍及以上的要求,确定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的截面尺寸;(4)钢绞线的尺寸拟定:预应力混凝土拉压杆内预应力钢绞线6的总初张拉力应不小于1.45倍的步骤(I)中所计算的水平推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按< 0.7倍的材料标准强度;(5)结构整体验算:按步骤(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锴,唐颖,张强,何铭,张洪海,曹景,刘志才,戴少雄,李强,赵传亮,赵欣,乔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